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佳木斯七年级质量检测物理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2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如图是小明用频闪照相机(每隔闪拍一次)拍摄到的同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他从A点起始,用刻度尺依次测量小球运动到各点时到A点的距离s,并记录在下表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位置

    A

    B

    C

    D

    E

    F

    0

    4.4

    7.8

    10.2

    11.6

    12.0

    A.小球从A点到F点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在EF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C.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

    D.小球从B点运动到E点,通过的路程是

  • 2、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次声波比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快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不能减弱噪声

    D.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不断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铃声变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 3、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

    A.避免噪音

    B.尽可能避免因平面镜成像造成不安全因素

    C.为了造型美观

    D.防止挡风玻璃震碎

  • 4、某班同学倡导“夸赞礼”,如图所示行“夸赞礼”的两位同学面部之间的距离d约为(  )

    A.0.5m

    B.1.5m

    C.3.0m

    D.4.5m

  • 5、下列是一些关于光现象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

    B.当你照镜子时离镜子越近,你在镜子中的像越大

    C.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D.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 6、图甲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  )

       

    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4~10℃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一定质量的水,它在1℃时的体积比在10℃时的体积大

    D.示意图中从A到E(从上到下),湖水的温度逐渐降低

  • 7、题图为学校附近的禁止鸣笛标志,右图中控制噪声的措施与其相同的是(  )

    A.道路两边植树

    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C.设置隔音墙

    D.佩戴隔音耳罩

  • 8、我国生产的世界上最薄的不锈钢箔带——手撕钢的厚度只有0.015mm,已知手撕钢的密度为,则面积为的手撕钢的质量约为(  )

    A.120g

    B.12g

    C.1.2g

    D.0.12g

  • 9、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

    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的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我们教室里的空气的总质量都是一样的

  • 10、关于下图所示的温度计,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前要用力向下甩

    B.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C.在使用它测量液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

    D.在玻璃泡上涂上与室温相同的酒精,它的示数将会下降

  • 11、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对下面光学器件的成像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显微镜: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显微镜的原理是:先通过物镜使物体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然后再通过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次放大,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成像

    B.照相机: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成像

    C.放大镜:它是凸透镜,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成像

    D. “拐弯镜”:“拐弯镜”是凸面镜,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可扩大视野范围

  • 12、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物理实验探究的方法有很多,如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推理归纳法等等.关于下列四个实验的探究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

    甲: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影响因素

    乙:用乒乓球和音叉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丙: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探究音调的高低

    丁:用没有点燃的蜡烛B来探究点燃的蜡烛A的像

    A.甲图——控制变量法

    B.乙图——等效替代法

    C.丙图——推理归纳法

    D.丁图——转换法

  • 1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

    B.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在玻璃板与蜡烛A的像之间放一不透明挡板,从A这一侧看玻璃板的后面,再也看不到A的像了

    D.保持AB两只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

  • 14、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铅笔长约1.8cm

    C.中学生的身高大约165cm

    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mm

  • 15、夏天,艳阳高照,小明从游泳池出来,感觉非常的冷,因为(  )

    A.气温太低

    B.水温太低

    C.水蒸发吸热

    D.水蒸气遇冷液化

  • 16、如图所示,女孩用大小为F的拉力竖直向上提书包,但书包静止不动,未离开地面。若书包的重力为G,此时书包的重力G和拉力F的合力大小为(  )

    A.0

    B.

    C.

    D.

  • 17、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同地、同向直线行驶,它们的运动信息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做加速运动,乙匀速直线运动

    B.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静止

    C.甲和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经过4s时,它们相距10m

  • 18、“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写的一首诗。其中“卧看满天云不动”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船

    B.云

    C.岸边的树

    D.月亮

  • 19、下列现象中,与日食现象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雨后彩虹

    B.手影游戏

    C.铅笔弯折

    D.拱桥倒影

  • 20、学校教学楼的大厅里竖直放置着一块平面镜,小明同学直立行走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关于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B.像变小,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C.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D.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 21、声在下面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A.空气

    B.

