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查字典的要求填一填。
要查的字 | 大写字母 | 音节 | 组词 |
双 | ___ | ___ | ___ |
外 | ___ | ___ | ___ |
2、读拼音写词语。
huāng yě(_______)上有幢老房子,qiáng bì(______)上裂开了缝,一遇到bào yǔ(_______)的天气,整幢房子就yáo huàng(_______)起来。主人已经zhǔn bèi(_______)好了重建手续,马上可以动工了。
3、词语接龙
看见( )中国-国家-( )-长大-( )-小孩-( )-子女
( )-体操( )-( )-方向
4、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圈出来并在括号里改正。
愤发图强(______) 艾草漂香(______)
言黄子孙(______) 神洲大地(______)
5、给下面的句子打上标点符号。
(1)青蛙哥哥(______)你不是也吃虫子吗(____)
(2)啊(_____)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_____)
6、课内阅读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辉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
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1】理解词语的意思。
姗姗来迟:_______________。
白雪皑皑:_______________。
【2】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__的雪花 ____________的金晖 ____________的树枝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诗人________。这是一首抒情诗,以______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_______。诗中的白桦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________的象征。
【4】这首小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之情。
【5】用直线画出色彩变化的句子。
7、读《白桦》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含义。
玉立: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玉立”写出了___________,“晶亮的雪花”写出了_______,表现了白桦静中有动的气质美。
【3】“朦胧”“玉立”“晶亮”,表现白桦_________________之美。
【4】这一小节总写白桦______的气质美。( )
A.静态 B.动态 C.静中有动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本诗是一首______(体裁),作者是______。
【2】下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逶迤:形容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B.金沙:指金沙县城。
C.云崖:像云彩一样美丽的山崖。
D.三军:这里指解放军。
【3】请你分析一下“金沙水拍云崖暖。”中“暖”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作答。
盲人玫瑰
徐福元
①齐先生是个盲人,在自家的大门口,却栽培着令人惊羡的几丛玫瑰。年年岁岁,燕子来时,花开东墙。玫瑰开放的日子,也是齐先生最快乐的日子。因为有流水似的人群,在花丛旁驻足,他细听人们赏花品评。
②两个姑娘为一朵花的颜色,正在进行一场小小的争论:“你看,这朵花是胭脂红。”“不对,应该是绛豆红。”“胭脂红!”“绛豆红!”
③双方争执不下,只好请齐先生裁决。
④齐先生一笑,款款说道:“你们俩说得都对,又都不对。就这朵花的花瓣里外来说,里面是胭脂红,外边是绛豆红。就这朵花的上下来说,下边是胭脂红,上边是绛豆红。从整体效果看,应该算霁红。花朵的颜色,又随天气变化而变化。晴天的时候,可借用瓷器上的郎窑红。雨天的时候,又像矾红。早晨和晚上又不同,早上阳光一照,桔红中带橘黄,这橘黄中又掺进些炒米黄;晚上夕阳西下,这绛豆红中又揉进了冈比亚红。太阳落山了,冈比亚红又变成茄皮紫了。”
⑤两个姑娘听直眼了,他是盲人吗?
⑥渐渐围上一小群人,七嘴八舌,又开始研讨叶子的绿。最后,还是请齐先生点评。
⑦齐先生不紧不慢,用手摸着带倒刺的玫瑰枝条说道:“要说绿,先要说黄;惊蛰过后,酱黄色的枝条开始泛绿,这时的绿是豆绿,颜色有些暗,有点清淡含蓄。慢慢绿意渐浓,变成粉青。到了春分,就有了苹果绿底子上洇出了柳叶绿。柳叶绿并没有走下去,却向着秋葵绿转弯了。清明时节,星星点点的就冒出绒绒叶芽,颜色是米汤黄,一天一个样,变成鹅黄。谷雨以后,叶子一天几变,才由孔雀绿变成瓜皮绿。一直到现在才定型,叫翠青绿。一片叶子与另一片叶子,绿得不一样,有深浅相别。一片叶子,阳面与阴面也形象各异。就说我摸着的这片叶子,阳面可以叫豆瓣绿;背后呢,只能算是郎窑绿。”
⑧一个盲人,对颜色的判断,如此准确、细微、精致,有人“啧啧”折服,也有人不解地问:“您双目失明,怎么会甄别各种颜色呢?”
⑨齐先生大笑,指着眼前一群人,“有多少人像你们一样,一年一年,一拨一拨,经过我的门口,观花、赏花、谈花、议花、论花、评花、品花?!我眼睛是看不见,可我耳朵灵啊。你们看到了,就如同我看到了,我在借你们的眼睛看啊!”
⑩人群中不免唏嘘:种花人竟不是赏花人!
