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澎湖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时代主题。1949到1952年的主题词是(     

    A.统一战线、抗日救亡

    B.丧权辱国、自强不息

    C.反对内战、一致对外

    D.巩固政权、恢复经济

  • 2、历史名词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大串联”、“红卫兵”、“停课闹革命”发生在( )

    A.解放战争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 3、以黄浦江为界,浦西是繁华的老上海,浦东落后,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这种局面开始改变于

    A.1984年 B.1985年 C.1988年 D.1990年

  • 4、一个外国旅游团到我国广州省旅游观光,要求参观在该省设置的经济特区。假如你是这个团的导游,你不应带他们去下列哪个城市( )

    A. 深圳市 B. 厦门市 C. 汕头市 D. 珠海市

  • 5、袁世凯死后,掌控北京政府的军阀是(       

    A.直系军阀

    B.皖系军阀

    C.奉系军阀

    D.滇系军阀

  • 6、下表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序号

    内容

    (1)

    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

    (2)

    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3)

    毛泽东宣告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4)

    54门礼炮齐鸣28响

     

     

    A.开国大典 B.西藏解放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

  • 7、“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村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材料表述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 8、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

    A.资产阶级类型的宪法

    B.新民主主义类型的先法

    C.旧民主主义类型的宪法

    D.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如广西主要是下列哪个民族的聚居地

    A.藏族 B.壮族 C.回族 D.满族

  • 10、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中农民的两个伟大创造是( )

    A. 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B.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

    C. 开辟经济特区、打破大锅饭

    D. “一国两制求同存异

  • 11、二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材料反映了

    A.美国难以抗击法西斯军队的进攻

    B.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

    C.中国战场的抗日战争即将失败

    D.只有中国军民才能抗击日本侵略者

  • 1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的改革实行

    A. 建立人民公社

    B. 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把土地分给农民

    C. 自愿互助,走合作化道路

    D. 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 13、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人物及成就分别是(  )

    A.李时珍 《本草纲目》

    B.屠呦呦 青蒿素

    C.莫言 《平凡的世界》

    D.袁隆平 青蒿素

  • 14、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明(     

    A.人们健康水平在下降

    B.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C.牛奶面包代替稀饭馒头

    D.肉鱼禽蛋得到充分保证

  • 1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土地改革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16、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经济特区,经过几年的发展,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是

    A.珠海

    B.深圳

    C.汕头

    D.厦门

  • 17、下列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纲领有

    ①《共同纲领》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 18、下图是坐落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宏伟建筑,它的建造是

    A.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决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人民英雄纪念碑

  • 19、“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应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讲全。”“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时这一系列谈话

    A.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全面拨乱反正的序幕

    B.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C.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D.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 20、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同年中日两国建交。这些都体现了

    A. 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B. 中国重返联合国

    C. 中国同欧美国家正式建交

    D.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改革开放前后变化:

    衣:

    (1)买衣服要凭____,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2)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成为人们________的方式。

    食:

    (1)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

    (2)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____________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

       

    住:

    (1)住房比较____,室内设施简单。

       

    (2)人均住房面积扩大,_______明显改善。

  • 22、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国家主席_____遭受残酷迫害。

  • 23、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是________。屠呦呦因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___,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2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____________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我国______历史新时期。

  • 25、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________的步伐。

    (2)开始:1980年,中央决定在________、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________4个经济特区。

    (3)特点:实行________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典型:________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5)影响: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_________________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 26、___________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 27、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1)图一人物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

    图二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的大庆石油工人,被誉为铁人。他是________

    图三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兰考县的县委书记,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他是________

    (2)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共同精神是________

     

  • 28、城市的发展见证着历史的进步。

    (1)20世纪50年代生产出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世纪80年代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通信:

    (1)通信落后,人与人之间联系不便。

    (2)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居___ 。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____

  • 30、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3)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奉行的外交理念——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请回答:

    (1)“一国两制”构想提出人是谁?

    (2)“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什么?

    (3)完成在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什么共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 32、“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一首经典歌曲《爱我中华》反映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和平相处的和谐中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保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新中国在少数地区实行了怎样的制度?

    (2)近年来极少数人企图将新疆、西藏等从祖国分裂出去,这种行为有何危害?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既扶助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又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请分别举例说明。

  • 33、下图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示意图。小历认为导致图中B点到C的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大革命的进行。她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归队五星旗下,高声义勇军歌。新的国名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今年一九四九,中华采用公元。辽金元明清帝,帝京此地千年。是人民的首都,今朝还我河山。……

    ——黄炎培

    材料二   中国《人民日报》社论: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巨册。

    波兰《人民论坛报》社论:这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阵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口:中国人民的胜利,乃是本世纪继苏联十月革命和消灭希特勒法西斯主义之后的伟大事件。

    ——转引自杨兆麟《时间开始了》

    材料三

    时间

    开展地区

    涉及人口

    主要意义

    1950~1952年冬

    新解放区

    3亿多

    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词句中涉及的与新中国相关的两个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报纸社论所评论的历史事件。波兰《人民论坛报》是从什么角度评论这一历史事件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表格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除了图表资料外,还可以通过哪些类型的资料呈现这一时段的历史变迁?(写出两个)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