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四平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人问三仙姑是从哪里学来这套装神弄鬼的本领,她讳莫如深,闭口不谈。

    ②他写文章从来都是一气呵成,古人所言的倚马可待,大概就是用来形容他的吧。

    ③她武艺高强,从小就穷兵黩武,经过长达几十年的磨炼才出师。

    ④我走进黄新家没多久,就有几十个白鬼蹑手蹑脚地从四面包围了黄新家的窝棚。

    ⑤有关校园暴力事件的报道可谓连篇累牍,可是读者更关心消除这一现象的措施。

    ⑥这天夜里,城里弥漫着一种莫名其妙的躁动和不安。

    ⑦我军阵地犹如铜墙铁壁,敌人是攻不破的。

    ⑧时隔七十年,邱思华回到爷爷家的老洋房,只见蓬蒿满径,瓦砾遍地,心生几许伤感之意。

    ⑨赵子龙在战场上纵横捭阖,杀了个三进三出,如入无人之境。

    ⑩元宵节上,秧歌、舞狮、旱船、腰鼓等节目精彩纷呈,众多市民驻足观赏,拍手称快

    A.①③⑤⑨

    B.②④⑥⑧

    C.②④⑦⑩

    D.②③⑨⑩

  •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情(chī) 慰(jiè)   洁(jiǎo)   标(zhì)

    B. 雳() 虹()   戏(xuè) 诗(háng)

    C. (ǎi) 属(juàn)   赘(léi)   红(shuò)

    D. (lán)  粗(guǎng危(pín)   丽()

  •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

    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

    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职务。

    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始置于战国时代,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严重威胁全人类的健康与福祉,也暴露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上的短板,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B.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自从首次飞行任务展开以来,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团结拼搏,经历严峻考验,克服重重困难,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C.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新思路,各地广泛开展的网络扶贫活动,让扶贫工作受益范围更广,使更多的群众有了存在感。

    D.汽车影院以停车空间为电影放映场地,通常设置超大银幕,观众坐在私家车内就可以看到大银幕上清晰稳定的图像和车内收音机上接收的电影原声。

  •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

    B.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惊险,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C.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D.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沂州道上

    邓友梅

    赶车人个子魁梧,黑地里看不清脸相,问过我俩的来处后,骡车就摇晃着出了村子。

    风悠悠地大着。一团街黑云从沂蒙山顶往东南涌过来,一带山峦成了墨黑色。沂州道上,一片肃穆景象。

    坐在我对面黑影中的是顾彤,一个热情而容易激动的人。我俩来临沂采访,对象是一位出色的农业社主任。顾彤望望四周,充满感慨地说:“这条道,我十年没走了。十年前,我在这里认识了一个人,那人高大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我眼前,他那火焰似的目光总烧得我浑身震动。这两天,看到这久别的景象,他的影子又在我眼底活了过来。”

    他说的是什么人呢?我禁不住要求他讲下去。

    一九四七年夏末,我们那个纵队奉陈毅将军的命令从鲁中插到鲁南敌后,破坏敌人的重点进攻。

    西进第一天,火药烟似的黑云连成一片,从西北方压下来。风带着沂河两岸的砂石,滚卷过鲁南平原。我们用毛巾包上脸,走一二十步睁眼看看前边的人。夜里,风小了,翻了海似的大雨砸下来,转眼就没了路。我们把绑腿解下来,从头到尾连成一根长索,抓着走路。沂蒙山虎啸似地吼着。离我们三四里地远有部队在打阻击,我们却连枪声都听不见。到天亮,总共才走了二十来里路。上级命令休息两小时,分班做饭。

    我在连里当文书,通讯员给我送来一茶缸煮黄豆。这时,从我们的来路上,不慌不忙地走过来一个人。这人好魁梧的个儿,长脸,高颧骨,一双大眼滚满了红丝,左胳膊挂在胸前的一条草绳上,整个袖子全被血染成了深褐色。

    他走到我面前,看看煮黄豆,爽快地说:“同志,给我吃些行不?”

    我把茶缸递给他,他就地一坐,一会儿就吃光了。放下茶缸,他问:“咱们连上有药没有?我这胳膊还没包扎呢。”

    我问他是哪个单位的,他从怀里掏出一个湿了的土皮夹,又从皮夹里抓出一张复员军人证明书,上面印着:临沂县支前大队二中队,中队长。

    我们连的卫生员上个星期牺牲了,留下一瓶红药水和一个救急包在我皮包里。我把红药水倒在手巾上,轻轻给他一抹,手巾被一件硬东西挂住了。他浑身紧张了一下,用力推开我,两眼注视着伤口,两根指头捏着一块弹片,狠命一拔,随手扔到泥里,抢过药水,往伤口浇,拿救急包按住,又用破袖子一裹,一声不响地走了。

