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察下面二幅图,“人民”一词均有出现,并且1949年时“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D.人民代表大会度已确立
2、史学界普遍认为,解放战争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是( )
A.重庆谈判 B.进攻中原解放区
C.孟良崮战役 D.千里挺进大别山
3、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罗汉岩风景区以自然理念为指导,以构建异龄复层混交的健康森林为目标,营造“百年秀林”。这一做法主要体现的新发展理念是
A.创新
B.协调
C.共享
D.绿色
4、1978年9月中山就已开始受理港澳商人来料加工装配登记业务,这是中山首次登记“三来一补”企业(“来料加工”、“来料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在时间上并不晚于安徽小岗村的联产承包。这反映出广东
A.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B.利用了经济领先于全国的优势
C.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D.完全打破了人民公社原有体制
5、相对于我国内地来讲,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是指
A.香港和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B.香港和澳门在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C.香港和澳门成为经济特区,原经济地位不变
D.香港和澳门拥有自己的军队
6、1957年实现了长江南北“天堑变通途”美好愿望的大桥是( )
A. 武汉长江大桥 B. 南京长江大桥 C. 九江长江大桥 D. 润扬长江大桥
7、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变化,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方向的会议是
A. 遵义会议 B. 中国共产党七大 C. 中国共产党八大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8、仔细阅读如图,请给下列图片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 )
A. 中国的外交历程 B. 中美关系
C.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 洗刷民族耻辱
9、当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顺应了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列体现中国融入世界的外交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美《联合公报》
②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③②①④
D. ②③①④
10、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起义是( )
A. 秋收起义 B. 南昌起义 C. 广州起义 D. 北伐战争
11、每逄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的内容往往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下列春联中,反映“文化大革命”的是
A.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 B.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D.世博亚运扬国威;改革发展创奇迹
12、“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它结束的标志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C.中共八大召开 D.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13、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朵“磨菇云”在西部地区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此付出毕生心血的科学家是
A. 李四光
B. 詹天佑
C. 袁隆平
D. 邓稼先
14、20世纪60年代,他为了治理兰考县水涝、风沙、盐碱三害,亲自带队到灾区调查。洪水泛滥的时候,他站在齐腰深的洪水里,画出一张张水势流向图。人民称他为“党的好干部”。他是( )
A. 焦裕禄 B. 雷锋 C. 王进喜 D. 邓稼先
15、下图这张邮票是纪念邮票,它发行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1992年
B.1997年
C.2007年
D.2009年
16、“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些“豪言壮语”反映了
A. 土地改革的成果
B. “大跃进”运动中出现的浮夸风
C. 农业合作化初见成效
D. 家庭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17、历史老师在评价抗美援朝战争时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兵是迫不得已,但出兵的结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而言却是一举两得。”你认为这里的“两得”主要是指
①支援了朝鲜反侵略战争
②保卫和巩固了新生政权
③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威望
④保障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顺利召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 增加企业资金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建立企业制度 D. 实行公司股份制
19、“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倾澄碧。”习近平总书记这首词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 B.
C. D.
20、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
①中国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②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③这是影响战后世界格局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④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1、与“杯酒释兵权”故事有联系的皇帝是________。
22、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______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______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所以说,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______。
23、1956年底, 基本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_______。
2.中心议题:讨论_________的问题。
3.内容:
(1)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_________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_________。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__________的作用。
(3)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4)会议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作为新中国的__________,以________为国旗,以_________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5)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________________纪念碑。
4.作用: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制度。
25、1976年,叶剑英、华国锋一举粉碎__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十年文革浩劫;______年12月19日至20日凌晨,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6、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的转变。
2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2)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4)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是:
(5)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28、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概况:2002年在北京召开,“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9、导弹部队地位:是中国战略威慑的_____________力量。
30、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筹建和成立________,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31、改革开放40年来,先后形成了四届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这四届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都是谁?
3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该原则的提出有何重要意义?
33、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崇高理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与不懈努力。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与基础。1956年底哪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为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正确导航。中共八大确定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在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探索过程中,我们有过失误与挫折。请举2例史实予以说明。
(3)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代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伟人是谁?你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涵?
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同时,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材料二 1979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中说:“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由于长期隔绝,大陆和台湾的同胞互不了解,对于双方造成各种不便……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台湾和祖国大陆,在经济上本来是一个整体……我们相互之间完全应当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
材料三 1983年,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等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至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的对台思想。
(2)材料二中的《告台湾同胞书》,说明了党和政府对台的主张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实现这一主张,对台提出了哪些具体办法?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党和政府对台主张又有何新的进步?
(4)为了和平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统一,你认为其基础和前提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