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辆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测得它最后0.3m所用的时间为0.3s,则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1.2m/s
B.1.1m/s
C.1m/s
D.0.4m/s
2、自古以来,人们结合物理现象创作了许多故事,下列故事与物理现象对应相符的是( )
A.凿壁偷光——光的反射
B.猴子捞月——光的色散
C.杯弓蛇影——光的折射
D.井底之蛙——光的直线传播
3、同学们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把老师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当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则老师的眼睛和眼镜是( )
A.近视眼;凹透镜
B.近视眼;凸透镜
C.远视眼;凹透镜
D.远视眼;凸透镜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雷雨天,总是先听到雷声,稍后才能看到闪电
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D.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5、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A.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0mm
B.人指甲宽度1mm
C.人的正常步行速度大约为5km/h
D.人耳不能听到0dB的声音
6、“失之毫厘,谬(miù)以千里。”物理实验操作中的细节同样重要,下列器材使用正确的是( )
A.木块的长度为1.6cm
B.温度计的使用
C.天平在测量前调平
D.量筒读数时
7、关于光的各种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壮观的天文现象日全食,是阳光在大气中的折射导致的
B.从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镜面反射的结果
C.阳光通过棱镜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D.阳光通过茂密的树叶缝隙在地面形成“亮斑”,说明光发生了折射
8、“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这句诗描写的是松花江的“雾凇美景”。如图所示的“雾凇”,在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凝华
C.液化
D.凝固
9、求真小组在关于错误和误差的讨论中,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方法的错误选择有关
B.测量时多估计几位数字就可以减小误差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将能完全消除误差
10、岸上的人能看到水中的鱼,下列能正确解释该现象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11、2023年4月1日,册山街道首届迷你马拉松激情开跑!跑步时,小娟发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明显加快,身体也有发热的感觉,她猜想跑步锻炼后体温会明显上升。于是她通过体温计测量了跑步前后的体温,该行为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与合作
12、2017年8月8日,在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造成25人死亡(其中24名遇难者身份已确认),525人受伤,6人失联,176492人(含游客)受灾,73671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倒塌76间)。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地震过后,人们没有发现野生动物大规模死亡的情况。如果从物理知识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
A.动物反应灵敏
B.有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
C.有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
D.动物能观察到地面的变化
13、如图所示,下列应用能说明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超声波清洗机
B.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C.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D.倒车雷达
14、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对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中学生休息时脉搏每次正常跳动的时间间隔约为
B.中学生的体重约为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D.教室中课桌的高度约为
15、关于几位物理学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B.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
C.牛顿通过实验直接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D.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发现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16、下列现象中,密度变大的是( )
A.铁棒磨成针
B.氧气瓶内的氧气用了一段时间
C.橡皮泥捏成小船
D.冰熔化成水
17、赤绿黄橙映阳河,辉煌璀璨焕相牵。飞虹斜影圈中彩,大柱方红举开州。如图所示为魅力开州一角,关于开州大桥在水中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B.水中所成的像和开州大桥大小相同
C.水面越浅,像离水面越近
D.水中所成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18、在会议室上举行“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到主席台上鲜红的党旗,这是因为党旗吸收了白光中的红光
B.宣讲者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C.进入会场后手机设为静音状态,这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会场中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宣讲者,是由于光射到宣讲者身上时发生了漫反射
19、2023年9月8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传递在杭州西湖涌金公园广场举行。根据图片信息,对杭州亚运会火炬的长度估测合理的是( )
A.30mm
B.30cm
C.70mm
D.70cm
20、如图为广州塔和海心桥,能正确反映岸上游人通过水面看到水里桥顶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21、下列关于透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放大镜与报纸的距离应大于两倍焦距,才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字
C.人眼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看物体时,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所有的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22、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C.课桌的高度约为
D.人感到最舒适的温度是
23、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B.根据密度公式,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甲的体积是乙的体积的一半
D.乙的质量是甲的质量的一倍
24、密度定义式因能被写成如图所示的样式,而被称为“物理最美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不同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相同时,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D.对于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无关
25、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乙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
(1)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800℃,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3.5℃。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________现象;
(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了下列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如图丙所示。实验中,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干冰__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
26、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甲、乙长方体物块,高度相同,密度分别为甲=1g/cm3,
乙=2g/cm3把二者都放在水平桌面上。
(1)甲、乙物块对桌面的压强的大小关系是p甲___________p乙。
(2)若把甲沿竖直方向切掉2/3,把乙沿水平方向切掉,则它们的剩余部分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的大小关系是p甲'___________p乙'。
27、普通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镜,一架普通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40cm,当被拍照的人到镜头的距离___________时,底片上才会得到一个清晰像。
28、如图所示的容器内装有水,已知h1=40cm,h2=10cm,容器内的底面积为0.5m2,则B点处水产生的压强是 Pa,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 N.(g取10N/kg)
29、如图所示,两支温度计的液柱示数分别应该是______℃、______℃。其中温度计(b)的分度值为______℃。
30、如图是中国“天河”号空间站核心舱的结构验证件,长16.6 ___________,竖起来约有6层楼高,与在轨核心舱的尺寸相同。它会对照射到其上的光线产生 ___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使参观者从不同方向看到它。它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由光的 ___________形成的。
31、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如图所示,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______,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______,仍然保持______状态;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______,形成“白气”;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______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2)冬天,在炉子上烧菜时,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图______(填“甲”或“乙”)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
32、如图所示是世界短跑之王博尔特在百米比赛时冲刺的情景,则博尔特在整个百米比赛中是做______(匀速或变速)运动,博尔特跑步过程中观众通过_______一定时比较路程的多少认为博尔特跑得快,若博尔特在比赛中的成绩是10s,则博尔特在这次比赛中的平均速度将达到__________m/s.
33、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公路上,分别从两个不同的位置同向做直线运动,甲车比乙车早出发2s,它们的s-t(路程-时间)图像见图示。由图可知,在它们相遇之前,它们间相距最远的距离为______。
34、测一个约为6N的力时,应选用的最恰当的弹测力计的规格是______。
A.量程为10N,分度值为0.2N B.量程为5N,分度值为0.1N
35、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水沸腾时的现象及温度随时间的关系”的课题,实验如下图:
(1)图a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成小水珠附在管壁上。
(2)在烧杯上方加一盖子,这是为了减少________,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第4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温度值为________℃,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下表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由此可判断此时当地的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 | 88 | 90 | 92 | 94 |
| 98 | 98 | 98 | 98 |
(3)通过上表总结出水沸腾过程的规律:沸腾时,水不断吸热,但________不会变化。
(4)图c是三位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图。
36、如图所示,已知这辆货车的重力为1×105N,当货车在水平路面匀速运动时,所受阻力为重力的五分之一,货车牵引力功率为92kW。当货车运动100s时,求:
(1)牵引力的大小;
(2)牵引力做的功;
(3)货车通过的路程。
37、小莉同学的质量为45kg,她每只鞋接触地面的面积为1.5×10-2m2,她站在了一块泥地上,为了不让脚陷进泥地,她在水平泥地上放一块重力为200N的木板,当她站在木板中央时,地面受到的压强为325Pa.(g=10N/kg)求:
(1)她对木板的压强;
(2)木板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38、把一个铝块用细绳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铝块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3.5N,把铝块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9.5N。求:(,铝的密度为
)
(1)此时铝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铝块的体积?
(3)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39、如图,阳光下水平地面上站着小明和小红,请根据小红的影长,画光路图标出小明的影长。
40、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 )
41、若下午使太阳光水平反射隧道内。在图中作出:(1)画出平面镜;(2)标出出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度数。(填锐角)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