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属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百团大战 C. 台儿庄战役 D. 渡江战役
2、1927年周恩来曾指出:“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对材料中“成功”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
B. 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C. 党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1941年12月7日,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昭告中外:“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兹特正式对日宣战……”下列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国民政府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时就正式对日宣战
B. 日本对自身的侵略行为进行了认真的反省
C. 国民政府对日宣战标志者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D.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使二战进一步扩大
4、要想了解八路军一一五师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全国军民抗战热情的史实,最好去参观下列哪个纪念馆
A.九一八事变纪念馆 B.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C.百团大战纪念馆 D.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5、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目的是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A. B.
C.
D.
6、“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副对联歌颂的是谁的功绩? ( )
A. 毛泽东 B. 康有为 C. 粱启超 D. 孙中山
7、2016年是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小明同学在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后,写道:“一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方的五个大字‘历史的转折’。”(见下图)“历史的转折”是指( )
A. 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人民解放战争转为战略进攻 D.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8、美国和苏联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海湾战争 D.苏联“八一九事件”
9、比较历史事件的异同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对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比较表述正确的是
①前者是为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
②后者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内部障碍
③都是资产阶级革命,都是通过战争方式来进行
④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二战后,美苏两国逐渐从盟友转变为对手美国首先发出对苏遏制与对抗的冷战信号。“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B.德国的分裂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11、“茶叶在1635年或1636年在法国出现,1645年传入英国,并在1657年促成饮茶之风。”材料最能说明新航路开辟影响欧洲的
A.政治稳定 B.经济发展 C.社会生活 D.军事安全
12、目前发现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神树 D.青铜立人像
13、阅读下图《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C.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列强的商品倾销
D.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占领了中国市场
14、茅盾认为《新青年》封面图案暗示着中国人民与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罗斯必须紧紧团结,也暗示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必须团结起来的意思。该观点反映出
A.兴办洋务成为知识分子的追求
B.维新变法成为知识分子的共识
C.民主共和思想具有强大生命力
D.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15、关于古代社会的情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公元前 6 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基督教
B.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
C.金字塔是古印度国王的陵墓,也是国王权利的象征
D.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应该是用象形文字写成的
16、2005年5月29日,法国全民公决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下列有关欧盟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B.成员国内部的人员、资本、物资可以自由流通
C.成员国之间没有任何矛盾,在外交方面完全“用一个声音说话”
D.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中工作和学习
17、1993年10月14日,时任以色列总理的拉宾到上海摩西会堂旧址参观。他的临别留言简短而又真挚:“在犹太人被纳粹屠杀、驱赶而流浪于世界各地之时,犹太人得到了上海人民的庇护,我和以色列人民及政府从内心深处感谢你们的帮助。”与拉宾所述的这段历史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A.德国法西斯上台
B.日本法西斯上台
C.经济大危机
D.慕尼黑会议
18、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相同之处是
A.打击外来侵略势力 B.巩固祖国海防
C.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 D.加强中央集权
19、林肯说∶"假如我一个奴隶都不解放,就能挽效联邦,我会这样做;如果为了挽救联邦,我们必须解放所有的黑奴,我也会这样做;另外,假如为了挽教联邦,我们必须解放一部分黑奴,不碰其余的,我同样会这样做。"在林肯看来,战争的首要目的是
A.解放黑奴
B.种族歧视
C.挽救联邦
D.放弃奴隶
20、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下列作品属于托尔斯泰的是
①《战争与和平》
②《罗密欧与朱丽叶》
③《安娜·卡列尼娜》
④《复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________。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________。
22、法西斯统治是指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实________,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__________。法西斯统治是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能维持资产阶级统治时才出现的。
2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我们称他的统治为(_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_)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史称“开元盛世。”
24、学习历史,往往要记住一些标志性事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美国诞生。
(3)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冷战开始。
25、蔡伦的历史贡献是_________,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_________________ 。
26、中国军队在__________战役中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27、罗斯福新政:内容
①整顿金融体系:通过颁布《________法案》,恢复银行信用
②对工业的________(中心措施):颁布《________》,规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全国劳动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③调整农业政策:通过《________》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解,限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
④推行“________”:兴建公共工程,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⑤社会福利: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28、________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力发电站和输电。1867年,________发明现代炸药;后来研制成无烟炸药。
29、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人们称他为“诗圣”,他是______。科举制强调以______作为选官的重要标准。
30、从繁荣到危机:危害: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________激增。
31、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致力于民族发展、富强的探索,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留下了一页页浓墨重彩。请回答下面问题。
(1)在这条路上,新中国外交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成就,中国大国形象日益凸显,那么新中国奉行了一条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2)在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3)在新时代强军之路上,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形成了全新的格局,这一新格局是什么?
(4)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中学生应该做些什么
32、识别历史人物。
思考:写出下述两幅图的人物姓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人的主要事迹并予以适当的评价。
33、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为世界和平做出过重要贡献,但弱国无外交。
(1)参加会议的有27个国家的代表,请写出操纵巴黎和会的国家?
(2)中国哪项正当权益被侵占而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的?
(3)二战后期的哪次会议,苏联承诺参加对日作战,但是却是在侵犯中国主权的基础上?
34、从人治到法治,从君主专制到民主政治彰显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兼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
县。
——《汉书·地理志》
(1)材料一中“终为诸侯所丧”的“周制”指什么制度?秦朝吸取历史教训,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材料二 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
材料三
(3)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哪一政治运动的成果?这一运动后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权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四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4) 材料四中的“大会”指的是哪一次会议?根据材料分析这次会议所讨论的两个中心任务是什么?
(5) 材料三中图三宪法颁布于1954年,它在我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