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为我国的原子能工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 )
A. 钱三强 B. 邓稼先 C. 钱学森 D. 王进喜
2、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3、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下列属于这些范围的“改变”有
①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②政企职责不分
③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④实行经营责任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后来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 合作共赢原则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不结盟政策
D. 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
5、“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为你衔来一枚橄榄叶/鸽子在崇山峻岭飞过/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愿你永远没有忧患/永远宁静……这是儿女们心中期望的歌。”这首歌中的“生日”是指 ( )
A.10月1日
B.10月8日
C.9月22日
D.9月24日
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对其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B.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C.是中国深化改革的行动指南
D.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指导思想
7、彭德怀曾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下面战役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的是
A. 百团大捷 B. 平型关战役 C. 渡江战役 D. 上甘岭战役
8、著名历史学家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作‘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材料中邓小平“打破禁忌”的论断
A.促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促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推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D.引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1976年4月4日,山西坞城路三局机电队共青团员王立山,在天安门广场写下了《扬眉剑出鞘》的名作。诗中写到:“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豺狼”是指( )
A. 江青反革命集团 B. 林彪反革命集团 C. 国民党反动派 D. 帝国主义国家
1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方针是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科学发展观
C.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一国两制”的构想
1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豆腐票”、“粮票”、“布票”、“肉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像现在的“股票”、“汇票”、“支票”流行起来。这说明( )
A.计划经济阻碍社会发展
B.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
C.城市体制改革效果明显
D.我国工农业发展迅速
12、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抗美援朝的胜利
13、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表明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中美关系已经没有任何障碍
14、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关于下图人物的事迹,描述正确的是( )
A.使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
B.改善河南兰考县的自然风貌
C.被称为解放军的好战士
D.作为战斗英雄壮烈牺牲
15、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决定把习近平 写入党章。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A. 毛泽东思想
B.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科学发展观
16、导致下图中B到C段历史现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实施“一五”计划
C.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文化大革命”
17、某班开展以“一场深刻的工业化建设(1953~1957)”为主题的课堂讨论。据此判断,他们讨论的是
A. 解放西藏
B. 土地改革
C. “一五”计划
D. 三大改造
18、1990年以后,上海浦东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上海浦东属于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开发区
D.沿海经济开放区
19、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
20、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歌词中的“大会”是( )
A.中共七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九大
D.十三届二中全会
21、根据以下三幅图片所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表格:
图片 | 宗教 | 创始人 | 创始地点 |
图片一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图片二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图片三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22、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了________,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3、填空题
(1)图一中的人物是在_____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之一,他的名字是_____。
(2)图二中的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这一事件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________,消灭了地主阶级,_______成为土地的主人。
24、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____________”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__写进党章。
25、1949年通过的《___________》,确定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1954年通过的《___________》,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6、下图反映的历史事实是:_____发生在_____年,看到此图,你有何感想?
27、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的转变。
28、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_______规定》,要求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29、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________”战略布局,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30、下图会议上通过的文件是__________。
31、新中国的建立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重大事件是什么?毛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了什么?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伟大的战略转变”重大会议?本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2)为确保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领导,江泽民就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提出了哪些思想?
(3)科学发展观是在那一次会议中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4)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提出哪一重要思想概念?
32、改革开放的五个经济特区: 。
33、根据提示信息列出相关内容:
A.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
B.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
D.标志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E.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历史人物:
34、近代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救亡图存的探索从未停止。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说出李鸿章代表的洋务派选择自救的方式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梁启超在其《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法内容: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废八股,开办新式学堂;训练新式军队等。
材料三:1912年,“民国”取代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2)阅读材料二,写出梁启超代表的维新派的核心主张。依据材料三并联系所学,指出“民国”取代“帝国”的历史事件并说出它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3)结合所学,说出陈独秀所说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此主张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有怎样的意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