    C.煤油

    D.钢铁

  • 22、下列数据最接近我们生活实际情况的是(  )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 1.5m

    B.正常人 1min的心跳约为20次

    C.初二同学步行的平均速度为 11m/s

    D.中学生做一套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

  • 23、要测量如图所示的一根曲线MN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  )

    A.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

    B.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

    C.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测量过程和B一样

    D.以上都不可取

  • 24、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移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弹开。此现象表明(  )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当______

  • 26、音叉被敲击时会发声,说明了声音由物体_________产生,如图所示,是几种音叉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

  • 27、2017年的第一天开,古城西安就被雾霾笼罩,雾霾中的霾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组成,大量吸人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而雾则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经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太阳出来后,雾会慢慢散去,是因为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了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中小水珠_____(填吸热放热

  • 28、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中,某同学做了如图的实验,实验是通过观察沙面的___________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在实验操作图中,由___________图比较可知,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由___________图比较可知,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该探究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和___________

  • 29、如图所示,不计空气的阻力,用力F拉B使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两个物体中___________受摩擦力的作用,___________是由于惯性而向右运动的。

  • 30、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B可绕O点转动,OAAB,用细线将重为G的物体悬挂在A点,在B点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F。在保持杠杆水平静止的情况下,拉力F________G。若将拉力F向图中虚线方向转动,F________(选填“增大”或“不变”或“减小”),在该过程中,杠杆________是等臂杠杆(选填“可能”或“不可能”)。

  • 31、如图甲所示,物体甲重40N,被50N的水平压力F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如图乙所示,物体乙重60N,在35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则物体甲受到的摩擦力f____N,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f____N。

  • 32、小华的质量为50千克,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 cm2,他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_________N,压强为_______Pa;他走路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会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g取10 N/kg)

     

  • 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色光的三基色,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色光,复色光的亮度比任何一种单色光的亮度要亮。

  • 34、如图,滑轮重小于物重(绳重、摩擦不计〉。使用甲图滑轮最大的好处是___;若匀速提升相同的重物,则F1__F2、机械效率ŋ____ŋ(“<”、“=”或“>”)。

     

三、实验题 (共1题,共 5分)
  • 35、琳琳设计的“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1)如图甲所示,把一个木块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________拉动。由此可以测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2)下列现象中应用了从图甲、乙实验所得结论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足球守门员戴看防滑手套

    B.用力压住橡皮,擦去写错的字

    C.移动很重的石块时,在地上铺设滚木

    (3)根据你所学习的知识,若在甲图所示的木板上铺一层棉布,使用较小的拉力F1=2N,没有拉动木块,则此时摩擦力f1________2N;(选填“>”、“<”“=”)

    (4)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是否有关,如图丙所示,她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木块,测得摩擦力大小是图甲中的一半,于是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成正比。你认为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答;________

    (5)为了操作方便,琳琳和同桌一起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方案。

    方案一: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

    方案二:木块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弹簧测力计水平固定,通过细绳水平拉动木板。

    方案二更好,其优点是:________,若使用方案二的装置,发现匀速拉动木板的拉力F=6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木块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

四、解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6、用超声仪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4s收到回波,由此可测出海水的深度是多少米____?(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m/s)

  • 37、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骑着电动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电动车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

    电动车净重

    50kg

    行驶中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

    0.01m2

    车轮直径

    0.42m

    轮胎承受最大气压

    3×105Pa

    匀速行驶过程中的摩擦力

    总重力的0.02倍

    (1)求此人骑着电动车匀速直线行驶时,电动车受到向前的动力是多少?

    (2)设计一其他问题并写出来,再利用所学的物理公式算出答案。

  • 38、用一个动滑轮在5s内将一重为200N的物体向上匀速提起3m,拉力为150N.

    (1)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重物的   (填“动”、“重力势”或“机械”)能不变.

    (2)拉力的功率有多大?

    (3)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4)如果不计绳重及摩擦,想提高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请你提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五、作图题 (共3题,共 15分)
  • 39、完成两条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路。

    ___________

  • 40、如图所示,一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请画出足球在滚动过程中所受重力及地面对足球的弹力的示意图。

  • 41、如下图所示,请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A受到的重力以及A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205
题数 41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实验题
四、解答题
五、作图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