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白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春节联欢晚会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是干冰在常温下升华形成的
B.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冒出的“白气”,是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冬天在室外讲话时嘴里会冒出“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在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用甲、乙两把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两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放置的情况是否正确及木块的长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cm
B.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mm
C.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cm
D.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0cm
3、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公式可知,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B.一瓶油用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C.一瓶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D.一罐氧气用去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4、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叠放着两个长方形木块甲和乙,用牛的水平力拉乙,使甲、乙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 )
A.甲只受两个力的作用
B.乙所受的摩擦力有两个
C.甲和地面对乙施加的摩擦力均为5牛
D.甲对乙施加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施加的摩擦力
5、小茗同学对物态变化中四种现象的阐述错误的是( )
A.在长时间戴口罩后,口罩内侧逐渐出现小水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阳好读书”这句诗中的“霜”是凝华形成的
C.夏天吃冰棒时偶尔会有冰棒粘嘴的现象,“粘” 是因为发生了凝固现象
D.舞台上喷洒干冰后雾气飘渺,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雾气属于“升华”现象
6、下列数据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小明的大母指甲盖的宽度为10cm
B.教室天花板到地面的距离约为3m
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为5m/s
D.教室黑板的高度约为10cm
7、如图甲,在平直高速公路上的某时刻,A、B两车相距s向前行驶,经过时间t后,两车距离变为s1(s1<s),两车的s-t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车、B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图乙中的图线II表示的是B车的运动情况
C.t时刻只能在图乙中的t0时刻之前
D.图乙中的t0时刻表示A、B两车此时相遇
8、如图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发的C919 大型客机。C919采用了大量的铝合金材料,之所以用铝合金材料制作机身而不用钢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铝合金材料比钢材质量大
B.铝合金材料比钢材体积小
C.铝合金材料比钢材密度小
D.铝合金材料比钢材密度大
9、如图所示为某些同学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的情景,其中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10、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1、下表是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中的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
999.84 | 999.90 | 999.94 | 999.96 | 1000.00 | 999.96 | 999.94 | 999.90 |
A.水在时密度最大
B.水的温度在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C.水的温度在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D.水凝固成冰时体积会变大
12、两支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经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
和
的两个人,问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分别为( )
A.
B.都是
C.都是
D.
13、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①交流与合作;②设计实验、制订计划;③猜想与假设;④提出问题;⑤分析论证并评估;⑥进行实验、收集证据。正确排列顺序是( )
A.③④①②⑤⑥
B.③④⑥⑤②①
C.④③②⑥⑤①
D.④③⑥①②⑤
14、如图所示,小俊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点燃了蜡烛( )
A.在蜡烛B前面放一个不透明挡板,从蜡烛A处透过玻璃板就看不到蜡烛A的像了
B.人能看到像,是因为B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眼
C.若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则蜡烛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D.若蜡烛A所成的像偏高且倾斜,则图乙中的②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15、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烧水壶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
B.灯泡用久变黑是汽化现象
C.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固现象
D.樟脑丸变小是蒸发现象
16、如图为某物质发生凝固过程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为
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用时18min
D.该物质的凝固过程需要吸热
17、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是华夏文明传承的瑰宝。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振动而产生的
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D.敲击同一编钟用⼒大小不同声音的响度不同
18、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华跑的路程比小光长,则小华的速度大于小光的速度
B.漫反射中,反射光朝向各个方向,因此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黑板“反光”,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D.一杯水喝掉一半,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减小
19、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入射角为30°,则折射角( )
A.等于0°
B.小于30°