    我们连队有任务,不能帮他。但到了休息站,我们捡了一匹骡子,指导员令我拉着它等那位同志。

    我找个树下坐好,不知不觉睡过去了。睡着睡着,一阵机枪声惊醒了我。四架野马式飞机在东边开阔地上空俯冲,响起一阵阵枪声。地面有一个人,一会儿倒下,一会儿跳起来往这边跑。

    他看见我,怔了一下,随即又倒了下去,这次却没再爬起来。飞机又在他头上扫射了好久,然后盘旋了一周,嗷嗷嗥着,朝西边飞去了。

    他还没起来。我把骡子拴在树杈上,想过去看他。还没出树下,就听他喊:“别动,飞机还要回来。”

    果然,话音刚散,一架野马式飞机从我身后掠过来,又在开阔地的上方旋了一圈,这才飞走。

    飞机消失后,他带着满身泥水走过来,正是那位同志。他简直完全变了一个人,眼窝和腮都深深地凹进去了,脸色蜡黄,嘴唇焦黑,吊着的那只手变成了黑紫色。

    我拆了些树枝,把我俩和骡子都伪装起来,扶他骑上牲口,在青纱帐里走。走着走着,忽然,头顶上嗖嗖两枪,四周看去,糟了,五十米开外有十几个敌人,正往我们这儿跑。

    他一下子就跳下来,伸手从我皮带上拉出手枪,夹在左胳膊弯里,右手抽出匕首,喊道:“快,上去!”

    我说:“你先上!”

    他说:“你上去拉我!”

    我两手按住骡背,往上一窜,刚迈过一条腿,那骡子就像疯了似的,尖叫一声,撒腿飞跑。我喊“吁”,拉缰绳,揪棕毛,怎么也不能使它慢一步。

    背后传来手榴弹的爆炸声。我的心紧紧缩成一团,勉强回头,才知道已跑出很远了,背后是一大片青纱帐,根本认不出刚才出事的地方。

    又跑了一阵,看见连队了,我大声喊:“快拦住,快拦住……”

    大家拦在路上,那骡子原地转了个圈,颓然倒下来,我看见它屁股上有一道匕首划过的血痕……

    说到这里,顾彤长吁一声。

    “可惜我没记住他的名字,不然,这次倒可以打听一下。”顾彤沉默了片刻,又叹气道:“不过若真打听出他还活着,我也没勇气去见他,这些年自己进步得不快啊!”

    远处传来几声鸡啼。公路两旁稀稀落落地露出了白色的墙壁和蓝色的树丛。黎明悄悄地,悄悄地随在雨的身后飘来了。是那种沉静的,温暖的雨,落在地上连声音都没有。

    到了岔路口,车停住了。我们感激着跳下车.赶车人咳了一声,沉闷地说:“你说的那人没死,在陈家后庄当农业社主任,叫陈宝田。”

    “陈宝田!”我惊叫道,“我们要访问的就是陈宝田!”

    顾彤问:“你怎么知道的?”

    赶车人笑道:“我怎么不知道?”

    顾彤定睛一看,怔住了。我也怔住了。可不是吗,长脸,高颧骨,大眼睛,左边的袖子空着……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顾彤和“我”来临沂采访,看到的“黑云”等景物与连队西进时相似,这促使他对“我”讲起陈宝田的故事。

    B.从“狠命”拔出弹片等描写,可见陈宝田性格坚忍;从先送走战友、再独自轻松脱围等情节,可见其临危不乱。

    C.顾彤觉得自己“进步得不快”而愧对陈宝田,这也是他开头说“他那火焰似的目光总烧得我浑身震动”的原因。

    D.开篇写“黑地里看不清脸相”,结尾写景物逐渐浮现,光线的变化既点明时间的流逝,又暗示着真相即将揭晓。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两次写到下雨均富有意味,第一次写夜晚大雨突出战争环境的艰苦,第二次写黎明的小雨象征着战争终于结束,和平终于到来。

    B.顾彤是讲述者,他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讲述,增加故事的真实性;他也是故事的亲历者,他的所见所感能更好地表现主人公的伟大。

    C.小说先写了吃黄豆、树下休息等相对平静的场景,接下来的飞机轰炸、陷入敌围等情节却令读者的情绪紧张起来,笔法上张弛有度。

    D.小说开篇写到“赶车人个子魁梧”,而顾彤感慨“那人高大的身影”,先埋伏笔;结尾再点明二者同为一人,首尾呼应,构思巧妙。

    【3】“沂州道上”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上有重要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画线部分在刻画陈宝田形象时,既有不变之处又突出其变化,这样写有何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_____________。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______________,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______________。(杜甫《客至》)

  • 8、补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女子自喻,揭露奸臣嫉妒贤才,对自己肆意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箫声的作用和力量,深谷中的蛟龙听了箫声飞舞起来,独处孤舟中的寡妇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

