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中华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花明月暗笼轻雾——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秋阴不散霜飞晚——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2、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拍电影时倒塌的房屋用密度大的泡沫制成
B.一块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由密度公式可知,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空气密度的变化引起空气的流动从而形成风
3、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B.没有物体也可能会有力的作用
C.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D.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4、游客在山西名胜古迹莺莺塔侧以石扣击,竟能听到塔上发出清脆悦耳的蛤蟆声,游客能分辨出是蛤蟆声主要依据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5、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6、生活中“测量”无处不在,测量工具的使用也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仪器,读数时不需要估读
B.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实验时为了方便实验操作可以将温度计与容器的壁接触
C.托盘天平是测量质量的仪器,增减砝码时需要用镊子夹取
D.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读数时视线可以不与凹液面的最低点齐平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植物的生长是一种机械运动
B.发光的月亮属于光源
C.小孔成像是成倒立缩小的像
D.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一定等于入射角
8、如图所示,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下列图中能表示射水鱼观察到小昆虫的光路是( )
A.
B.
C.
D.
9、如图所示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
B.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的运动速度为
D.相遇前甲、乙最远相距
10、“在物理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物理的花园”里有很多与生活相关的知识,下列物理量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张普通A4纸的厚度为
B.新疆阿克苏地区1月份夜间室外温度为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D.一个阿克苏冰糖心苹果的质量约为
11、为提高新冠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河南商丘拟耗资1.35亿元建设永久性方舱。下列关于建造者描述合理的是( )
A.建造者步行速度为10m/s
B.建造者的身高为170dm
C.建造者的体温约为36.5℃
D.建造者质量为60g
12、清晨,人们有时会看到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如图所示。露珠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
C.升华
D.液化
13、下列有关估算符合实际的是( )
A.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dm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小明同学的质量约为45mg
D.成人步行速度约为4km/h
14、从古至今,我们从未停止过对光学的探索,今天就让我们循迹追光之路吧。
(1)题图是小明结合追光年代尺梳理的思维导图,Ⅰ处可补充的现象是( )
A. 金燧取火 B. 小孔成像 C. 隔墙观景 D. 削冰取火
(2) 题图甲是用照相机拍摄的“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场景。为了使拍摄的人像变大,应使( )
A. 相机前移,镜头前伸
B. 相机前移,镜头后缩
C. 相机后移,镜头前伸
D. 相机后移,镜头后缩
(3)巡天空间望远镜可获取宇宙全景的高清晰图像,成像原理与下列哪种类似( )
A. 小孔成像 B. 平面镜成像
C. 汽车观后镜成像 D. 凸透镜成像
15、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B.同步卫星在绕地球运转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你追我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过程中,它们是相对运动的;对接完成后,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16、小明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的活动中,认为光斑是太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在地面上的,所以光斑的形状可能与树叶间缝隙的形状相同,就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17、如图所示,小明查阅了坪山区某日天气预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逐时预报 日出06∶50 日落17∶38
时间 | 8时 | 9时 | 10时 | 11时 | 12时 | 13时 | 14时 | 15时 | 16时 | 17时 | 18时 |
温度 |
A.可用体温计来测量该日的温度大小
B.该日让人体感最舒适的时刻应该是上午8时
C.图中的温度单位符号是错误的
D.该日8时至18时期间,液体的蒸发速度不变
18、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19、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小孔成像
B.阳光下人的影子
C.池水看起比实际的浅了
D.河水中映出了岸边的树的倒影
20、在物理学习中,对数据的估测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中学生正常行走一步约为60dm
B.人感觉舒适的室温约36.5℃
C.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g
D.初中生快步行走的速度大约是10m/s
2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的平面镜用玻璃板代替,目的是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
B.实验使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将光屏放到点燃的蜡烛a的像的位置,光屏能承接到像
D.改变点燃蜡烛a的位置多次实验,这样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22、如图所示,这是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的名曲《百鸟朝凤》中,模仿的多种鸟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唢呐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使声音放大,改变声音的音调
D.悦耳动听的唢呐声一定不会是噪声
23、干燥的热天在地面上洒水我们会感觉凉快,这主要是因为水分( )
A.升华吸热
B.熔化放热
C.蒸发吸热
D.液化放热
24、甲、乙两辆玩具小车分别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在平直的轨道上向东运动,甲车的s-t图像和乙车的v-t图像分别如图甲和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的速度为3m/s
B.乙车的速度为1m/s
C.当t=3s时,甲、乙两车相距6m
D.甲车做加速运动,乙做匀速运动
25、我国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拦河大坝之所以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________.三峡大坝的船闸是________在实际中的具体运用,它能让大型轮船在上下游之间顺利往返航行.
