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性散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的。
B. 《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
C. 消息的一般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新闻特写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消息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D. 《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其中,论点是议论的中心。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
C.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D. 词是在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 唐及五代时,已出现词这一形式,但词的成熟与发展在宋代。
3、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感慨(kǎi) 哺育 孜孜不倦(zī) 袖手旁观
B.静谧(mì) 荒缪 龙吟风哕(suì) 海枯石烂
C.荣膺(yīn) 辐射 恍然大悟(huǎng) 不知所错
D.门楣(méi) 剽悍 周道如砥(dǐ) 格物致知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
名____________,但他的五尺之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见容不了当权派 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 ①④⑥⑧ B. ②③⑤⑧ C. ①④⑤⑦ D. ②④⑤⑦
5、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答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
【2】这首小令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古诗文默写。
(1) ,不求闻达于诸侯。
(2)所以动心忍性,
(3)“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诗句是: , 。
(4) 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歌咏爱国情怀的佳作,但表现的角度各有不同。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 , ”借用典故表达了期望得到重用,以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愿望;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
, ”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7、名著阅读。
(1)这种稀奇的小动物尾巴上像挂了一盏灯似的,生长着六只短短的腿。它是______。
(2)《昆虫记》中写了不少昆虫的生活和习性,请你列举两个。
(3)下面关于名著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卞毓麟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在介绍天文知识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思维的启迪。
B.科学家是用光年来计量天体距离的。
C.《寂静的春天》出版于2006年,首次揭露了英国农业、商业界为追逐利润而滥用毒素的事实,对英国不分青红皂白地滥用杀虫剂而造成生物及人体受害的情况进行了抨击,使人们认识到了农药污染的严重性。
D.《寂静的春天》的作者是蕾切尔·卡森,美国海洋生物学家,是当代环保运动的先驱。
8、文学类文本阅读
边城端午
①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②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镗镗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皆显出这一船合作的光荣。好事的军人,且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③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④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⑤掌水码头的龙头大哥顺顺,年青时节便是一个泅水的高手,入水中去追逐鸭子,在任何情形下总不落空。但一到次子傩送年过十二岁时,已能入水闭铺汆着到鸭子身边,再忽然从水中冒水而出,把鸭子捉到,这作爸爸的便解嘲似的说:“好,这种事有你们来作,我不必再下水了。”于是当真就不下水与人来竞争捉鸭子。但下水救人呢,当作别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
⑥天保傩送两人皆是当地泅水划船好选手。
⑦端午又快来了,初五划船,河街上初一开会,就决定了属于河街的那只船当天入水。天保恰好在那天应向上行,随了陆路商人过川东龙潭送节货,故参加的就只傩送。十六个结实如牛犊的小伙子,带了香烛、鞭炮、同一个用生牛皮蒙好绘有朱红太极图的高脚鼓,到了搁船的河上游山洞边,烧了香烛,把船拖入水后,各人上了船,燃着鞭炮,擂着鼓,这船便如一枝箭似的,很迅速的向下游长潭射去。
⑧那时节还是上午,到了午后,对河渔人的龙船也下了水,两只龙船就开始预习种种竞赛的方法。水面上第一次听到了鼓声,许多人从这鼓声中,感到了节日临近的欢悦。
⑨蓬蓬鼓声掠水越山到了渡船头那里时,最先注意到的是那只黄狗。那黄狗汪汪的吠着,受了惊似的绕屋乱走,有人过渡时,便随船渡过河东岸去,且跑到那小山头向城里一方面大吠。
⑩翠翠正坐在门外大石上用棕叶编蚱蜢蜈蚣玩,见黄狗先在太阳下睡着,忽然醒来便发疯似的乱跑,过了河又回来,就问它骂它:
“狗,狗,你做什么!不许这样子!”
可是一会儿那声音被她发现了,她于是也绕屋跑着,且同黄狗一块儿渡过了小溪,站在小山头听了许久,让那点迷人的鼓声,把自己带到一个过去的节日里去。
——选自沈从文《边城》
【1】第①段中提到节日“兴奋了这地方的人”,下文第②段中“这地方的人”兴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品味下列句子,思考并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品析加点字的妙处。)
(2)这作爸爸的便解嘲似的说:“好,这种事有你们来作,我不必再下水了。”(品味顺顺话语中传达的含义和情感。)
【3】选文结尾部分提到黄狗有什么作用?
【4】有人评价,《边城》刻画的是一个近乎“世外桃源”的乡村社会,你赞同这种看法吗?结合选文内容,并联系本学期所学的《桃花源记》,谈谈你的看法。
9、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写作。
你们班准备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维护校园环境。现请你写一封告全校同学的倡议书,要求:语言得体,格式准确,要有感染力、号召力,不少于5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