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贵州省毕节市初二上学期二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段落中,画横线处填入的句子,依次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 ,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 ;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 ;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 ;坡野里想起一跳又一跳的鬼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 ,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①村中老斗呵狗的声音

    ②同洪亮大方的谈吐

    ③如沸的繁星

    ④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

    ⑤花生篮

    A.③①④②⑤

    B.④③①②⑤

    C.⑤④①②③

    D.①③②⑤④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盘旋 嘹原 争讼 叹为观止

    B.涌跃 欺侮 皎洁 草长莺飞

    C.踪迹 弥漫 翩然 消声匿迹

    D.晦暗 脑畔 辐射 天衣无缝

  • 3、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为西汉的司马迁,全书共计130篇。

    B.在古代,山南水北为“阴”,反之为“阳”,比如淮阴在淮河的北岸。

    C.“黄金台”相传为战国时的燕昭王所建,“铜雀台”为曹操所建,二者都为招揽天下贤士所建。

    D.选自于《朝花夕拾》的小说《藤野先生》,成功塑造了一个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好老师的形象。

  • 4、下列各项中关于文学常识和语文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郦道元所撰写的《水经注》,是对《水经》的补充,其中“注”的意思是注释。

    B.“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中的“三词客”,指的是苏洵、苏轼、苏东坡三父子。

    C.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个部分。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句式整齐划一。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或“长律”。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一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展现了《诗经》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时和睡时,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

    我们读古典诗词,不是真的在读,而是用心在体悟,体悟那曼妙、美好和壮阔,沉浸在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之中。王维《使至塞上》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传神笔墨刻画出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李白《渡荆门送别》中(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答谢中书书》中(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黄昏时山水间景物的变化之美;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描绘战争激烈的场面。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1《昆虫记》中写了许多昆虫,下面选项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选出( )

    A.《昆虫记》中,法布尔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称这些食粪虫为清道夫。

    B.法布尔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它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C.条纹蜘蛛会自己选择或主动出击捕捉猎物。

    2《昆虫记》中写了不少昆虫的生活和习性,请你列举出两种昆虫的习性。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本,按要求回答问题。

    燕子

    席慕蓉

    ①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了起来:

    ②“长亭外,古道边……

    ③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④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⑤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⑥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⑦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⑧“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⑨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⑩“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内政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国家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惟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背景链接:

    席慕蓉,台湾知名画家、散文家和诗人。祖籍内蒙古,1943年生于重庆,距内蒙古草原千里之遥,1949年,席家举家迁移至香港,1954年迁居台湾。经过数十年的岛国岁月,其父去往德国,先后在慕尼黑和伯恩大学任教,向异国的人们讲授蒙古文化。

    【1】通观全文,请简要概括本文写了哪些“美丽的错误”?

    【2】本文标题是《燕子》,但一开始却写了一件有关歌曲《送别》的往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否矛盾,为什么?

    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5】本文与《昆明的雨》写作手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种写作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相应的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按要求作文。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汪国真《山高路远》)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作文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5)不少于5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