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长春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依次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许多有关他的脍炙人口的故事,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

    B.“智多星”吴用与一伙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一打祝家庄”。

    C.梁山好汉秉承着忠义堂外杏黄旗上写着的“匡扶正义”宗旨,疾恶如仇,劫富济贫。

    D.袭人得知宝玉将与宝钗成婚的消息后病倒在床,在宝玉娶亲之时,袭人大叫着:“宝玉,宝玉,你好……”就悲惨死去。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非友好关系是双方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B.父母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我们应当学会感恩。

    C.教育部门及各级学校立下海誓山盟,严打网络乱象,还青少年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D.这篇小说构思新颖,匠心独运,情节起伏跌宕,吸引着众多的读者。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光溢彩的重庆洪崖洞依偎在长江边,令人叹为观止

    B.秋风中叶子簌簌而落,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C.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D.那些书皮五光十色的侠怪小说,渐渐变得无人问津。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那天晚上,他父亲来拜访我的父亲,走时一副面红耳赤,义愤填膺的样子。

    B. 今天的晚会上,这两位著名的“老戏骨”首次同台演出,配合得天衣无缝

    C. 在这新的征途中,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去勇敢拼搏,奋力前行。

    D. 学成一门专业是艰苦的,不可能一朝醒来就宣称自己大彻大悟,已掌握了这门学问。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笔,写出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令他上下追寻。

    B.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一唱三叹、回环反复的美感,还有深化意境的作用。

    C.“宛在”一词在诗中反复出现,形象地写出美好事物可望而不可即的朦胧缥缈之感。

    D.诗歌每章开头以景起兴,利用蒹葭、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

    2“白露为霜”到“白露未已”的变化在诗中有什么寓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亲山亲水有亲人。(贺敬之《回延安》)

    (2)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

    (3)凄神寒骨,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4)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参差荇菜,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色和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子衿》中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1954年10月2日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以上选文中的父亲是__________(人名),选文出自《__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________________

    我不认识的走过来的那个人没有停步。

    一片影子挡住去路,那个吹着口哨的青年,把右手举得高高的,手上捏着一枝碧绿的青草,正向我微笑。

    “来!给你——”他将小草当珍宝似的递上来。

    我接住了,讶然地望着他。然后忍不住笑了起来。“对,微笑,就这个样子,嗯!快乐些……”他轻轻地说。

    说完他拍拍我的面颊,将我的头发很亲切地弄乱。眼神送过来一丝温柔的鼓励,又对我笑了笑。

    然后,他双手插在口袋里,悠悠闲闲地走了。那是我到美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

    小草,保留了许多年才找不到了,连名宇都没有法子知道,他的脸在回忆中也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也没有法子忘记他。

    很多年过去了,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一笔可以归还的债:将信心和快乐传递给另一些人。将一份感激的心,化作一声道谢,一句轻微的赞美,一个笑容,一种鼓励的眼神……送给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

    我喜爱生命,十分热爱它,只要生活中一些小事使我愉快,活下去的信念就更加热切,虽然是平凡的日子,活着仍是美妙的。这份能力,来自那枝小草的延伸,将这份债,不停地还下去,就是生存的快乐了。

    1“他将小草当珍宝似的递上来”中“珍宝似的”表现了青年怎样的态度?

    2“我”接过青年递过来的小草,先“讶然”后“忍不住笑了起来”,说说“我”的心理变化。

    3文章的末段的“这份能力”具体指什么?(用原文回答)

    4作者觉得欠了这陌生人的债是可以归还的,她将以怎样的方式归还呢?

    5作者从青年送小草这件事中透视到了一个人生的哲理,这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请把原句摘录下来。

    6为什么作者认为“将这份债,不停地还下去,就是生存的快乐了”?请结合文本概括回答。

    7试着给文章拟写一个小标题。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守望是母亲起早贪黑操劳的背影,守望是老师头上新添的白发,守望更是你孜孜以求的梦想。守望亲情,守望责任,守望未来……守望是信念,是坚守,是期盼。有些东西是需要用一辈子的时光去守望的。也许,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是每一个守望都能圆满;但是有了守望,生活就变得深刻,心灵就变得充实。在守望中,我们拒绝诱惑;在守望中,我们执着追求;在守望中,我们走向成熟……

    请以“守望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②补充完整题目后再写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