1、为了测定某普通家用轿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速度,小宁同学拍摄了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标尺刻度均匀),如果每隔1s拍摄(曝光)一次,那么这辆轿车的速度约为( )
A.5m/s
B.15m/s
C.25m/s
D.30m/s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
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音调要低一些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学业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3、如图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该物质是一种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为20℃
C.在第10min时该物质为液态
D.图象中的BC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
4、“惊弓之鸟”的成语故事中,大雁判断出弓弦声,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5、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B.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C.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D.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6、如图所示的三个容器中装入的是等质量的煤油、水、硫酸三种液体,根据密度可以判断(ρ硫酸>ρ水>ρ煤油)( )
A.a是煤油,b是水,c是硫酸
B.a是硫酸,b是水,c是煤油
C.a是水,b是硫酸,c是煤油
D.a是水,b是煤油,c是硫酸
7、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3:2,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则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 )
A.4:3
B.5:2
C.2:5
D.6:5
8、用量筒和水测小石块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适量”的标准是( )
A.能淹没石块,放入石块后水看上去不多也不少
B.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过量程
C.能淹没石块,且放入石块后水面约在量筒中间
D.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会溢出
9、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种刷牙方式既干净又舒服。下列声音的利用与电动牙刷的声音利用方式不同的是( )
A.登雪山时高声讲话可能引起雪崩
B.超声波清洗钟表
C.彩超观察胎儿的生长情况
D.超声波为结石患者击碎结石
10、如图所示,下列四种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雾凇是水遇冷放热凝固形成的
B. 冰雹是水吸热凝固形成的
C. 秋天,小草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
D. 山中云雾缭绕是小水滴吸热汽化形成的
11、“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这句诗描写的是松花江的“雾凇美景”。如图所示的“雾凇”,在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凝华
C.液化
D.凝固
12、下列关于一些物理量的估测,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课桌高度约为80cm
B.现在考场内的气温约为42℃
C.小明同学跑步的速度为12m/s
D.一名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50dm
13、下表是常温常压下几种物质的密度单位是 kg/m3,其中正确的是( )
纯水1.0×103 | 冰0.8×103 |
酒精0.8×103 | 铝2.7×103 |
煤油0.8×103 | 铜8.9×103 |
汞13.6×103 | 干松木0.5×103 |
A.固体的密度一定大于液体的密度
B.一杯水全部结成冰,其体积会变小
C.最多能够装下 1kg 水的容器,也能装下 1kg 的酒精
D.质量和体积均相同的铜球和铝球,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14、图所示为四种有关声现象的情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琴声的音调越高,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快
B.图乙: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声音屏障,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图丙:吹竖笛时,用手按住不同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D.图丁:笛子与二胡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但音色相同
15、如图所示,蜡烛距凸透镜40cm,能在距凸透镜3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40cm
B.25cm
C.17cm
D.12cm
16、作为国际通用测量语言的国际单位制,极大地方便了国际交流。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
A.牛顿
B.千克
C.米
D.秒
17、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运动的
B.“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C.“天舟一号” 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D.“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对接过程中,相对于“天宫二号”,“天舟一号”是静止的
18、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
A.透过水面看到水中的“鱼”
B.灯光下看到地上的“人影”
C.用凸透镜看到放大的“字”
D.在化妆镜中看到的“自己”
19、下列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春暖花开时,小河中的冰开始解冻,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炎热的夏天,放入冰箱冷冻室的矿泉水结成冰,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C.深秋的清晨,地面上出现了一层白霜,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寒冷的冬天,树上挂上了“雾凇”,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20、在测量物体的密度(ρ)时,测量了四种物体的质量(m)与体积(V),并在m – V 坐标系画出来,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有四个判断:① ρ1 < ρ2 = ρ3 < ρ4;② ρ1>ρ2 = ρ3> ρ4;③ m1 = m2 > m3 > m4;④ V1 = V2 > V3 >V4。以上判断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1、一辆普通家用轿车的长约为4.5m.如图是某家用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用相机每隔0.5s曝光一次得到的照片.拍照过程中,轿车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
