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针”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沟渠里积雪等 。
2.唯德学,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当自砺。选自《_______________ 》
3.爸爸常说:“平时__________,急时___________。”所以,要在别人有困难时急时伸出援助之手。
4.《小毛虫》懂得:每个人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太阳学会了___________和上山下山,月亮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水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蜘蛛开店》中,蜘蛛用了__________ 的时间织完了_________________的口罩,忙了一个______才织完长颈鹿的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写字词。
我和bà ba(______), 妈妈jū(_____) 住在běi jīnɡ(_____),每到chūn jié(_____)的shí(_____)候,我们都会回到ɡù xiānɡ(_______)。在nà lǐ(_______), 有我的小伙伴,我们可以在一起wán(________)ɡè zhǒnɡ ɡè yànɡ(______)的游戏,真是太kuài lè(_______)了。
3、《水浒传》中“玉环步,鸳鸯脚”是梁山好汉_________的平生绝学。
4、辨字组词。
滨( ) 潮( ) 袄( ) 幕( )
缤( ) 朝( ) 妖( ) 暮( )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节省——________ 体会——________
艰难——________ 盛大——________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材料二)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这两首诗和你所学过的________一样,都是送别诗。
【2】结合以上两则材料或所学,运用古诗发送两条朋友圈。
①好友小东下学期要转学,分别在即,你发了一条朋友圈________
②好久没回故乡,为安慰亲友,你又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________
【3】分享一句你最喜欢的送别诗,说说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解释诗中的加点字。
(1)休: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的哪一句批判了统治者的苟且偷生、不思进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西湖的诗句还有很多,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前两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大圣驾着云,念声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赤脚大仙模样,前奔瑶池。不多时,直至宝阁,按住云头,轻轻移步,走入里面。
那里铺设得齐齐整整,却还未有仙来。这大圣忽闻一阵酒香扑鼻;忽转头,见右壁厢长廊之下,有几个造酒的仙官,盘糟的力士,领几个运水的道人,烧火的童子,在那里洗缸刷瓮,已造成了玉液琼浆,香醪(láo)佳酿。大圣止不住口角流涎,就要去吃,奈何那些人都在这里。他就弄了个神通,把毫毛拔下几根,丢入口中嚼碎,喷将出去,念声咒语,叫“变!”即变做几个瞌睡虫,奔在众人脸上。你看那伙人,手软头低,闭眉合眼,丢了执事,都去盹睡。大圣却拿了些百味八珍,佳肴异品,走入长廊里面,就着缸,挨着瓮,放开量,痛饮一番。吃了多时,酕(máo)醄(táo)醉了。自揣自摸道:“不好!不好!再过会,请的客来,却不怪我?一时拿住,怎生是好?不如早回府中睡去也。”
【1】给加下划线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琼浆(qiónɡ qínɡ) 流涎(xián yán) 嚼碎(jué jiáo) 佳肴(yǒu yáo)
【2】根据上下文,解释一步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丢了执事:________
②一时拿住:________
【3】你喜欢“孙大圣”吗?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
10、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yán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分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来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注音或写汉字。
长__________者
边缘__________
yán__________续
黝__________黑
【2】从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同义词。
温柔——__________ 粗壮——__________
【3】第④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我”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文内容我知道。
春天的( ),一棵金色的( )在树林里走来走去。小鸟看见了,( )地问:“你能让我到你身上坐一坐吗?”
“当然可以。来吧!”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一会儿,才把小鸟送回家。
从这以后,这棵树天天来陪小鸟。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 )的东西。
终天有一天,小鸟长大了,她向这棵树告别,飞往远方……
【1】把课文补充完整。
【2】“会走路的树”是指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童年读书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②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__________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 )不去割草,羊( )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___________。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 )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 )我总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⑤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我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了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 __________
(选自《莫言散文》,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文中第②段中的“闲书”指的是( ),其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反语、讽刺 D.表示强调
【3】短文是围绕( )这个中心意思写的,写了三个事例,分别是( );( );为了读二哥借来的《破晓记》,“我”去猪圈里找书,被几十只马蜂蛰肿了脸。
【4】联系上下文,将以下选项填入文中横线上。
A.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
B.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
C.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5】下列选项中,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题目“童年读书”是全文的叙事线索。
B.父亲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所以反对“我”看“闲书”。
C.本文用了很多篇幅写“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是为了突出二哥对“我”喜爱读书有很深的影响。
D.描写了“我”为了读书受过很多的磨难,从侧面衬托出“我”对读书的喜爱。
【6】2012年10月11日,北京时间19点,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结合莫言童年的读书经历说说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井里捞上来的“美食”
记得大门洞子东边那家是养猪的,一个大猪从前边走,一群小猪跟在后边。有一天一个小猪掉井里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里吊了上来。吊上来,那小猪早已死了。井口旁边为了很多人看热闹,
祖父和我也在旁边看热闹。
那小猪一被打捞上来,祖父就说他要那小猪。祖父把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烧好了给我吃。
我站在炕沿旁边,那整个的小猪,就摆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
第二次,又有一只鸭子掉井里了,祖父也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我吃了。
在祖父烧的时候,我也帮着忙,帮着祖父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像啦啦队似的给祖父助兴。
鸭子比小猪更好吃,那肉是不怎么肥的,所以我最喜欢吃鸭子。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先让我选嫩的吃,我吃剩下了他才吃。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他就点一下头,而且高兴地说 这小东西真馋 或是 这小东西吃得真快
我的手满是油,随吃随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只是说:“快蘸点盐吧,快蘸点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会儿要反胃的……”
【1】文中的加点字“助兴”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3】题目“从井里捞上来的‘美食’”中“美食”指的是______和 ______, 这两种“美食”中“我”最喜欢的是______。
【4】读了短文,你体会到祖父对“我”怎样的感情?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
【5】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给你做过哪些美食?请你用一两句话介绍给大家吧。
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10分)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⑴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大抵:_________________ 秉性:_________________ (2分)
⑵用“_________________ ”划出梅花秉性的句子。(2分)
⑶给上面一段话用“//”分层,并写出层意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这段话,用梅花赞美了怎样的人?你能举出中国历史上几个这样的人物吗?(至少两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带“把”字的句子和带“被” 字的句子。
例:他打碎了花瓶。
他把花瓶打碎了。花瓶被他打碎了。
1.老师没收了竹节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写完了家庭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句子改写成“被”字句或“把”字句。
1.我在蜜蜂身上做了白色的记号。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毛驴惊扰了桥上看风景的人们。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将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4.衙役一棍子打掉了县官的牙。
“把”字句: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5.树枝挂住了鹿的角。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加工厂。
1.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缩句)
_____________
2.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
3.师父问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
4.开学之初,学校大队部通过并讨论了队员们提出的合理建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
18、梅兰芳的民族气节难道不令人敬佩吗?(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将下列各句换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1)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正是这样的野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小猫很可爱。 小猫很贪玩。(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
(2)不论是在院子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2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中的“出师”指什么?“英雄”指的是谁?这其中包括诗人杜甫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