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强在做家庭小实验的过程中,将饱和食盐水、饱和小苏打溶液、葡萄糖溶液的标签弄混了,他将这几种溶液分别装在规格相同的甲、乙、丙三个杯子里。其中m甲>m乙,V甲=V乙;m乙=m丙,V乙<V丙,通过查密度表,甲杯中的液体是( )
物质 | 饱和食盐水 | 饱和小苏打溶液 | 葡萄糖溶液 |
密度(g/cm3) | 1.33 | 1.10 | 1.58 |
A.饱和食盐水
B.饱和小苏打溶液
C.葡萄糖溶液
D.饱和食盐水或葡萄糖溶液
2、某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如图的图线,根据这个图线,当水的温度从8℃降低至2℃的过程中水的密度( )
A.先变小后变大
B.保持不变
C.一直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3、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B.我国一元硬币直径为2.5mm
C.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D.初中生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是20s
4、下列是小雨在生活中总结的物理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
A.春天来临河面上的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B.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冰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秋天的早晨在树叶上出现的小露珠是液化现象
D.冬天的早晨在学校操场上出现的白色的霜是凝华现象
5、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 )
A.千克
B.牛顿
C.秒
D.帕斯卡
6、小昕用手机APP模拟频闪拍摄,每隔相同时间记录小球运动时所在位置,如图(上为真实实验图片,下为等效图),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7、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越大的物体,它的密度就越大
B.体积越小的物体,它的密度就越大
C.密度与物质所处的状态无关
D.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和所处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8、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空气中的氮气液化后形成的液态氮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9、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从而鉴别纸币真伪的是( )
A.紫外线
B.红外线
C.超声波
D.次声波
10、春天许多小朋友折下柳枝做成“口哨”,聪明的子轩拿剪刀边吹边剪,若用同样大小的力度吹,随着“口哨”的变短,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关于这一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耳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B.正在学习的同学怕哨声打扰自己就用耳塞堵住耳朵,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口哨”变短的过程中,声音的音调发生变化
D.这个过程中声音不一样的原因是响度发生了变化
11、如图所示,把温度为10°C的固态镓放入图甲的装置进行加热,水的温度恒定为50°C,测得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下列信息正确的是( )
A.用图丙所示的温度计进行该实验也是可行的
B.镓的凝固点为30°C
C.12min之后,镓开始沸腾
D.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12、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运动的s-t图像,若时,其中一个物体到另两个物体的距离恰好相等,已知甲物体向东运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以甲为参照物则丙向西运动
B.以丙为参照物则乙向东运动
C.时,乙、丙间的距离一定为6m
D.时,甲、丙间的距离一定为6m
13、以下数据合理的是( )
A.你的质量约为500g
B.教室课桌的高度约70mm
C.正常人感觉舒适的室温为37℃
D.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14、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
A.人体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约为10℃
B.冰箱冷藏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7℃
15、相传“舜作萧,其形参差”,说明那时的萧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排成的,如图所示。吹奏时,左边竹管比右边竹管发出声音的( )
A.音调低
B.响度小
C.音调高
D.响度大
16、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A.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为28g
B.人体正常体温为26℃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为5m/s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17、如图所示,为了培养学生安全出行意识,某校携手交警大队组织开展了“安全才会快乐”的户外交警体验活动,体验者小玉对有关物理量进行了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交通指示灯距离地面约3dm
B.绿灯熄灭后黄灯每次亮起时间约1s
C.行人正常步行速度约4km/h
D.汽车鸣笛声音的强弱等级约30dB
18、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红、白糖加少许饴糖为原料。将糖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用小勺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便完成制作,如图所示。在糖画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熔化后凝华
C.先液化后凝固
D.先液化后凝华
19、对下列物理量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80m
B.正常情况下,人1min脉搏跳动75次
C.正常人的体温是32℃
D.正在考试用的一张物理答题卡的质量约100g
20、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是20°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1、9月28日至10月8日,榆林烟花秀在国庆期间激情上演。五彩缤纷的烟花(如图所示)升腾而起,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们总是先听到烟花声,后看到烟花
B.烟花下人们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人们看到五彩缤纷的烟花,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D.烟花声对于看烟花的人们来说是噪声
22、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春天,清晨的夜郎国家森林公园的树叶上出现露珠
B.夏天,放在碗里的冰棍化成了水
C.秋天,太阳出来后大雾消散
D.冬天,清晨的窗户上出现了“冰花”
