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张家界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   )

    A. 三大战役 B. 新中国成立 C. 西藏和平解放 D. 土地改革

  • 2、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 二月逆流 C. 四五运动 D.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 3、邓小平提出的判断姓“资”姓“姓”的三条标准是。

    ①是否有利于增加公有制经济成分

    ②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③是否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

    ④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4、作家莫言获诺贝尔奖的小说《蛙》中有以下描写:“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C.“大跃进”使粮食产量极大提高

    D.三大改造顺利完成

  •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下列图片反映的建设成就属于我国21世纪取得的是(     

    ①中国第一艘核潜艇        ②“辽宁舰”③歼—20战机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6、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D.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 7、1955年,有着共同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而召开会议。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D.雅尔塔会议

  • 8、一位前苏共党员私下心情沉重地告诉一位作家:苏共在有约35万名党员的时候夺得政权,在有约550万名党员时打败希特勒,在有近2000万党员时丧失政权……下列理解符合题意的是

    A.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世界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B. 二战期间苏联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法西斯国家

    C. 苏联改革失败,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过程

    D. 一个政党强大与否的标准与人数无关

  • 9、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伟大的三个30年的探索发展之路,其中1919、1949和1979年的主题先后是

    A.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觉醒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

  • 10、那是一个热情有余而理智不足的年代,当时的口号是“一天等于二十年”“赶超英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这些口号反映出当时我国

    A.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

    B.经济建设违背客观规律

    C.生产力水平有所发展

    D.经济发展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结合材料,下列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只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12、面对表中所反映情况,我国政府在当时采取的是

     

    人均产量(1950年)

    中国

    美国

    印度

    钢产量

    2.37千克

    538.3千克

    4千克

    发电量

    2.76度

    2949度

    10.9度

     

     

    A.发动土地改革运动

    B.完善民主与法制

    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开展大跃进运动

  • 1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哪三个国家倡导推行的?

    A. 中国、印度、缅甸

    B. 中国、印尼、越南

    C. 中国、印尼、缅甸

    D. 中国、泰国、印度)

  • 14、历史国片中的头键文字能突出表现历史情景和时代特点下列四幅历史国片中能反映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是

    A. B.

    C. D.

  • 15、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 中共“十三大”——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D. 中共“十五大”——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16、如图所示: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他们要求“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A.设立经济特区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7、2012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是

    A. 江泽民

    B. 胡锦涛

    C. 习近平

    D. 李克强

  • 18、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的是

    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完成三大改造

    ④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9、历史兴趣小组开设有关抗美援朝时期的战役专题网站,下列战役能够入选的( )

    A. 百团大战   B. 台儿庄战役   C. 准海战役   D. 上甘岭战役

  • 2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 衣着丰富多彩

    B. 自驾出游流行

    C. 食物匮乏单调

    D. 上网淘宝购物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____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和平统一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 22、“两弹一星”:

    (1)成就: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___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_________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爆炸成功。

         

    ②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

       

    (2)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______,增强了我国的______,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 2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陆续设置了一些特区。从最初设置这些特区的示意图来看,下面的四个选项中与其它三项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   )

  • 24、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 25、拨乱反正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________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1980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_____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1981年,中共__________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 26、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高潮。

  • 27、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 28、________ 年,我国政府编制了一五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就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1951年,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953年_________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 30、三大改造的完成:

    (1)概况:到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的转变。

    (2)意义: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_____

    (3)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_____、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新中国成立于哪年哪月哪日?它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 32、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道路决定命运,实现中国梦要继续走好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第一次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是在哪次会议?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习近平在大会报告中指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什么内容?

    (2)精神凝聚力量,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抗战时期的空前危难激发全民族的爱国力量,人民群众积极为抗日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请列举重庆人民在后勤保障方面为抗战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

    (3)力量汇集智慧,凝聚中国力量就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实际情况,党和国家确立了什么基本制度来解决民族问题?这一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什么精神?

  • 3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怎样的?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次运动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

     

     

    年份

    粮食(百万吨)

    棉花(百万吨)

    煤(亿吨)

    钢(百万吨)

    1952年

    163.42

    1.3

    0.66

    1.35

    1957年

    195.05

    1.64

    1.31

    5.31

     

     

    (3)材料三中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与1952年相比,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4)材料四中的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