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一句是( )
A. 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
B. 《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了无数观众,它成了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
C. 6月1日晚,搭载400多人的“东方之星”游轮在长江湖北监利段沉没。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令人无法接受。
D. 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迸(bèng)溅 酒酿(niàng) 伶仃(dīng) 摩肩接踵(zhǒng)
B.凝(nín)望 狭隘(ài) 鄙(bí)薄 盘虬(qíu)卧龙
C.婆娑(suō) 深邃(suì) 伫(chù)立 独占鳌(áo)头
D.旁骛(wù) 解剖(pōu) 亵(xiè)渎 虚与委蛇(shé)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两栖/膝盖 龟裂/龟寿延年 B.门框/眼眶 脑壳/金蝉脱壳
C.归省/省份 下载/风雪载途 D.晦暗/后悔 安塞/塞翁失马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让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逐渐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去掉“让”)
B.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干预、预防和处理的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将“处理”与“干预”对调)
C.汉语取代8语成为韩国第二外语的原因,是因为韩国人意识到中国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去掉“的原因”或“因为”)
D.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往往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健康发展。(在“经济”之后加“能否”)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引①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进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刘禹锡被贬南方期间。引,古代的一种文体,有序奏之意,即引子、开头。
【1】诗歌第一、二句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等意象,渲染了____________的氛围。
【2】有人说“孤客最先闻”中的“最”字用得好,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腹有诗书气自华,根据你的积累填写下面的诗句。
(1)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2)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3)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7、名著阅读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虽然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________。
(选自《傅雷家书》)
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横线处填入哪一句更为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1)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2)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生物迁徙,寻找心中的诗和远方
①高晓松说,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我们常常为了理想去远方,但又为了亲情重回故里。我们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地走着同一条路,成为一直在路上的迁徙者。迁徙,已经成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态,甚至在1990年的时候,联合国为了更好地保护迁徙者的权益,通过了《保护所有移徙工人及其家庭成员权利国际公约》,并在2000年确定将每年的12月18日作为国际迁徙者日。今年,我们将要度过第18个国际迁徙者日。
②我们为了理想奔波迁徙,很多其他生物也是一样,它们也有着自己波澜壮阔的迁徙盛举。那么,它们的迁徙又是为了寻找些什么呢?
③所谓迁徙,简而言之就是从一处搬到另一处,泛指某种生物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生物的迁徙皆是外界环境的压力导致的,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的选择。冬天来临,气温骤降,没有充足的食物供应,而它们又没有其他办法,比如冬眠。于是只好选择逃离,待到山花烂漫、气温回暖时再迁回来。所以,生物迁徙便是为了寻找更加适合生存的环境,或是充足的食物,或是舒适的气候,或是利于繁殖的条件。
④迁徙的定义里有一条很重要的注解,即所谓迁徙是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也就是说它们并不是随遇而安,而是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对于生物如何确定它们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了好奇。科学家认为,迁徙生物都有其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最近还有研究认为动物可以感受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很多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候鸟是一种典型的代表,候鸟在长距离迁徙时,大脑能记录下每一个特殊地点的磁场特征,将它们之间的距离、方向信息组合在一起,绘制了一张精准的“地图”,据此找到到达各个目的地的飞行路线。然而有趣的是,有科学家发现,即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途进行迁徙,也就是说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了它们,它们生来便知道自己该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
⑤气候条件的改变,是驱动生物迁徙的根本原因。而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平均气温升高了0.4~O.8℃。这会如何影响生物的迁徙呢?很多动物之所以选择迁徙是为了逃离冬天的寒冷,温度升高对它们似乎是有利的。有科学家通过实验模拟,发现气候变化短期内确实可以增加黑脸琵鹭的越冬区,然而到2080年,3个最适宜黑脸琵鹭的越冬区可能严重缩减,它们只能选择移动越冬区。然而,越冬区并非是想移动便移动那么简单的,很多地理屏障会阻碍生物的迁移,导致它们无路可走。还有另一种情况,那便是生物更需要的是较低的温度,比如鱼类。气候变化影响海水的温度,很多鱼类选择逃离赤道附近的热水域,向更冷的水域移动。由于气候变化,北关水域中超过70%的海洋物种的栖息地发生了变化。更骇人的是,科学家通过分析,发现如果不阻止气候变化,34%的动物,57%的植物,将失去一半甚至更多的生存区。
⑥科学家说,迁徙是生物对恶劣环境的集体逃离,是对生存压力的妥协,是不可不做的选择。然而,对这些迁徙者来说,行万里迢迢之路,看不一样的风景,或许也是在找寻它们心中的诗和远方吧。
【1】阅读全文,说说关于生物迁徙,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说明。
【2】文章第②段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请从说明方法角度分析加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候鸟是一种典型的代表,候鸟在长距离迁徙时,大脑能记录下每一个特殊地点的磁场特征,将它们之间的距离、方向信息组合在一起,绘制了一张精准的“地图”,据此找到到达各个目的地的飞行路线。
【4】第⑤段中画线文字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9、题目:最好的我们
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