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乌兰察布七年级质量检测物理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2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是4℃,读数为96℃.用这支温度计去测一杯热水的温度,当它的读数是50℃时,这杯热水的真实温度是(  )

    A.46℃

    B.48℃

    C.50℃

    D.54℃

  • 2、清晨,站在青城山顶放眼望去,薄雾从山间升腾而起,随风飘散,宛如仙境(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的形成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B.气温越高越容易形成雾

    C.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雾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 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

    B.物体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受外力作用后惯性就被克服了

    C.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

    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有关

  • 4、如图所示是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第三次出舱活动的图片。航天员们在太空协同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原因是(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宇航服不能传递声音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5、一年四季交替,带给我们许多自然奇观,下列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需要吸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液化,需要放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需要放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需要吸热

  • 6、关于教室内涉及到的一些物理量,下列描述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内的温度约为50℃

    B.教室门的宽度约为90cm

    C.教室内的空气质量约为300g

    D.声音在教室内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

  • 7、下列四幅图所包含的一些信息与声现象都有联系。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静止的乒乓球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图乙:敲击编钟时,若用力越大,编钟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越高

    C.图丙:医生使用听诊器为病人诊断,主要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D.图丁:在强噪声环境中,工人需要佩戴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 8、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远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

    B.乙为远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C.甲为近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D.乙为近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

  • 9、清晨,小明骑着自行车去上学,感觉路旁的树木渐渐向后退,他选的参照物是(  )

    A.自己的自行车

    B.路旁的树木

    C.洁净的地面

    D.耸立的高楼

  • 10、学完八年级物理后,小明同学对生活中的物理数据进行估测并符合实际的是(  )

    A.学校普通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50kg

    B.冬天洗澡时的水温大约为70℃

    C.运动会上中学生百米赛跑成绩为7s

    D.所学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dm

  • 11、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 12、如图所示是一款折叠型导盲杖,在正常使用时,导盲杖会持续发出超声波。若前进力向上有障碍物,导盲杖接收到超声波的反射信号并发出“滴滴”的提示音,离障碍物越近,提示音越尖锐,提醒盲人绕开障碍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导盲杖发出“滴滴”的提示音,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超声波的频率比“滴滴”的提示音的频率高

  • 13、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如图所示,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影子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下列现象与日晷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小孔成像

    B.筷子“弯折”

    C.桥的倒影

    D.海市蜃楼

  • 14、为了中小学生在清晨或夜晚出行的安全,校服设计者增加了具有强反射性能的反光警示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校服上的反光条是光源

    B.看到黄色的反光条是因为发生了色散

    C.光被反光条反射后传播速度大于

    D.能够看到反光条是因为光在反光条表面发生了反射

  • 15、如图,一束光与镜面成20°角入射,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垂直,则镜面应(  )

    A.顺时针转动20°

    B.顺时针转动25°

    C.逆时针转动20°

    D.逆时针转动25°

  • 16、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熔点为-38.8℃,酒精的熔点为-117℃,煤油的熔点为-30℃,我国黑龙江北部漠河镇的冬季一般温度在-40℃以下,要测量该地的温度,应选择(  )

    A.水银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煤油温度计

    D.三种温度计都不行

  • 17、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可以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之间相互转化,如图所示,已知乙是水,则(     

    A.丙是冰

    B.甲是水蒸气

    C.由丙到甲的过程放热

    D.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 18、现代生活电子产品众多,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 19、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B.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C.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D.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 20、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       

    A.箭筒能提高士兵的听力

    B.箭筒可以改变马蹄声的音色

    C.箭筒可以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

    D.马蹄声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 21、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4s

    B.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m/s

    C.铅笔芯的直径约为1mm

    D.两层楼房的高度约为20m

  • 22、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密度为

    B.乙物质的密度为

    C.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

    D.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3∶1

  • 23、光与影的世界是生活也是艺术,摄影作品将之展现得奇妙而瑰丽,如图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露珠下被放大的叶脉

    B.皮影戏

    C.奇妙的“倒影”

    D.瑰丽的彩虹

  • 24、镁合金被誉为“21世纪绿色工程材料”,其密度仅有钢铁的四分之一,还具有强度高、耐腐蚀等特性。下列物体不适合用该材料制作的是(       

    A.刻度尺

    B.平板电脑外壳

    C.自行车的车架

    D.天平的配套砝码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

  • 26、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______产生的,然后通过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运动会时,运动场上传出“忽大忽小”的锣鼓声,“忽大忽小”指声音的______不同,能区分出锣声和鼓声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______不同。

  • 27、教室里,小明正认真听老师上物理课,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_______产生,并通过___传入小明耳中.小明的妈妈到学校给小明送东西,怕打扰上课, 故脱掉高跟鞋,赤脚跑了四层楼,这样做是在____减弱噪声.

