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巴州九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197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490万美元,出口微乎其微;而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达3230万美元,对华出口6020万美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 2、人物归类认识很重要,比如政治人物、思想文化人物。下列历史人物属于思想文化人物的有(  )

    ①孔子 ②司马迁 ③忽必烈 ④康熙大帝 ⑤董仲舒 ⑥郑成功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①④⑥   D. ②③⑥

     

  • 3、“联合国军”司令官克拉克被迫签了停战协议,他说:“我成了历史上第一位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关于这场战争描述正确的是

    ①195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

    ②中朝军队并肩作战,九战九捷

    ③中朝两国军队把侵略者赶回到了三八线附近

    ④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署停战协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4、某校为纪念五四运动编排的话剧场景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北京学生集会游行,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C.上海工人举行罢工 

    D.学生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 5、下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法国巴黎公社

    D.俄国十月革命

  • 6、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究其影响,反映在( )

    A. 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B. 兴起于相对隐蔽的地方,但规模较大

    C. 是在封建主或教会的领地上兴起的,促进了佛教的发展

    D. 所有的城市都发动了争取自治斗争,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 7、“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这是董必武同志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诗句,诗中的“会”指的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三大   D. 中共七大

     

  • 8、《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意图的是 (   )

    A.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B.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C. 德国承认奥地利的独立   D. 德国应支付大量的战争赔款

  • 9、我们已经研究并且决定了三个同盟国最后击败共同敌人的军事计划……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不能再扰乱世界和平……我们决定尽快同我们的盟邦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安全!通过材料中决定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 10、1861年,美国公布《反联邦脱离法》,林肯曾就此比喻道:“为保全生命,往往不得不把手脚截掉,但绝不会为了保全手脚而断送生命。”他所说的“手脚截掉”是指

    A.维护统一

    B.解放奴隶

    C.摆脱殖民

    D.扩张领土

  • 11、巴黎和会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竞争最激烈的两个国家是( )

    A. 美、日   B. 英、日   C. 英、德   D. 美、英

  • 12、一次重要的会议上,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这次会议是(     

    A.中国一大

    B.中共三大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 13、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不仅用暴力形式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且还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用法律的形式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有一个文献他的颁布标志着几个世纪以来困扰本国的权力之争最终尘埃落定,这个文献是()

    A. 《独立宣言》 B. 《权利法案》 C. 《商法典》 D. 《拿破仑法典》

  • 14、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经济风险进一步加大的典型事例是

    A. 石油价格猛涨

    B. 亚洲金融危机

    C. 物价不稳定

    D. 恐怖主义泛滥

  • 15、1937年上半年,日军参谋本部又陆续派出一些情报人员赴华北等地区“考察”或“旅行”,调查兵要地志,收集谋略素材,对此加以研究并做好准备。印证这“准备”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 16、史学界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中世纪和近代历史的分水岭,其划分的视角侧重于(  )

    A.世界联系

    B.交通变革

    C.政治革命

    D.军事因素

  • 17、“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此内容来自

    A. 《权利法案》 B.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 《人权宣言》 D. 《共产党宣言》

  • 18、梁启超在某次爱国运动爆发后,曾向北洋政府致电“闻北京学界对和局表义愤,爱国热诚,另策国者知我人心来死”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该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 “废除二十一条”

    D.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19、冷战中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事件是

    A. 古巴导弹危机

    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北约与华约的成立

  • 20、下列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B.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C.“冷战”局面的形成

    D.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国家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分治后的印度

    B.分治后的巴基斯坦

  • 22、德国的分裂:

    (1)分裂:

    ①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_______”或“西德”。

    ②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_______”或“东德”。

    (2)影响:欧洲_______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 23、除去封建王公和土兵外,还有__________参加印度民族大起义。

  • 24、公元前l046年,__________之战周武王打败商朝军队;公元前260年,__________之战秦国打败赵国军队。

  • 25、______年,欧盟成立。______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26、宋代粮食作物:由越南传入的______,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宋朝时,______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流域和______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______”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 27、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事件是________。

    A.鸦片战争 B.新中国的成立

    C.虎门销烟 D.洋务运动

     

  • 28、历史上重大战役(战争)常常是国家命运的转折。

    (1)______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______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______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29、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________________日,________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 30、______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人太空;______年中国重返联合国。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列夫·托尔斯泰、凡·高、贝多芬为何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 32、简述俄国兴起的概况。

     

  • 33、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不同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美国经过二战,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美国冷战政策的种种表现,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至此,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双方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对峙。美国、苏联两国的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

    请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经济、军事条件是什么?举出 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冷战曾使世界长期不安定,世界人民怎样做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国情咨文》中说:“我们是世界上惟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  

    材料二  1998年9月20日,美、日两国以朝鲜发射卫星为借口,宣布合作究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这是继美、日两国修改“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后又一重大事件,是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共对外用兵40多次,直接投入实战11次,平均用兵率比冷战时期高出一倍还多。1998年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代号为“无所不至”的导弹袭击;同年12月对伊拉克实施“沙漠之狐”的航空兵和导弹打击;1999年3月又打着“人道主义干涉’’的幌子发动了对南斯拉夫的空中打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灯塔”其实质是什么?反映了美国制定了什么新的外交战略?

    (2)美国在亚洲的具体战略措施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3)材料三的事实表现了世界局势的什么特点和形成原因?

    (4)根据上列材料,分析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