23、我国运动员全红婵,在2023年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西安站女子单人10米跳台预赛中,出色地完成了“207C”动作。将其下落阶段中的一段运动简化为直线运动,其中A、B、C、D四点是她下落过程中的四个位置,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5s,距离如图所示。关于全红婵在此段运动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5m/s
B.经过BD段的平均速度为5m/s
C.在AC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BC段的平均速度小于AB段的平均速度
24、小明同学在测量一个鸡蛋的质量前,发现无论怎样都不能将天平调节平衡。于是他向右盘放入了一颗0.1g小石子,终于使天平平衡。在测量过程中,当右盘放60g砝码时,天平刚好平衡,则此鸡蛋的实际质量是( )
A.60.1g
B.60g
C.59.9g
D.无法判断
25、暑假小明去雪花山旅游,站在清澈的湖边,望向平静的湖面,看到了“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奇妙景象。其中“云在水中飘”是由于 ______形成的,“鱼在云上游”是由于 ______形成的。小明看到水中的鱼是 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26、甲、乙两车都沿斜面向上运动,两车内都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当小球位置如图所示,则甲车做的是______运动,乙车做的是______运动。
27、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青少年时期如果用眼过度会形成近视眼。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通过分析远处某点在近视眼视网膜的成像情况,说明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物体的原因。
(1)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 _____,焦距太 _____;
(2)来自远处某点的光近似看成是 _____,经晶状体会聚在视网膜 _____;
(3)光到达视网膜上不是一个 _____而是一个模糊的 _____ ,所以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物体。
28、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搭载三名航天员成功发射,在遨游太空时与“天宫一号”飞行器顺利完成对接,并开展了一系列空间实验。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阶段。
(1)“神舟十号”绕地球飞行时,神舟十号内的宇航员_______(填“受平衡力”、“受非平衡力”或“不受力”),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后,他的惯性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在天宫一号不能做到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B.用温度计测温度
C.用秒表测时间
D.用天平测质量
29、如图所示是比较速度大小的两种方法,速度定义的研究方法与图中______ (填“甲”或“乙”)相同。如果用
______(填“能”或“不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这与图中______(填“甲”或“乙”)研究方法相同。
30、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6×107km= _________dm
(2)0.36cm3= _________ m3
(3)5.4×104µs= _________ min。
31、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就可以看清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这时水滴的作用就相当于一块________镜,这时看到的像是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这块镜子与水滴之间的距离,则会发现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变得更大看得更清楚了,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
32、在实施人工降雨时,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_____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_____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_____成小水滴落下来。
33、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容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有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34、2010上海世博会安全保卫工作中将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所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此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透镜,它的焦距应小于_____cm.
35、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选用透明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镜做实验,是因为玻璃板既能______,又能成像,便于观察和测量;
(2)此实验中,B蜡烛的作用是______;
(3)如果在图甲中蜡烛像B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______(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
(4)某实验小组在实验时,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然后调整蜡烛B的位置,再进行记录和测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5)如图乙为某汽车的挡风玻璃,相当于一块与水平面成45度角的平面镜,CD为车内的物体。当夜晚汽车内的灯打开时,驾驶员能看到物体CD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请你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物体CD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要求作图时画出必要的辅助线。______
36、为了制作一座高度为 2m 的立方体实心塑橡基座,先用同样的材料制作一个高度为 2cm 的实心立方体样品,小明用天平测量样品的质量 24g,那么:
(1)这座实心塑像基座的密度是多少 g/cm3?
(2)这座实心塑像基座的质量为多少 t?
37、五一假期中,一家人开车回老家。已知汽车(包括人和物品)质量为4t,在平直的公路上15min匀速行驶18km,若汽车受到的阻力为重力的0.08倍(g取10Nkg),求:
(1)汽车的重力;
(2)汽车的平均速度;
(3)求汽车匀速行驶时的牵引力。
38、石蜡和酒精都是实验室常见的材料。“格致社”同学们很好奇石蜡在酒精中的浮沉情况,他们切割好 20cm3的石蜡块,用天平称得其质量为 18 g,然后将石蜡块放入装有足量酒精的大烧杯中。(ρ酒精= 0.8×103 kg/m3,g取 10N/kg)求:
(1)石蜡块的重力;
(2)石蜡块的密度为多少 kg/m3?
(3)石蜡块静止时所受浮力。
39、如图所示,请画出斜面上重为10N的木块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40、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画出镜面和法线,并标出入射角。
41、如图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