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吉林省四平市初一上学期二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唐初有个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他的《丹经》中第一次将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他是(   )

    A. 郭守敬     B. 华佗   C. 孙思邈   D. 李春

     

  • 2、相传“黄帝采首阳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在甘肃出土距今约5000年的铜刀说明()

    A.传说反映一定的社会发展状况 B.传说就是真实的历史

    C.证实了黄帝采铜铸鼎 D.传说没有任何历史价值

  • 3、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出自东晋与前秦之间的一场经典战役。这场战役后,北方很快土崩瓦解,陷入分裂和混乱的状态。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 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下列孔子的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温故知新

    B.不耻下问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

  • 5、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

    A.夏朝的文明已经高度发达

    B.夏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C.夏朝已具有国家基本特征

    D.夏朝已经集齐所有国家机器

  • 6、下列国王的事迹中,能从正面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是(   )

    ① 桀  

    ②汤  

    ③纣

    ④周武王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 7、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全身心投入治水并解除水患的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是

    A.尧

    B.禹

    C.舜

    D.鲧

  • 8、下列关于春秋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 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C. 齐国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角逐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D. 战争连绵不断,分裂趋势加剧,阻碍历史发展

     

  • 9、   秦汉文明体现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文明。据此,请回答下列小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秦国 B.西汉 C.秦朝 D.东汉

    2在秦朝的暴政下,爆发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 )

    A.武王伐纣 B.陈胜、吴广起义 C.楚汉之争 D.黄巾起义

    3下列是中国古代政治清明的几个“治世”,其中出现在西汉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是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的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帝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杯酒释兵权 D.稳固大一统局面

    5“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重大措施奠定儒家学说的封建正统地位,这指的是(  )

    A.焚书坑儒 B.文字狱 C.创立科举制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东汉中后期朝政腐败、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昏庸 B.严刑峻法 C.外戚和宦官专权 D.军阀割据

    7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植,其根本原因是(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虔诚的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8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9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的我国古代历史著作是    

    A.《春秋》 B.《汉书》 C.《史记》 D.《战国策》

    10《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 )

    A.班超 B.司马迁 C.班固 D.司马光

  • 10、扎根兰考,为改变当地落后面貌躬尽,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雷锋

    B.焦裕禄

    C.孔繁森

    D.邓稼先

  • 11、《历史朝代顺序歌》中有“东周分两段”这样一句。这里的“两段”指的是(     

    A.西汉与东汉

    B.西晋与东晋

    C.春秋和战国

    D.北宋与南宋

  • 12、《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一书说:“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指(   )

    A. 结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B. 结束割据,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颁布“推恩令”,解决封国问题

  • 13、中国古代科技发达,在农业、数学、天文、历法领域均有伟大成就,其中推算圆周率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研究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的数学家是(     

    A.刘徽

    B.祖冲之

    C.周公

    D.孙子

  • 1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进谏的名臣是:( )

    A. 程咬金   B. 李世民   C. 魏征   D. 秦叔宝

     

  • 15、如表是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大一统国家建立

    C.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D.君主专制的强化

  • 16、《三国志》载:景元元年(260年)蜀领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魏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材料中的史实对三国魏晋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有利于南北方人口的均衡发展 B.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

    C.促进了成都平原和太湖流域的开发 D.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对峙局面

  • 17、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     

    A.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顺其自然,以柔克刚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 18、对“开元盛世”的“盛”字解释最贴切的是

    A.政治清明

    B.经济繁荣

    C.交通便利

    D.文化发达

  • 19、下列关于造纸术的发明,不正确的是:

    A.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B.西汉时期已经出现用麻做的纸

    C.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 20、随着时代的发展,氏族之间联系增加,若干个氏族便形成部落。部落之间加强联系,他们便结成部落联盟。部落和部落联盟有“议事会”。“议事会”决定推荐首领继承人等重大事务。这种首领继承人的方式的实质是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民主推选

    D.毛遂自荐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至________,北达长城一带,南至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 22、顺治时期,颁布“_____”,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

  • 23、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是____人,在我国的____省。

  • 24、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________时迁到殷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老子的学说主要集中在《________》一书,它被奉为道家经典。

  • 25、元朝时期,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物并统辖吐蕃地区军政事物的机构是_______

  •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1) 7世纪,统一青藏高原各部,建立吐蕃政权是

    (2) 10世纪初,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定都上京。他是  

    (3) 1206年,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的是  

    (4) 1616年,   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 27、政治制度的演变是中国古代史重要内容。

    材料一 中国古代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

    (1)依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盛世的相同点。

    材料二 唐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于它的成就,而且由于它接近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

    ——《剑桥中国隋唐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举例说明唐太宗在“纳谏爱民”方面的措施或事例。

    材料三 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A拟意见,送经皇帝函赦后,再须远B,若B不同意,害的退回重拟。因此必得A、B共同认可,那道故书才算合法……皇帝不能独裁,宰相同样不能独裁。

    ——编自钱穆《国史新论》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唐朝的政治制度和A、B所代表的中央机构名称?分析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材料四 宋朝统治措施图示如下

    (4)依据材料四,结合史实说明宋代统治措施的影响。

  • 28、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________

  • 29、河姆渡人的房屋特征是________,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__,农业工具以________最为典型,家畜以________为主。

     

  • 30、战国时期著名战役:_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唐太宗这个历史人物后,把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与相关名言进行梳理,请根据以下内容进行分类连线。

    用人          食为人天,农为政本

    重农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纳谏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

    民本          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天下英雄入吾殻中矣

    民族关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3)西汉的建立者——

    (4)西晋的建立者——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民族关系问题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

    (1)材料一的形势图中,战国、秦、西汉时期,中原政权都受到了北方哪个少数民族的侵扰?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秦汉时期抗击这一少数民族入侵的史实。

    材料二   在秦汉统一多氏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文流和融合,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并注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迷论》

    (2)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汉时期“西部贸易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材料三   下图

    (3)材料三中的图片内容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当时推行的什么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

    材料四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少教民族大规模进入中原并建立数权,黄河流城的大批汉族南迁,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的高潮。这就促使各民族关系选一步密切……

    ——摘编自张玉林《论历史上民族迁徙主要原因及社会作用》

    (4)根据材料四概括这一时期出现“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高潮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