11齐先生却淡然一笑:人生如花,次第开放;种花人又何必是赏花人呢?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两个姑娘的争论和一小群人的研讨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先生一笑”、“齐先生大笑”、“齐先生却淡然一笑”,文中多次写到齐先生的“笑”,体现了齐先生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玫瑰开放的日子,也是齐先生最快乐的日子”,请分条概述,齐先生从种花中获得了哪些快乐?(至少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处齐先生所说的“种花人又何必是赏花人呢”,由此我们想到了“____________”这句富有哲理的名言。齐先生的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给予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他饥渴难忍,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他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
这间屋子已久无人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就用力抽水,可是滴水全无。他失望到了极点。
忽然,他看见吸水器旁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紧紧地塞住,壶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请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灌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选择,要不要按纸条上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 )把水倒进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壶救命之水?相反,( )把这壶水喝下去,( )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他思索再三,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了一会儿,他重新把水壶灌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又加了两句话 请相信我 纸条上的话是真的 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 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并写下来:
①形容腹饿口渴到了极点。 ( )
②放在考虑之外。 ( )
③摇动着好像要落下来。也形容极不稳固。 ( )
【2】在括号中加上适当的关联词:
【3】在文中用“ ”画出证明“纸条上的话是真的” 句子。
【4】把文章最后一段的标点补充完整。
【5】那个人要在纸条上加上几句话,是因为(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花钟(节选)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下午五点,紫茉莉苏醒过来;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百花齐放,十分艳丽。 _________________
(2)愉快地盛开。 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用横线画出来。
【3】“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我知道作者为什么会知道这么多花开放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了鲜花的开放,我们来填一填。
牵牛花:________________ 蔷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寿菊:_________________ 睡莲: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拐弯处的回头
陈果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起了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爹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会儿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住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爸爸依然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拐弯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
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读句子,写出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_________
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_________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行动一致。______
有的相信,又有点怀疑。_________
【3】在文中找到表现弟弟心情变化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弟弟受伤后碰到爸爸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自己走了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对他说完话以后:_________________
爸爸在拐弯处回头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描写方式是( )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5】认真读第四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想一想这只是极微小的动作,为什么“那动作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白鹅(节选)
①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②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③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④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1】根据下列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_____
(2)形容做事十分认真,细致,一点也不马虎。_____
【2】选文里有许多表现高傲的词语,如“引吭大叫”“傲然”。找一找,分别写下来。
叫声:________
吃相:________
【3】“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是选文的________句,在文中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
【4】选文第②自然段中加点词语“如此”指的是什么?
________
【5】“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把鹅和鸭的步调进行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
14、课外阅读。
程门立雪
杨时是宋朝学者。他很爱学习,也非常尊敬老师。
有一次,他和一位同学在读书时为一个问题争论起来。为了尽快找到答案,他们冒着鹅毛大雪,一同去请教大学问家程颐。
他们走到程颐家门口,看见程颐坐在椅子上睡着了。杨时悄悄地对同学说:“咱们就在这儿等一会儿吧!”他俩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静静地等着。雪花在天空中飘舞,不一会儿地上便积满了雪。凛冽的寒风吹得他们直打哆嗦,可是他们没有拂一拂身上的积雪,也没有跺一跺冻僵的脚。
过了很久,程颐醒来了。当他知道门外雪地里有两个学生在等他醒来时,就急忙出去把他们拉进屋里。程颐见他们浑身是雪,心疼地说:“外边雪这么大,你们为什么不进屋呢?”
杨时望着程颐慈祥的面容,说:“老师,您在休息,我们怎么能惊动您呢?”程颐被他们尊师好学的精神感动了,详细地解答了他们的问题。(有删改)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字音、字义。
尊师好学
字音:______ A.hǎo B.hào
字义:______ A.友爱 B.喜爱
【2】根据短文内容,填写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寒风 ________地等着 ________的脚
________地解答 ________的面容 ________地说
【3】你觉得文中的哪句话最能概括杨时的特点?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成语的意思。
程门立雪: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死了,比鸿毛还轻。(改成疑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改成疑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司马迁写史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司马迁悲愤交加。(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司马迁打消了这个念头。(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个世界上怎么没有您最想要的东西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们没有近道,和你们走的不 是一条道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仿写句子)
我家门前有一条长长的跑道,街内有_____,_____有_____。
17、【时令即景我来写】读例句,体会如何把有季节特点的画面写具体,仿照着写一写。
【秋】院子中央,有一棵桂树。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夏】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小艇穿过石桥。(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天的夜晚,池塘里的青蛙叫个不停。(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对鲁肃说:"我来请你一起去取箭。”(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上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连字词成句,并加上标点符号。
的 小河 鱼 啊 真多 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东方升起的红太阳照亮了故乡美丽的土地。(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叶落下来。(把句子写具体,至少要扩两个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科学家的实验没有获得成功吗?(改变句子的说法,但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全校师生和王老师都参加了这次运动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中华大地,美景层出,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与西子媲美的西湖,波澜壮阔的烟台的海……你参观、游览过哪些地方?请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