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同学在课后整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部分的笔记,其中出现了一个错误,请你帮他判断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
A.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
B.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C.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制度
D.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2、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四大
4、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他们中有一位战士在身负重伤、弹药用完的情况下用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机枪口;另一位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他们分别是
A.黄继光、邱少云
B.杨根思、邱少云
C.罗盛教、毛岸英
D.黄继光、罗盛教
5、它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里的“它”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从七十年代的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到八十年代的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到九十年代是摩托车、电脑和空调,再到现在的汽车、房子和存款。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
A.经济持续增长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B.经济持续增长使消费观念不断变化
C.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7、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是( )
A.中共七大以后
B.七届二中全会以后
C.中共八大以后
D.遵义会议以后
8、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开放经济开放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9、“马嘶人叫角号吹,万面红旗天际挥。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诗歌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10、下面哪一项,不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一国两制
11、1992年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这是以下哪次会议的决定:
A. 十二大
B. 十四大
C. 十六大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12、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堪称“时代楷模”。在他们身上,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艰苦创业
B.思想解放
C.保家卫国
D.自主创新
13、小明上网搜索“社会主义、有探索、有曲折、有发展”关键词,出现了以下相关内容,哪一项内容属于“有发展”的史实( )
A.中共八大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 D.文化大革命
14、适时的政策调整能推动社会进步。下面关于不同时期我国制定的方针政策,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1961年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C.文革时期,形成了 “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D.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5、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下图票据所见证的历史时期是
A. 土地革命时期
B.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C. “一五”计划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16、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事件是( )
A.新中国的诞生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17、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在青岛举行的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成立于
A. 20世纪4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
C. 20世纪60年代
D. 20世纪70年代
18、下图的纪念馆最应该建在
A.广东的深圳
B.安徽的凤阳
C.四川的广安
D.福建的厦门
19、下列选项能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的创新精神的是
①一五计划 ②赎买政策 ③经济特区的设立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两个地区的回归
A.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实现了祖国的完全统一
C.践行了“一国两制”构想 D.确立了多党合作的制度
21、开国大典:意义
(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____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____、____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____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____和____的力量。
2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________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_______________的外交布局。
23、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对台基本方针是___________;1955年,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的方针。
24、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____”的总路线。
25、_____年,党中央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路线。紧接着,党中央又发动了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运动。教训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_______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7、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____年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___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8、1951年,______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1956年,______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9、改革开放前后变化:
衣:
(1)买衣服要凭____,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2)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成为人们____、____的方式。
食:
(1)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
(2)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____、____,____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
住:
(1)住房比较____,室内设施简单。
(2)人均住房面积扩大,____和___明显改善。
30、经济特区的代表,“一夜崛起之城”指的是________
3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优越性?
3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地点在哪里?会议选举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谁?《共同纲领》的颁布实施有何意义?
33、新中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面的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93年10月,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传》。1995—2000年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300多亿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1200多万人次。
(1)香港、澳门回归是哪一构想的成功实践?这一构想是谁最先提出的?
(2)香港、澳门分别是什么时候回到祖国怀抱的?
(3)当前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百年前,我们的领土被强占,今天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了,今昔对比,你有何感想或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