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
B.《社戏》的作者是鲁迅,字豫才,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呐喊》。
C.《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D.《傅雷家书》作者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也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
2、下列书写及加点字的注音都有误的一项是( )
A. 窈窕(tiǎo) 俨然(yǎn) 篆章(zhuàn) 翕忽(xī)
B. 悄怆(chuàng) 垂髫(tiáo) 壬戌(xū) 寤寐(mèi)
C. 二黍(shǔ) 罔不(wǎng) 蒹葭(jiā) 邑人(yì)
D. 清洌(liè) 俶尔(shū) 阡陌(mò) 间隔(jiān)
3、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并怡然自乐 似与游者相乐
B.佁然不动 尝贻余核舟一
C.俶尔远逝 窈窕淑女
D.卷石底以出 苏、黄共阅一手卷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虽有嘉肴(即使) B. 不知其善也(代指“道理”)
C. 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 D. 然后能自强也(句末语气词)
5、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说说“青山横北郭,山水绕东城”中“青”、“白”、“横”、“绕”四字的表达效果。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树梢树枝树根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2)兼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
(3)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冥有鱼》中,写鹏鸟要飞到南海时飞翔状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填空
(1)《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夫人写给________、________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______到______年六月。
(2)无论从事什么职业,_________________是第一位的。
(3)这是一部充满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家训。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娘子关上看飞泉
梁衡
①娘子关,雄踞在太行山东侧,正当晋、冀两省的交界。史载唐太宗之妹平阳公主曾奉命驻兵于此,创建城关,故而得名。盛夏七月,我们一行数人出平定县城,驱车九十里前来造访。
②我们先去看玉龙泉,泉已修一电厂,用此水来发电。过去喷水的玉龙头已不复见,只见一处很大的泉口,上加石盖,盖的东西两侧各留六孔。水从泉眼内向上喷出,直顶石盖,然后向两边穿孔而出,汇入一个大池中。我们站在石盖上,脚下砰砰然如立鼓面。水池中建有石舫,舫边另有一个石条砌就的大游泳池。难得的是这急喷横流的大水却无一泥一沙,一池碧波清若空无,这时一群顽童正在池里嬉水,他们一丝不挂,来去翕忽,宛若游鱼。
③娘子关的泉眼有一百多处,最壮观的当数水帘洞泉。我们转过一个山崖,只见对面山嘴上一挂飞泉飘然而下。这时人恰好与飞泉的半腰相齐,隔岸平视,看个正好。那泉后的山石在流水的浸润下满是苔藓、葛藤,一层叠一层,厚重、滑腻,像一幅墨绿的挂毯。那飞泉白光一闪,当空划破厚重的浓绿,散成一挂珠帘,轻轻贴着石壁垂下来;又像是一轴素绢,靠着绿壁,浴着艳阳,时舒时卷,楚楚有情,就专等谁来作画题诗了。我看着看着,忽而心里不知足起来,就攀藤附葛,向谷底探去。同伴们直喊使不得,但我哪顾这些。谷底多巨石,光滑、圆润、洁白,是上游洪水冲下来的,其状如卧牛、奔象、驯羊、飞马……而深谷两峰的石壁却另是一种奇观:石形或凸或凹,石面若松针杂陈,若蜂窝相叠,石色又似白似黄,不能确指,一起构成这面千奇百怪的大浮雕。这时谷底细雾蒙蒙,仰观山岩、飞泉,如面纱相遮。我想,抽象派的艺术家,要是站在这里指石壁而言,说这是人、是兽、是车、是马,是田园村舍,你是不能完全否认的。原来这也是一种钟乳石,不过桂林的钟乳石经大水浸蚀,成柱、成林;这里的经湿雾浸润,成线、成丝。那好比是一座园林,这却如一个盆景,各得其妙。当地群众叫这种石头为上水石。石多孔,取一块置浅水盘中,水可徐徐升到石巅,若再撒些豆、麦、花籽于上,则可发芽抽绿,移青山绿水于案几之上,使室内春意盎然。
④到谷底现飞泉,不仅能默察其细微,还可领略其声威,仰望蓝天一线,两山壁立,谷中激流湍急,虎啸雷鸣。水帘后深草茂树,不知其底。传说那里面有个神仙住过的老君洞。我突然记起县志上的一首明人题咏:“娘子关头水拍天,老君洞口赤霞悬。惊雷激浪三千丈,洞里仙人不得眠。”稍近帘底,水烟雾气,缠臂绕腿。我大着胆子靠前几步,大珠小珠,立时劈面盖顶。这时仰观水帘,真是银河泻地,云翻水怒。⑴苏东坡观庐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我看这娘子关飞泉堪称“远似淑女近如虎”。我喜滋滋地淋了一身水,退坐在远处的一块大石头上。我细品着这水,她是泉,但又不是一般的涓涓细流;是瀑布,但又不是泥沙俱下的洪水。她从山顶进石而出,又飘飘落下。黄河滚滚没有她这样妩媚,长江浩浩没有她这般激越,那排空的海浪又没有这样俊美。她豪爽、多情、开朗、大方,把大把的珍珠悬空撒下,摔得粉碎,然后又在谷底,掬拢成一泓清潭,再转山绕石,悠然而去。空谷独坐,我吸着湿润润的雾,听着水在石上弹奏的歌,看着水珠在阳光中幻成的五彩的霓,任清泉在我心头静静地淌。山顶上伙伴们已招手催行了,我却一片痴情,好像对这水还有许多未说完的话。
⑤回来的路上,我问一位水利工作者,才知道这方圆几百里都是石灰岩山区。石间缝隙甚多,地面水全渗到了地下深处。太行东来,到这关前骤然下降,地层错动,于是那些经石间千过万滤的清清流水,便一起被挤出地面。这关上关下到处是大泉小水,有的老乡在家里搬起一块石板便可汲水呢。⑵这大概就是“蓄之既久,其发必速”的道理吧!
(选自《山川如我》)
【理清“所至”】
【1】阅读文章,在下方横线上补充作者游览水帘洞泉时的游踪。
转过一个山崖——________——到谷底——稍近帘底——靠前几步——________
【关注“所见”】
【2】品味下面语句,分析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那飞泉白光一闪,当空划破厚重的浓绿,散成一挂珠帘,轻轻贴着石壁垂下来;又像是一轴素绢,靠着绿壁,浴着艳阳,时舒时卷,楚楚有情,就专等谁来作画题诗了。
【3】观点交锋。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对话。
小文:作者在写了水帘洞泉以后,为什么又写谷底巨石、两峰的石壁呢?我觉得有点多余。
小诸:我觉得不多余,作者这样写,是因为:___________
【体悟“所感”】
【4】“所感”是游记的灵魂。请结合内容,体悟画波浪的两句话中所蕴含的情味。
(1)苏东坡观庐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我看这娘子关飞泉堪称“远似淑女近如虎”。
(2)这大概就是“蓄之既久,其发必速”的道理吧!
9、请以《 真好》 为题作文。
要求:(1)认真审题、补题,巧妙构思、精选材料,流畅成文。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结构完整,细节饱满,语言力求生动,规范,最好有景物描写,有感染力,详略得当。利用各种写作技巧把自己的写作特色充分展示出来。严禁抄袭和套写,600字以上。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名人除外)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