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但在化合物中显示不同化合价
C.KMnO4和K2MnO4中有相同的原子团
D.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2、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称量固体
C.检查气密性
D.加热液体
3、下列物质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花生油
B.面粉
C.二氧化锰
D.氯化钠
4、下图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添加酒精
B.闻药品气味
C.放置滴管
D.加热液体药品
5、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在装有一定量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木炭
B.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C.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D. 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和MnO2制取氧气
6、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为软水
B.过滤可除去水中的色素、悬浮的杂质等
C.如果将无色透明的水样蒸干后有固体析出则这种水样中一定含有杂质
D.明矾净水是因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细菌、病毒等而起到杀菌作用
7、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过程中,不属于对实验现象描述的是
A.将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
B.蜡烛燃烧的火焰分三层
C.蜡烛燃烧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蜡烛熄灭后有白烟产生
8、第24届冬奥会中运用的5G通信技术是一大科技亮点,5G通信芯片由氮化镓(GaN)材料制成。已知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镓元素不属于金属元素
B.镓原子的中子数为31
C.氮化镓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代+3
D.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9、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词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0、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物理变化产生的是
A.生石灰用于自热米饭中加热
B.太阳能热水器加热冷水
C.铁粉用于冬天暖宝宝中取暖
D.天然气用于烹饪菜肴
11、2023年3月22~28日是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针对该主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防止水污染,黄河滩区禁止使用任何农药和化肥
B.黄河水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肥皂水检验
C.对黄河的水质定期检测,不向其中随意扔垃圾、排放污水
D.黄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后可成为沿河两岸居民生活用水
1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盐酸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结束时,要撤加热的酒精喷灯,继续通一氧化碳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着烧杯壁缓缓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13、一种药物的分子式为C27H35N6O8P,下列有关该药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药物属于无机物
B.该药物由五种元素组成
C.该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2g
D.该药物中含有35个氢原子
14、牛奶中富含的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这里说的钙是指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15、我国科学家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了葡萄糖和油脂,其中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物有3种物质
B.反应有单质生成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16、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A.研究碳循环,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B.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文明庆祝节日
C.露天焚烧秸秆,增强土壤肥效
D.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潮汐发电
1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水用于制冰块
B.干冰用作制冷剂
C.液氢用作火箭燃料
D.金刚石用来裁玻璃
18、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Al2O3
C.KClO3
D.C2H6O
19、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人体缺少锌元素会导致
A.贫血
B.侏儒症
C.佝偻病
D.甲状腺疾病
20、物质的用途仅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A.生石灰作干燥剂
B.一氧化碳作燃料
C.活性炭作吸附剂
D.二氧化碳作灭火材料
21、银汞合金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补牙材料。银汞合金补牙材料中除了银、汞外,还含有锌、锡、铜等金属。下列有关银汞合金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银汞合金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银汞合金是一种金属材料
C.银汞合金的硬度比锡的大
D.银汞合金的毒性一定远低于汞的毒性
2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将t1℃时相同质量的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的挥发),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t1℃时,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质和溶液的比为2:7
23、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水蒸发的微观过程
B.灭火原理
C.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列图
D.原子结构模型
2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吸取药液
D.检查装置气密性
25、《天工开物)记载了明代“火法炼锌”的方法,把炉甘石(ZnCO3)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如图所示,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川冷定毁罐取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ZnCO3受热分解生成ZnO)
A.“火法炼锌符合低碳发展理念
B.“冷定毁罐取出”的目的是防止锌在较高温度下再次被氧化
C.反应区发生了2ZnO+CCO2↑+Zn,该反应体现了C的还原性
D.炉甘石(ZnCO3)入锌罐之前将其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26、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不正确的是
