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我国《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我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空间站在轨做匀速直线运动
B.观看直播时,电视机的遥控器是通过紫外线遥控电视风雨
C.王亚平老师在太空中讲课时需借助无线电,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演播室里多彩的直播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
A.响水地区夏天最高气温约50℃
B.一般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可达到﹣18℃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80℃
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5℃
3、地球上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聚成了云。云的形成主要指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A.升华
B.凝华
C.液化
D.凝固
4、下列四幅图中的物理实验或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
A.将真空罩中的空气抽出,听不到闹铃声,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B.悬挂的乒乓球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开,说明声能传递能量
C.蝙蝠通过次声波发现昆虫是利用声能传递信息
D.小孩吹一个带“活塞”的塑料管,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管振动产生的
5、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种类不变密度就不变
B.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是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的道理
C.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D.一粒种子被带入我国空间站后质量不变
6、下列实验中,不能够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是( )
A.把一支短铅笔固定在大钟上,敲响大钟,拿一张纸迅速从笔尖上划过,纸上留下锯齿状的曲线
B.敲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C.在音箱上放一些塑料泡沫,塑料泡沫会随着音乐起舞
D.把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着塑料泡沫球,塑料泡沫球被弹起
7、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水中弯折的铅笔
B.镜中的人像
C.人在太阳下的影子
D.日食
8、对于八年级学生小明来说,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小明的身高约170.0mm
B.小明的质量约50.0kg
C.小明正常行走的速度约180m/min
D.小明百米赛跑的成绩10.87s
9、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天街小雨润如酥”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霜落荆门江树空”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白雪却嫌春色晚”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0、把频率为256Hz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示波器展现的波形如图所示。若把频率为512Hz音叉发出响度相同的声音信号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其波形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11、如图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前20秒内两车的平均速度之比为4:3
B.甲车到达800m所用时间大于乙车到达800m所用的时间
C.甲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D.甲车的速度总是大于乙车的速度
12、在你观看试题的过程中,试卷在你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 )
A.放大的虚像
B.缩小的虚像
C.倒立的实像
D.正立的实像
13、贝贝根据表一、表二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和密度,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 熔点( | 物质 | 熔点( | 物质 | 密度 | 物质 | 密度 |
钨 | 3410 | 冰 | 0 | 纯水 | 冰 | ||
固态酒精 | 铝 | 660 | 酒精 | 铝 | |||
固态水银 | 铜 | 1083 | 水银 | 煤油 |
A.用来熔化铝的器皿可以用铜制作
B.一桶水的密度一定比一杯水的密度大
C.在南极应该使用酒精温度计测气温
D.相同质量的冰和铝,冰的体积是铝的体积的三倍
14、如图所示,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线,则由图线可知( )
A.ρ1=ρ2
B.ρ1>ρ2
C.ρ1<ρ2
D.无法判断
15、在班级举行的“小小音乐会”上,同学们用自制的乐器演奏,甲图为水瓶琴,乙图为可以上下推拉活塞的哨子。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对着水瓶琴瓶口吹气时,振动的主要是瓶内水柱
B.甲图:敲击水瓶琴时,从左到右音调逐渐变高
C.乙图:哨音音调的变化是由于空气柱长度的变化所导致的
D.乙图:向下拉活塞,哨音的音调会变高
16、我国将在2025年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月球上只能传递次声波
B.月球上是真空,不能传声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太快
D.月球上,宇航员的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17、如图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确定车行驶了一里还是十里是根据鼓和镯发声有不同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18、下列诗词中涉及到的光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楼台经水面反射成的虚像
B.雾雨当空飞彩虹——彩虹的形成是由于光的反射
C. 明镜可鉴形——镜子可以成像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
D. 长河落日圆——水中“落日”能用照相机拍摄,所以是实像
19、甲、乙两物体都作匀速直线运动,甲、乙所用时间之比为,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
A.
B.
C.
D.
