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00多年前,我国古代科学家墨子就发现了小孔成像原理。下列光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倒影
B.月食现象
C.水中筷子“弯折”
D.雨后彩虹
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船
C.房屋
D.河岸
3、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把湿衣服晾晒在阳光下
B.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C.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
D.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
4、“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写的一首诗。其中“卧看满天云不动”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船
B.云
C.岸边的树
D.月亮
5、将一实心金属块投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溢出水的质量为。若将其投入装满酒精的容器中(已知
,
),关于溢出的酒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溢出酒精的体积为
B.溢出酒精的体积为
C.溢出酒精的质量为
D.溢出酒精的质量为
6、如图所示,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日食形成
B.水中倒影
C.杯弓蛇影
D.海市蜃楼
7、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
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
B.中学生课桌高约1m
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左右
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12m/s
8、疫情过后,某校为了全面了解师生的身心健康,组织了体检,下列关于九(一)班小强同学体检时数据记录不妥的是( )
A.体温:36.5℃
B.体重:50g
C.脉搏:72次/min
D.身高:163 cm
9、一块冰熔化成水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冰的密度是)
A.体积变小,质量变小
B.体积不变,质量不变
C.体积变小,质量不变
D.体积变大,质量不变
10、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由密度公式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1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升高
B.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D.当晶体处于熔点温度时,它的状态应该是固态或液态
12、如图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熔点为90℃
B.在10~20min过程中,该物质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C.该物质属于晶体,它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D.在35~40min过程中,该物质的状态完全是液态
13、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次声波比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快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不能减弱噪声
D.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不断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铃声变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14、如图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甲图足球守门员戴有防滑手套
B.乙图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
C.丙图鞋底部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D.丁图滚珠轴承
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C.增大拨动琴弦力度会使琴声的音调升高
D.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等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
16、用托盘天平测量1枚大头针的质量,下列方法中简便且正确的是( )
A.直接将1枚大头针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上仔细测量
B.把1枚大头针放在天平上,多测量几次,求出平均值
C.先测出100枚大头针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出1枚大头针的质量
D.先测出100枚大头针的质盘,再测出101枚大头针的质量,然后算出1枚大头针的质量
17、如图所示,这是张老师正在讲课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讲课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讲课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C.门外迟到的同学通过音色判断出是张老师在讲课
D.课堂上同学们保持安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8、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00g铁比100g棉花质量大
B.用砂纸把一根生锈铁棒的铁锈除掉,其质量变小
C.水结成冰块,其质量变大
D.一瓶饮料从地球带到月球上,其质量变小
19、小明和小红分别乘坐两辆汽车同时从石家庄同一地点开出沿同一公路驶往驼梁风景区,2.5h后,两车同时到达距离出发点140km的风景区停车场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行驶中两车一定一直保持相对静止
B.在这140km路程中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C.在这140km路程中两车一定都是匀速行驶
D.在前2h内两车的平均速度一定相等
20、炎热无风的夏天,小宇走在被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看见前面的路面已被一辆洒水车洒水淋湿了,他认为走在淋湿了的路面上一定比走在干燥的路面上感到凉爽,于是赶快走过去,结果在洒过水的路面上,他却感到更加闷热了。你认为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后,温度很高
B.地面上的水使被反射的阳光增多,身体获得更多热量
C.洒水后使附近的空气湿度增加,身上的汗液蒸发变慢
D.地面上的水蒸发时把热量带到了人的身上
21、早在公元前1650年,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用石杓舀出液态铜倒入陶范中冷却成固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铜倒入陶范冷却成青铜器是凝华现象
B.液态铜冷却成固态的过程中需要吸热
C.工匠身上的汗水不断汽化,需要吸热
D.刚用过的石杓放入水中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
22、不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隔墙有耳”说明气体能传声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
C.“引吭高歌”说明音调高
D.听不到蝴蝶翅振动发出的声音是振动频率低
23、如图所示,淮南万毕术关于冰透镜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光能用于生火主要是利用以下哪种光学现象(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24、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B.全新的铅笔长约
C.声音在真空中的速度为
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是
25、在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2kg的方物块。用3N的水平拉力向右拉,方物块静止不动,此时它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 N;拉力增大至5N时方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拉力增大至8N时方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 ___________ N,与水平面对方物块的支持力相平衡的力是___________力。
26、交通法规定,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了防止紧急刹车时由于_______造成对人员的伤害;假如正在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所受的力全部消失,汽车将会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选填“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或“加速运动”)。
27、如图所示,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A通过细线与圆柱形容器底部相连,容器中水面与A上表面齐平。从打开容器底部的抽液机匀速向外排水开始计时,细线中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2)所示。木块密度ρ=0.5×103kg/m3,容器底部面积为200cm2,木块重力为______N; 当t=5s时,与未抽水时比较圆柱形容器对桌面压强减小了______ Pa。
28、农业上需用密度为1.1×103kg/m3的盐水选种,现配制500cm3的盐水,称得其质量为505g,所配制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如果要符合选种所需要求,需向盐水中加盐的质量为___________g。(已知食盐的密度ρ食盐=2.2×103kg/m3)
29、a、b、c是三个轻质带电泡沫小球,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已知a带负电,则b带______电。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c,二者将相互______(填“吸引”或“排斥”)。
30、小明上学从家到学校距离2000米,骑车上学时,若前500米的速度是10m/s,后1500米的速度是15m/s,则他通过前500米的时间是_____,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
31、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米/秒.声音在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大,在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小.(填固体、液体、气体)
32、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_________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 __________(选填“衣领”或“平面镜”)。洗涤衣服上的油污,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效果更好。这是由于水温超过了油污的________,而使油污__________的缘故。
33、医院的超检查病情是利用声可以传递______;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______。
34、拦河大坝要建筑成______的形状(选填“下宽上窄”或“上宽下窄”),是因为水的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当水库水位为128m时,水对水库底的压强是_______Pa。(水密度为)
35、现要测量一个形状不规则的轻质蜡块的密度(ρ蜡<ρ水),现有器材、烧杯、水、细线、待测蜡块、小铁块请你自己添加一种测量仪器,设计实验来测出这块石蜡的密度,
(1)你添加的测量仪器___________
(2)要求写出实验步骤∶___________
(3)导山计算石蜡的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____
36、煦煦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像如图所示。求: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 40 | 60 | 80 | 100 |
液体的体积V/cm3 | 20 | 40 | 60 | 80 |
(1)量杯的质量为多少?
(2)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3)当液体的体积为100cm3时,量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是多少?
37、在涪江六桥建筑工地,工人师傅正用塔吊通过滑轮组从河床吊起一如图甲所示工件。已知工件上下两部分都为正方体,重22500N,工件上升速度保持为0.1m/s。吊装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机械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g=10N/kg)。问:
(1)河床受到水的压强多大?
(2)动滑轮的重力多大?
(3)工件完全露出水面后,拉力做功的功率多大?
(4)第15s时的机械效率多大?
38、小丽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支笔的长度,六次测量记录分别是17.28cm、17.29cm、16.90cm、17.30cm、17.27cm、17.25cm,则这支笔的长度是多少?
39、如图中一束光线AO从空气斜射到水面,请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及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 )
40、如图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OA为入射光线,请作出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方向。
41、如图所示,S′是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另一条入射光线和它的反射光线.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