26、“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中对于坐在行驶于河中轻舟上的人而言,若以河岸为参照物,舟中人是______的;以舟为参照物,舟中人是______的。
27、2021年5月30日5时01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我国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在近地轨道精准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向空间站运输物资、补给燃料并带走废弃物。交会对接后,“天舟二号”相对于“天和号”处于______状态,而它们相对于地球处于______状态。
28、世界上第一只摆钟是根据________原理制成的,此原理是由意大利科学家____首先发现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单摆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_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29、如图所示,这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入射角的大小是______,折射光线是______。
30、声音能在气体、_____和________中传播。声音在15℃的空气中其传播速度为________米/秒,不同物质中声速的大小是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若人的反应时间为0.1秒,要能够区分出原声和回声,障碍物至少离人__________米。
31、身高为168cm的同学距平面镜2m,则他的像距他本人有_______m,像的高度为_______m。
32、小明同学是一位集邮爱好者,他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邮票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是_____10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成的像是放大的_____(选填“实”或“虚”)像。
33、如图甲所示,A、B两容器内盛着液面相平的水,两容器间用一斜管相连,当开关K打开后,水将_______(选填“由A流向B”、“由B流向A”或“不流动”);图乙为液压机原理图,液压机内装有同种液体,活塞A、B的面积SA∶SB=1∶6,当用50N的力作用在活塞A上,活塞B能举起_______N的物体。(不计摩擦和活塞重力)
34、汽车的后视镜属于______镜,对光有______作用。
35、小明和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这样做是为了 ___________,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任举一例)。同学们想知道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该先测出斜面下半段的长度,即小车通过的距离:然后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最后根据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气泡通过的距离/cm | 5 | 10 |
| 20 | 25 |
时间/s | 2 | 4 | 6 | 8 | 10 |
A.在小车经过斜面中点时及时按下停表,记录所用的时间
B.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到中点所用的时间
C.先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至底端所用的时间,再如B所述方法,测出小车经过斜面上半段所用的时间,最后通过计算得出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所用的时间
36、(6分)小刚同学在体育考试100m跑项目中,取得16s的成绩。
求:(1)小刚的平均速度。
(2)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计时,则此计时员记录的成绩是多少?(已知声速为340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7、如图为一款新型机器人,内置智能系统,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可以陪老人聊天、散步,且具有净化空气等功能。它的重力为500N,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cm2,匀速运动时所受阻力是它重力的0.1倍。
(1)求机器人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
(2)若机器人在60s内匀速行驶30m,求此过程中牵引力做的功以及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38、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底面积为800cm2,重为7.2N的柱形容器,容器内装有20cm深的某液体;将一底面积为80cm2,高为5cm的物体A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示数为8N;让物体从液面上方逐渐浸入直到浸没在液体中后(如图),弹簧测力计示数变为3.2N。(柱形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计,筒内液体没有溢出,物体未接触容器底;g=10N/kg),求:
(1)物体的质量;
(2)筒内液体密度;
(3)物体浸没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39、画出小球对水平面压力F的示意图.
40、作出图中的折射光线
4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