20、小明利用老式调焦照相机给小丽同学拍完半身照后,要给她拍全身照,应( )
A.小明离小丽近一些,并调节镜头,使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B.小明离小丽近一些,并调节镜头,使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C.小明离小丽远一些,并调节镜头,使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D.小明离小丽远一些,并调节镜头,使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21、在教室里听不到说话的回声,原因是( )
A.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
B.回声被学生挡住
C.教室里没有回声
D.声音分散传出去,回声太小听不见
2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规律
B.平行光束经过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
C.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规律
D.漫反射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
23、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折射角等于50°
B.MM′左边是玻璃
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折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D.入射光线增加5°时,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加5°
24、杭州亚运会男子接力赛中,我国运动员陈佳鹏在最后一棒完成反超,最终夺冠如图所示,在超越对手过程中,下列有关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以跑道为参照物,被超越的运动员是静止的
B.以终点线为参照物,陈佳鹏是运动的
C.以被超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陈佳鹏是静止的
D.以陈佳鹏为参照物,现场观众是静止的
25、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课的学习中小明同学完成了如图的实验:
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_s;小明用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为14.51dm、14.50dm、14.53dm,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___________dm。
26、茶壶、锅炉水位计、船闸都是____________的应用。
27、如图所示,12月9日中国空间站开讲天宫课堂,太空老师王亚平制作了一个完美的水球,这个水球相当于是一个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透过水球,我们看到了倒立的、______的像,生活中与这一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8、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这个现象称为光的______;由上至下排列为:红、橙、黄、绿、蓝、______、紫。
29、20m/s=______km/h;54km=__________nm
30、某大桥全长约1.7km,晓军骑摩托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此桥,需_______s,以摩托车为参照物,晓军是______________的。
31、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_而产生的,如图所示,全体划桨手在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地齐向后划水,龙舟就快速前进,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
32、向云层投撒干冰是人工增雨、缓解旱情的方法之一。投撒到云层中的干冰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气体,并从周围______(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或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33、2022年12月4日20时,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返回舱着陆的最后1米,反推发动机点火,向地面喷出向下的高速气流,以达到减小返回舱下降速度目的。这个过程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的,同时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
34、小明同学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下图所示,
(1)他在操作中的错误有: ①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
(2)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处,指针静止时如图乙所示。为了使横梁平衡,这时应把平衡螺母向___调。用调好的天平在测量金属块的质量时,指针也出现了图乙所示的情况则应__________当横梁平衡时天平右盘所放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___g.
35、小军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如图甲
(1)实验时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优点在于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B,其原理为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2)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_____(选填“不能”“能”)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3)小军把玻璃板沿直线MN向右平移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蜡烛A的像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
(4)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是为了多次实验______(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5)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军选用了平面镜、白色硬纸板A、B和激光笔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粗糙,其目的可使光在纸板上发生_______,这样我们就能看清光的传播路径;实验时若入射光线偏离法线,则反射角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为寻找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当纸板A上显示出光路时,小军同学将另一半纸板B绕ON向后折时,在纸板B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实际上是___________(选填“存在”或“不存在”)的,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
36、质量为54g的铝球,体积为25cm3,(ρ铝=2.7×103kg/m3)
(1)这个铝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体积为多少?
37、如图所示,一轻质杠杆支在支架上水平平衡,OA=20cm,OC=10cm,物体G1是一个底面积为25cm2、重为60N的正方体,G2重为20N。不计绳重,求:
(1)A端绳子的拉力。
(2)物体G1对地面的压强。
38、下表是卡车沿直线平稳行驶和电车、机车启动过程中各个不同时刻的速度(从启动一段时间后开始计时),请你比较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卡车做________________运动。
(2)电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定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车的速度v与时间t的定量关系是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分析电车和机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发现它们_________________是相同的。
39、画出图中在B点能使杠杆平衡且最省力的力。
(____)
40、作出图中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
41、如图所示,B为隧道中的一堵墙,墙的左侧有一激光器(图中未画出),它发出一束激光经平面镜MN反射后恰好经过A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一条符合要求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