A.30 km/h
B.60 km/h
C.90 km/h
D.120 km/h
22、如图所示,小华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使小车从斜面A点静止下滑,经过B点到达C点,图中已标出小车经过A、B、C三点对应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斜面应保持较大的坡度,以便于测量时间
B.段平均速度为
C.测量段平均速度时,为了简便,可以让小车从B点静止下滑
D.若小车过A点后才开始计时,测出段平均速度将偏大
23、下列数据中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B.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40℃
C.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D.一瓶矿泉水的体积是50mL
24、某物体的质量是200g,则这个物体可能是( )
A.一支铅笔
B.一张课桌
C.一枚邮票
D.一本八年级物理教科书
25、感冒需要输液,如图所示为输液示意图,输液时有时会发生回血(血液倒流入输液管)现象,正常情况下输液瓶中的液体至少要产生8×103Pa的压强才能保证输液正常进行。
药瓶瓶口插有两根管子,其中C管的作用是利用____________使药液从A管中顺利流出。请你计算一下输液瓶中的药液至少要比扎针的手高__________m才能不回血。(忽略输液管中气体柱产生的影响;药液的密度约为水的密度)
26、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______m/s,已知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1.5×108km,那么太阳发出的光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s。
27、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其中“云在水中飘”是_____现象。小明看到的“鱼”是_____成像。
28、如图所示是安装在汽车上的“倒车防撞可视雷达”,安装在车尾的摄像头对准车后的障碍物,障碍物经摄像头中的凸透镜成倒立、______的实像,这个像通过电子装置加工、调整并传递到显示屏上,司机据此可以准确地了解车后的情况。如果看到显示屏中的障碍物的像变大,则障碍物离车尾的距离变______(填“近”或“远”)。
29、长江三峡大坝是世界大型水利发电工程,坝高185m,最大蓄水水位可达175m,则此时坝底所受水的压强约为______Pa、进入夏季由于雨水增多,使得长江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加,这相当于液体的密度______了,因此在同等深度的情况下,长江水对堤坝的压强______,从而使堤坝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增加了。(g=10N/kg,ρ水=1.0×103 kg/m3)
30、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
31、蜜蜂翅膀振动时发出声音,如果蜜蜂的翅膀在10s内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___Hz,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________,人类_______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32、在室外量出40m的直线路程,每隔10m做一个记号,在记号处均站有一个记时员。发令枪响,一同学开始起跑,各记时员同时记时,分别记下该同学经过的他们记号处所用的时间,记录结果如表重所示。要求依据表重中的数据,填写表2的空格。
33、有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反映的一个共性是__________。
34、2013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许多城市开始进行PM2.5环境监测,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可称为可入肺颗粒物。2.5μm=_______nm=_______m。
35、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用小车代替木块的原因是______;
(2)实验中通过改变砝码的______来探究二力大小的关系;
(3)当小车处于______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时,我们便可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4)小明发现:同时向左盘和右盘加入一个相等质量的砝码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此时,他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之一为:两个力大小相等。这种做法是否科学?______,原因是______;
(5)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旋转后又恢复原状,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______上,物体才能平衡;
(6)某次实验时,在左盘放入2N的砝码,右盘放入1.5N的砝码时,小车静止,此时小车受到的______(选填“可能是”“是”或“不是”)平衡力。这个现象与二力平衡条件不完全相符,你认为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小车受到的这个力大小应该是______N,方向______。
36、观察者在看到闪电后5.5秒钟听到雷声,问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37、国庆期间,小明乘火车去游玩时,他乘坐的火车总长为200m,当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穿过一座大桥时,他坐在车上测出自己通过大桥的时间为80s.求:
(1)此大桥有多长?
(2)火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3)若该火车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条长为1200m的隧道,求火车完全在隧道内的运行时间?
38、某同学从一块长5m、宽2m、高1m的均匀大岩石上砸下一小块岩石,用天平称得质量是27g.放入装有8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到90mL,求:
(1)这小块岩石的密度是多大?
(2)这块大岩石有多少吨?
39、(1)如图所示,画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时对斜面压力F的示意图。
(2)如图箱子随水平传送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它所受力的示意图(空气阻力不计)。
40、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41、在图中请画出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大致折射光线。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