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宜兰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如下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A.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B.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

    C.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 D.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 2、“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根据所知分析明太祖这么辛劳的原因有可能是下列哪种情况造成的( ▲   )

    A. 设置军机处 B. 创立科举制 C. 在中央废丞相,地方废行省 D. 实行郡县制

  • 3、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其改革重点是

    A.经济制度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

    C.分配制度改革

    D.增强企业活力

  • 4、既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

    A.“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B.推进科技创新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五大发展理念

  • 5、与“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股份制改革”相关的学习课题是

    A.政治体制改革

    B.法制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D.农村新貌

  • 6、中共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其中邓小平理论是在哪次会议上确定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 7、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呈现出(  

    ①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 ②各个领域作品形式多样

    ③作品屡获国际奖项 ④万马齐喑的局面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8、“将战国时期确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彻定推毁,在农村铲除封建剥削,地主阶级随之被消灭,农民获得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为我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促成这历史性变革的是: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 10、下列歌词产生于抗美援朝时期的是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

    C.“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 11、下图中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主要得益于下列哪项政策的实施

    1978-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

     

    A. 改革开放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三大改造

    D. 土地改革

  • 12、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A.邓小平

    B.孙中山

    C.胡锦涛

    D.毛泽东

  • 13、如图是英国对华输入鸦片图,图中1839年到1840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清政府允许外国投资办厂

    C.林则徐采取严厉措施禁烟

    D.鸦片战争沉重打击了英国

  • 14、中共“八大”成为全面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主要是因为( )

    A. 提出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C. 科学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D. 提出了优选发展重工业

  • 15、“……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C. 特别行政区的政策

    D. “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 16、“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农民对什么政策衷心拥护的生动写照?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

    D.减轻农民负担

  • 17、下图是1999年发行的一套邮票和纪念信封,邮票上印有邓小平的头像。邓小平出现在这张邮票上的原因是(             )

    A.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B.领导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提出“一国两制”,为香港回归开辟了道路

    D.提出“一国两制”,为澳门回归作出了贡献

  • 18、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③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④推翻了清朝统治

    ⑤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

  • 19、全面抗战开始后,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大会战,下列战役不属于正面战场的是

    A. 台儿庄战役

    B. 武汉会战

    C. 长沙会战

    D. 百团大战

  • 20、针对下列情况,中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人均产量

    中国(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钢产量

    2.37kg

    538.3kg

    4kg

    发电量

    2.76kwh

    2949kwh

    10.9kwh

     

     

    A. 没收官僚资本

    B. 进行土地改革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掀起“大跃进”运动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农业科学家________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70年代初________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 22、被尊称为“诗仙”的是________

     

  • 23、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口,为战役的胜利铺平了道路,他是______;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______案。

  • 24、2012年十八大:胡锦涛的_______被写进党章。

  • 25、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 26、2001年,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_____组织的成员。____被称为“两弹元勋”。袁隆平被誉为_____

  •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历史事件。

    (1)标志着中国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是______。

    (2)2001年,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事件是______。

    (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事件是______。

  • 28、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________年12月,在北京召开。

  • 29、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_______隆重举行,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起_______的作用。

  • 30、填空题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他的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_

    (3)______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且在中共______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4)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国家对其实行______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艰辛的探索史和奋斗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请举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涌现出的两位模范人物。

    (3)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民主与法制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你能举出两部法律吗?

  • 32、中共十九大的主题是什么?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是什么?

  • 3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请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曾指出:“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題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材料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七子之歌》

    材料三:两岸人民同根同源,始终是维系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两岸双方应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的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断増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自《2015年习近平同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时的讲话》

    (1)材料一中的“新办法”是指什么?地位如何?

    (2)材料二中“MACAU”是被谁掳去了?又是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3)根据材料三指出,海峡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是什么?海峡两岸双方应坚持的“九二共识”核心原则是什么?

    (4)上述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