A.丁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B.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改变
C.反应中涉及的物质中有两种氧化物
D.生成物丙和丁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
2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荔枝、香蕉、木瓜、菠萝被誉为岭南四大名果,尤以荔枝最为著名。下表列出的是每 100 g 荔枝主要 营养成分数据:
营养 成分 | 水 | 糖类 | 蛋白 质 | 油脂 | 钙、钾、 铁、锌 | X |
质量 | 82 g | 16.6 g | 0.9 g | 0.2 g | 153.4 mg | 43 μg |
①表中“X”是指六类基本营养素中的__________;
②这些营养成分中,能在人体胃肠道里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氨基酸的是________;
③表中所列“钙、钾、铁、锌”元素中,_______(填元素符号)属于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
④吃下荔枝后,它所含葡萄糖在人体内酶的催化下缓慢氧化生成_________,同时放出能量。
(2)闷热的夏天,鱼经常跳出水面呼吸,原因是_________。
(3)汽车表面的烤漆不仅美观,还能起到防锈作用,该防锈方法原理是_____,在汽车的电路中 主要使用的是铜线,这是利用了铜的_______性。
(4)人被蚊虫叮咬后皮肤会红肿痛痒,这是由于蚊虫在被叮咬的皮肤内注入了少量的酸性物质所致。在被 咬的皮肤上涂少许下列生活用品中的 ( 填序号),痛痒便会消失。
A.香油
B.肥皂水
C.糖水
(5)《天工开物》记载了用炉甘石(ZnCO3)炼锌的过程:把炉甘石和煤炭饼装入炼锋罐,泥封,“其底铺 薪,发火般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冷定毁罐取出”请从化学变化角度解释“冷定”后方能“毁罐”取 锌的原因__________。
28、(4分)根据要求,写出下表相应的化学符号(化学用语)
名称 | 铝原子 | 两个氮分子 | 硝酸根离子 | 两个镁离子 |
化学符号 |
|
|
|
|
29、现有①液氧、②氮气、③石灰石、④洁净的空气、⑤明矾[KAl(SO4)2]、⑥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固体、⑦冰水共存物、⑧二氧化碳、⑨氖气、⑩矿泉水等,这几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物质是_____;常充入食品包装袋起防腐作用较好的物质是_____;净化水时可作絮凝剂是_____;可制成航标灯是_____。
30、如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网络图(反应条件省略),用化学用语回答:
(1)物质①的颜色是______;
(2)物质②的化学式是______;
(3)物质③带▲元素的化合价_____;
(4)生成物质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1、小力同学加热2mL蒸馏水,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 (填番号).
①用试管夹夹好试管 ②点燃酒精灯 ③加热
④盖好试剂瓶,放回原处 ⑤往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
32、有些元素有变价,如氮元素,某同学在学习中归类了“氮及其化价”的价类关系图。
(1)图中A点对应的物质为大气污染物之一,写出其对应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图中B点对应的物质化学式:______,该物质是由______构成。
(3)浓氨水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氨气(NH3),标出NH3中氮元素化合价:______。氨气与氧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A点的氧化物和另一种氧化物,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
33、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
34、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属于节约用水的是_____(填序号)。
A 城市生活废水直接排入河流
B 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C 工业上冷却水循环使用
D 用水后及时关闭水龙头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在生活中可用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可通过_____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骡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步骤①②可除去不溶性杂质
B 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 步骤④可用氮气杀菌、消毒
D 步骤①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
(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_____(填序号)。
A 二氧化硫 B 二氧化氮 C 二氧化碳 D 一氧化碳 E 臭氧
35、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离子的符号是____,镁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6、(1)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在由烟台建造的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上,通过对海底可燃冰矿藏进行降压可使可燃冰分解,在通过沙、水、气分离技术获得连续稳定的天然气。
(1)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料的不充分燃烧不仅浪费能源,而且污染环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请你解释下列做法的目的是:
①将煤块改为蜂窝煤来做燃料____________。
②做饭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或橙色时,应调整炉具的进风口___________________。
37、用下图实验研究质量守恒定律。
(1)实验1中,将铁钉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中,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现象是______。
(2)实验2中,发现铜片在空气中灼烧后表面生成黑色固体(CuO),则固体质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3中,已知:,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从物质变化的视角解释原因:______。
38、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药品是_____和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最佳的发生装置是_____,该装置与另一个可选用的装置相比优点是_____。若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通入,验满的方法是_____。
(3)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可用下列反应制取氨气:2NH4Cl(固)+Ca(OH)2(固)CaCl2+2NH3↑+2H2O。根据信息,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
39、(1)请画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请画出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40、过滤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某同学取少量浑浊的河水,用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
(1)请指出该装置图中的一处错误;
(2)改进装置后过滤,假如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什么?(写出一条即可)
(3)过滤后所得到澄清的液体是否为纯净物?请写出你的判断和理由。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