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右下表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对该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 | 英国 | 美国 | 法国 | 德国 |
1861~1873 | 3.3 | 5.0 | 未统计 | 3.8 |
1874~1890 | 1.7 | 5.2 | 2.1 | 3.5 |
1891~1900 | 1.6 | 3.5 | 2.6 | 4.8 |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B.美、德后来居上,工业总产值超过英、法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D.英、法两国基本没有参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2、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它使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取得巨大成就 B. 重视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C. 对苏联防御帝国主义侵略起了积极作用 D. 后来阻碍了苏联发展
3、新疆设立行省的时间( )
A. 1871年 B. 1876年 C. 1878年 D. 1884年
4、中央电视台每年都要以“感动”为标准评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如果对历史人物进行评选的话,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最有资格当选189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
A. 左宗棠 B. 邓世昌 C. 关天培 D. 谭嗣同
5、下列事件中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大事,请你找出来( )
A. B.
C. D.
6、恩格斯说:“我认为他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法国作家)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是
A. 巴尔扎克
B. 但丁
C. 识多芬
D. 莎士比亚
7、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随后平定了全国。唐朝的都城在今天是哪个城市( )
A.西安
B.洛阳
C.上海
D.北京
8、“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贫富”“人民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采取了
A.废藩制县,取消武士特权
B.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制
C.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9、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表述正确的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10、尼克松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赫鲁晓夫“改变历史的进程”的史实依据有( )
①他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个人崇拜
②他对历史上的一些冤假错案进行了平反
③他对计划经济体制发起了冲击
④他彻底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某学生的历史课堂笔记中出现下列知识提纲,据此判断其学习的内容应该是
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赫鲁晓夫改革
D.匈牙利改革
12、“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此内容来自
A. 《权利法案》 B.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 《人权宣言》 D. 《共产党宣言》
1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
A. 奥匈帝国瓦解
B. 1918年11月,德、奥战败投降
C. 美国对德宣战
D. 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
14、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说:“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是指( )
A. 诺曼底登陆战 B.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C. 苏军攻克柏林 D. 斯大林格勒战役
15、下表中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 历史史实 | 历史解释 |
A | 《慕尼黑协定》 | 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
B | 《联合国宣言》的签署 |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
C | 斯大林格勒战役 |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
D |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标志着冷战开始 |
A. A B. B C. C D. D
16、我国对外开放中,位于最南端的经济特区是
A. 海南岛
B. 厦门
C. 深圳
D. 珠海
17、“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中的“我”是
A.岳飞
B.戚继光
C.郑和
D.文天祥
18、“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反映的理论是( )
A.进化论 B.神创论
C.相对论 D.物种不变论
19、“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己。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
A.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 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 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20、《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据此推断扬州建城开始于
A.春秋时期 B.秦朝
C.西汉 D.隋朝
21、________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代表作是《________》。
22、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法律文件______
23、民主与法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
(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2)《 》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3)《 》被誉为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
(4)《 》的发表标志着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24、世界近代史上,英、法、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与法令,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为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 》,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2)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颁布了《 》,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 》后,广大黑人踊跃报名参军,提升北方军队战斗力。
(4)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干预经济调整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其核心是《 》。
25、受历史、__________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妇女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取得与男性_________平等的权利。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_________公约》。实现妇女和男性的________平等,还需要人类社会不断努力。
26、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期间在________口号下创办的企业。
27、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局面是汉初的______。汉武帝颁布______削弱封国势力。
28、巩固新生政权:对内:建立新型的____________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____________》,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对外: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3月,迁都到________。
29、内容:
(1)政治上: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 )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2)军事上: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 );
(3)经济上:鼓励兴办( ),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4)思想文化上:派遣留学生,创办( ),开办学校,创办( ),推行文化教育。
(5)社会习俗上:提倡人们( ) 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30、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_____乘机组织法西斯党。
31、学史有感: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愿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是哪个朝代?
⑵为了维护统一,清朝政府对西藏和新疆各采取什么措施?
⑶我国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⑷为实现和平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实行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提出这一科学构想的人是谁?
⑸影响海峡两岸统一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怎样才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32、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并将其解释为民族复兴之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和共同愿望。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一起来探寻中华民族的“追梦之旅”吧!
(辉煌的历史)
(1)西汉时形成的横穿欧亚的陆上通道是什么?
(破碎的梦)
(2)在西方社会跃上世界文明进程制高点的时候,中国则在封建社会的迟暮中步履蹒跚。请问中国“破碎的梦”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梦醒时分)
(3)西方列强的侵略,打碎了中国人的美梦,中国人民开始觉醒,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圆梦之旅)
(4)1927年,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5)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是在哪次会议上?
(富强的梦)
(6)邓小平用自己的炽热,再次诠释了“中国梦”,一个富强的梦,彻底摆脱贫穷落后。这个梦开始于哪次重要的会议?
(团圆的梦)
(7)1997年、1999年,香港和澳门的主权回归,是“中国梦”的升华。无数华人在观看现场直播时,不禁潸然泪下。百年耻辱一朝雪,这得益于哪个英明的基本政策?
3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秦朝统一使用的文字一
(2)汉武帝时统一铸造的钱币一
(3)唐朝的鼎盛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一
(4)明代丝织业的中心一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盛唐气象”一词最初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至北宋,苏轼说:“故诗至于杜子美(杜甫),文至于韩退之(韩愈),书至于颜鲁公(颜真卿),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当前义务教科书《中国历史》中,“盛唐气象”包括“经济的繁荣”“民族的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中外交流”等。
材料二: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充满活力。唐朝人以博大的胸怀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同时又以高度的文明影响了周边国家和地区。胡服、胡食和胡妆流行一时,又引进不少外来新 的蔬菜和水果品种。当时的音乐、舞蹈和体育运动,也大量吸收了西域等地的元素。唐朝 统治者大量任用少数民族中的上层分子,其中不少人还担任朝廷的重要官职。外国人通过科举考试,也能够参与到政权中来。当时,儒、佛、道并重。统治者对摩尼教、大秦景教、祆教教等外来宗教也持宽容态度,尊重各国留学者、使节和商人的信仰自由……
(1)据材料一指出“盛唐气象”内涵的演变,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及表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