  • 28、某同学买了一张火车时刻表,他注意到在北京和上海间往返的13次和14次特别快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他了解了13次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14次由上海开往北京。这两次列车每天齐发一列车,自北京到上海铁路长1 462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你从列车时刻表所列各项内容可以获得哪些信息_______

    21314次列车运行时间差为_________________,计算13次列车由北京驶往上海和14次列车由上海驶往北京的平均速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

  • 29、如题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其中______物质是晶体,在第7min时,这种晶体处于______状态,该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_

  • 30、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一个重1000N的重物,当物体静止在半空中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为________N;当物体以2m/s的速度匀速提升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________1000N;当物体以2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________1000N。(后两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31、如图,轻敲256Hz的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产生的。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_有关。换用512Hz的音叉重复实验,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__有关。

  • 32、物理学主要分为五大知识板块,分别是声、光、热、力、电,你觉得加热使水沸腾属于其中_______学的研究范围,请举一个属于声学研究范畴物理现象的例子:___________

  • 33、如图所示,用停表测出小明同学200m跑步的成绩为______s

  • 34、一束光线与界面成30°角射到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若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84°则折射角为________度.

三、实验题 (共1题,共 5分)
  • 35、小庆同学观看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比赛后,兴致勃勃地在网购买了吉祥物玩具“拉伊卜”,可在搬运时不小心将玩具摔碎了,于是他打算借此机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玩具材料的密度

    (1)小庆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如图甲摆动,此时 ___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等它停下来判断天平是否平衡,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才能使天平平衡;

    (2)天平平衡后,将碎片放在天平上称量使天平再次平衡,最后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碎块的质量m0_________g,体积如图丙所示,该玩具碎块的密度 _________g/cm3

    (3)若天平调平衡前,小庆没看到右侧托盘有一块缺损,则用上述方法测出的碎片质量与真实值相比 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4)若实验过程中,小庆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经过思考,他采取了以下步骤测量碎片的体积(如图丁):

    ①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②如图丁A所示,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细线系住小碎块轻轻放入烧杯中,使小碎块浸没在水中,在烧杯壁上记下水面位置;

    ③将玩具碎块从水中取出后,向烧杯中缓慢加水至标记处,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则玩具碎块的密度为 _________(用字母m0m1m2ρ表示),这样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5)小庆测算玩具碎片的体积用了下列三种物理方法中的 _________

    A.控制变量法                 B.等量替代法                 C.类比法

四、解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6、一个伞兵质量70 kg,身上的跳伞设备的总重是160 N,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求:受到空气的阻力多大?(g取10 N/kg)

  • 37、一个实心金属球在空气中用弹簧秤称得读数为7.8N,当这个金属球完全浸没在水中时,称得读数为6.8N。(ρ=1.0×103kg/m3,ρ酒精=0.8×103kg/m3

    求:

    (1)金属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2)若金属球的体积是1×10-4m3,当它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3)若金属球的体积是1×10-4m3,当它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 38、如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薄壁柱形金属容器,质量为0.5kg,底面积为0.01m2,容器高50cm,分别装有2×10-3m3的水和3×10-3m3的酒精,置于水平桌面上(ρ酒精=0.8×103kg/m3,g取10N/kg)。求:

    (1)水的质量;

    (2)A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3)依据题意,下述情境是否有可能出现:当两个容器中的液体在增大同一深度Δh后,容器中的液体对底部的压强能够达到p>p酒精?请说明理由。

     

五、作图题 (共3题,共 15分)
  • 39、如图所示,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图中的一束光竖直射入井中,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 40、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数。

  • 41、使用一些光学器材可以使一细束光的光路发生如图的改变。请在图中比较准确画出其中一种情况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205
题数 41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实验题
四、解答题
五、作图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