C.等于30°
D.大于30°
20、a、b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方向出发,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速度图线与时间横轴围成的“面积”可以表示该时间内的路程。由图象可知,0到60s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小车在40s时相遇
B.20到60s内,b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40s时,小车b在小车a的前方
D.40s时,a、b两小车相距800m
21、关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速度越大运动得越快
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随着停止
C.敲击音叉的力度越大音叉发出的响度越大,说明响度跟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D.笛子设置有多个孔是为了改变音色
22、在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由此可以判定风的方向以及两人中骑车速度较快的是( )
A.向东甲
B.向东乙
C.向西甲
D.向西乙
23、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甲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B.甲车4s运动了16m
C.乙车4s运动了6m
D.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后运动
24、“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诗句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25、冷空气不断来袭,北方的气温骤降。
(1)大雪后,万籁俱寂,蓬松的雪在______减弱噪声;
(2)冬季,手上涂些护手霜可有效预防皮肤粗糙干裂,因为护手霜中的油脂能______(选填“减慢”或“加快”)皮肤表面水分的蒸发;
(3)冬天的清晨,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冰花”形成在窗玻璃的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
26、小丽和小敏一起从一楼爬到五楼。已知:小丽的体重为500N,小敏的体重为400N。若两人同时到达五楼,则______做功较快。若每层楼高为3m,则小敏爬到五楼至少做功______J。
27、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空气泡下方处较______(选填“亮”或“暗”),这是因为太阳光射向空气泡和水时,折射光线会______(选填“发散”或“会聚”)。
28、单位换算
25cm=________m ; 2.7×103kg/m3=________g/cm3。
29、力是物体对物体的____,物理学中,把力的大小、方向和____叫做力的三要素,如图(a)、(b)所示,在桌面上固定一弹簧,分别用手“压”或“拉”弹簧,由图中现象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且这种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有关。
30、小明在演奏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_______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按动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二胡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31、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物体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t=1s时,物体处于______状态;t=3s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N;t=5s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N;若第2s到第4s移动的距离是4m,则第2s到第6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32、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已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右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象,问:小车在第2s到5s内处于_______状态;小车在7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33、楼道里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同学们讲话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到我们耳朵的;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在_______处减弱噪声。
34、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如图所示,手执毛笔竖直悬空静止,若手握笔杆的力增大,笔受到的摩擦力将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纸上写字,笔运行中笔毫向左弯曲,此时笔毫所受摩擦力的方向_________(选填“向左”或“向右”)。
35、某种晶体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试
(1)这是熔化图象还是凝固图象?_____
(2)这种晶体的熔点是多少?_____
(3)这种物质固态时是什么名称?_____
(4)固液共存的时间有几分钟?_____.
36、(1)闪电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在空气中光速比声速快得多;如果某次闪电后经过3s听到雷声,则闪电处离人耳的距离为多少m?
(2)声呐被称为潜艇的耳目。若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对相距7500m的潜艇B发出声波探测,则潜艇A多少时间能接收到回声信号?(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
37、乌鸦喝水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假若它碰到的是一个放在水平地面上容积为800cm3的圆柱形容器(器壁厚度不计),该容器的底面积为20cm2,里面装有400cm3的水,这只口渴的乌鸦将地上的小石块逐个投入瓶子内.当瓶内石块的总质量达到1kg时,水面刚好升到瓶口,乌鸦喝到了水.(g取10N/kg)求:
(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是多少?
(2)这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多少?
(3)瓶内石块受到的浮力共为多大?
(4)这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共增加了多少?
38、如图是建造楼房时常用的混凝土泵车,它使用柴油提供动力,能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抽到高处进行浇灌,该车满载时总重为2.5×10 5 N,为了减少对地面的压强它装有四只支腿,支腿和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2m 2 ,该车正常工作时每小时可以将60m 3 的混凝土输送到10m高的楼上.求:(g=10N/kg,ρ 混凝土 =4.3×10 3 kg/m 3 ,q 柴油 =4.3×10 7 J/kg)
(1)该车满载时静止在水平路面上时对路面的压强;
(2)该车将60m 3 的混凝土输送到10m高的楼上,克服混凝土重力所做的功;
(3)该车将60m 3 的混凝土输送到10m高的楼上,消耗柴油2kg,则泵车的效率为多少?
39、请画出下中图中力F对支点O的力臂l。
40、将小球放在压缩后的弹簧上,松手后,小球向上做加速运动,请画出小球受到的弹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41、画出图中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
(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