    (3)白居易《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__________________

    (2)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__

    (3)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5)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6)一箪食,__________________,在陋巷,__________________,回也不改其乐。

    (7)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___

    (8)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9)知者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者寿。

    (10)知者乐水,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仁者静。知者乐,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13)死而后已,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表现诗人乐观豪迈、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李白用“白发”“青丝”慨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将进酒》中借曹植之酒杯来浇自己胸中之块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篇关于如何对待贤与不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于《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八字,写出了曹操儒雅豪迈的气概。

    (3)李白善于吸收前人长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蜀道难》中化用了晋代张载《剑鸣阁》中“飞湍走壁,沙石碰阁,汹涌而惊雷”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⑤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式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您写此诗作答。②筼筜(yún dāng):竹名,生长于水边。③踯躅:杜鹃花科。④思波:皇帝的恩泽。⑤斗:通“陡”。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联写出春山明净,春江空阔。廖寥几笔,描绘出一幅清晰鲜明的水墨画。

    B. 颔联“竞”写活了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闲”解释出花儿清闲自得的意态。

    C. 颈联没有怨恨之情,只有诗人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D. 尾联诗意婉转,韵味浓厚,其中“斗觉”二字用得奇崛,把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

    2诗歌的前四句在景物描写上表现了高超的技巧,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李,杭州人。少有奇质,从学于太学博士义,补京学生。会贾似道复入相,益骄肆自颛,创置公田关子,其法病民甚,中外毋敢指议。李乃伏阙上书,攻似道,其略曰:“三光舛错,宰执之愆。似道缪司台鼎,变乱纪纲,毒害生灵。”似道大怒,嗾其党诬李僭用金饰斋匾,锻炼成狱,窜漳州。

    至元十四年,世祖命御史大夫相威行台江南,且求遗逸,以李姓名上。即授浙西道儒学提举。李闻命,欲遁去,而使者致丞相安童书,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李乃幡然,既至京师,召见披香殿。

    时各道儒司,悉以旷官罢,李因奏曰:“臣钦睹先帝诏书,当创业时,军务繁夥,尚招致士类。今陛下混一区宇,偃武修文,可不作养人才,以弘治道?各道儒学提举及郡教授,实风化所系,不宜罢。请复立提举司,专提调学官,课诸生,讲明治道,而上其成才者于太学,以备录用。可其奏。

    是时,乃颜叛北边,诏李庭出师讨之,而将校多用国人,逡巡退却。李密启曰:“兵贵奇,不贵众,临敌当以计取。彼既亲昵,谁肯尽力?徒费陛下粮饷,四方转输甚劳。臣前用汉军列前步战,而联大车断其后,以示死斗。彼尝玩我,必不设备,我以大众踣之,无不胜矣。”帝以其谋谕将帅,师果奏捷。

    时淮、浙饥馑,谷价腾踊,李奏免江淮租税之半,运湖广、江西粮十七万石至镇江,以赈饥民。世祖欲伐交趾,李曰:“军旅一兴,费縻巨万,今山路险巇,深入敌境,万一蹉跌,非所以威示远人也。”乃止。未几,卒,年五十一。李自奉甚俭。尝戒其子曰:“吾世业儒,甘贫约,汝曹其清慎自持,勿增吾过。

    (节选自《元史·叶李传》,有删改)

    【注】①阛阓:街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

    B.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

    C.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

    D.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汉武帝时期开始设立在京师的教育机构,为中央官学与最高学府,以后各朝多有沿革。

    B.世祖,是皇帝庙号之一。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者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

    C.江南,多指长江以南的地区,曾被称为“吴越”,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

    D.京师,本指天子所居之地,后世常用它代指国都或朝廷,也可指驻扎在京畿地区的卫戍部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李不畏权贵,弹劾当朝宰相。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贾似道这样炙手可热的高官,也直言上奏,大胆揭发对方败坏法纪、荼毒百姓之罪。

    B.叶李富于见识,建议重视人才。当各道儒司被撤销之时,他及时上奏,以先帝的治国方略来说明招纳儒士、储备人才的重要性,建议复立提举司。

    C.叶李颇有谋略,深谙用兵之道。他认为将校多与叛军亲近,奋勇不足,不如趁叛军轻敌,命令步军在前,联车结队断后,用死战的决心鼓舞士气。

    D.叶李关心百姓,减轻民众负担。因为淮浙年成不好,他向朝廷请求减免半数租税,调拨粮食赈济饥民,认为皇帝如果征讨交趾会加重灾区的负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似道大怒,嗾其党诬李僭用金饰斋匾,锻炼成狱,窜漳州。

    (2)吾世业儒,甘贫约,汝曹其清慎自持,勿增吾过。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按要求写作。

    散文家杨朔曾说:“作为一个人,要是不经历过人世上的悲欢离合,不跟生活打过交手仗,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人生的意义。”

    这句话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