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思想是
A.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 是毛泽东个人关于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的思想
2、下面“1952-1957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例关系表”,反映了我国公有制经济成分比重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全国进行土地改革
B.实行三大改造
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开展“大跃进”运动
3、2010年世博会已在在中国成功举办,其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如下图)书法创意为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彰显出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一理念源于哪一历史事件的指导思想?( )
A.文艺复兴 B.大化改新
C.启蒙运动 D.马克思主义诞生
4、2015年12月31日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新军种,它的前身是组建于1966年担任核反击任务的
A.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B.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
C.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战队
5、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
A.“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科学发展观
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反腐倡廉
6、位于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作为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古迹,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迭、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而她的美丽庄严,依然撼动每一个参观者的心,它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
A. 亚历山大帝国
B. 罗马帝国
C. 阿拉伯帝国
D. 东罗马帝国
7、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这个任务,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位科学家是
A.邓稼先
B.屠呦呦
C.钱学森
D.袁隆平
8、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被称为
A. 炮兵部队
B. 空军部队
C. 第二炮兵部队
D. 海军部队
9、十年“文化大革命”中直接经济损失500亿元之多,职工平均工资下降49%,农民平均收入没有增加,许多农民甚至连温饱都难以保证。材料反映了“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国民经济遭受重大损失
B.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C.各级政府机构瘫痪
D.知识分子遭到迫害
10、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A. 农民无地少地,生活困苦
B. 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C. 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D.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1、图中为2002—201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加入世贸组织
B.经济特区建立
C.南方谈话推动
D.沿海城市开放
12、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集中力量发展农业
B.集中力量发展国防事业
C.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D.集中力量发展科学事业
13、一副对联写道:“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对联中“当年分田”直接相关的是
A.开国大典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14、读下表,你认为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人均收入 |
1976年 | 35 000斤 | 230斤 | 32元 |
1979年 | 132 300斤 | 800斤 | 200元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②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③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④西藏和平解放⑤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A.①③②④⑤
B.④⑤①③②
C.②④①③⑤
D.⑤④①②③
16、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变化。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历史事件相关的年份分别是
A.1949年1953年
B.1950年1956年
C.1949年1956年
D.1953年1978年
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某个文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利机关。”该“文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18、王华同学喜欢利用成语来评价历史事件的意义,认为这种形式既形象生动,又符合史实。他的下列评价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一大——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C.抗日战争——众志成城,旗开得胜
D.中共七大——生死攸关,伟大转折
19、某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1949年共和国诞生的纪录片,其中标志中国历史进入新世纪的画面是( )
A.解放军占领南京
B.北平和平解放
C.开国大典
D.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20、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人民大团结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体现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独立自主政策
C.社会主义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1、新中国外交成就辉煌。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_原则。
(3)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________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___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3、1956年至1966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里,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例如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____、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
24、新中国成立后,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_____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
25、根据所学知识将以下内容补充完整。
(1)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________
(2)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________的基本问题。
(3)我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
26、日益密切的交往:原因:在“________、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27、“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他是“_____”;“培育良种,杂交水稻之父”﹣﹣他是“_____”。
28、___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___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9、“_________”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30、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共做出决策、低砺前行的盛会。
(1)在________上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帆。
(2)在中共十六大上,“______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中共十九大指出,把________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1、 一个国家的外交成就是这个国家国际地位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回顾中国外交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坚持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②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会议是哪次?
③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
④21世纪初,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就。(举出2个即可)
⑤从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看,你认为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32、西藏的和平解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解放以来,西藏的发展日新月异,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请回答:
(1)西藏是在哪一年和平解放的?西藏和平解放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建立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3)新中国对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作用如何?
33、
《新华日报》记者以素描手法,记叙了举国狂欢的那一刻:“京沪路龙头房内外的机车汽笛齐鸣,以表示庆贺与传播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消息,停泊在长江江面上的轮船也一齐唱和起来,清脆的汽笛声持续达20分钟之久。”这位记者记叙的重大历史事件。
(1)这位记者记叙的大事是什么?
(2)这件大事的意义是什么?
(3)祖国大陆统一的标志是什么?
34、某历史兴趣小组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主题展开了合作探究活动,请你也加入到他们的探讨活动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巩固政权)
材料一:……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
(1)刘少奇说:“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这是指什么改革有何意义?
(取得成就)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 1953年农轻重比例(%) | 1957年农轻重比例(%) |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
农业 | 52.8 | 43.5 | 4.5 |
轻工业 | 29.6 | 29.2 | 12.8 |
重工业 | 17.6 | 27.3 | 25.4 |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继续探索)
材料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农业的合作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使全体农民走向幸福生活的唯一正确道路。
材料四:国家在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上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3)材料三、四的都属于什么事件?材料三、四所述的历史任务的完成,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以史鉴今)
(4)历史的借鉴、历史的智慧,不是无意识得到的,需要理解、感悟和反思历史。请说说你从上述材料中感悟到了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