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类。
B.《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三篇课文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的代表作有《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机器人系列》等。
D.“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
2、同学们在网上收集了四幅以“自强不息”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字体属于篆书,古朴均匀,体正势圆。
B.字体属于楷书,形体方正,刚健坚劲。
C.字体属于隶书,横平竖直,古朴典雅。
D.字体属于草书,笔意纵横,潇洒流畅。
3、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在选择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学校时,既想报清华大学,又想报北京大学,总是见异思迁。
B. 4月20日台湾花莲县连续发生4次地震,但因居民们对地震早就麻木不仁,所以并未惊慌失措。
C. 张先生如往常一样漠不关心地上网核对前一天下午买的五注双色球机选号码。
D. 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4、下列标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教育改革的号角刚刚吹响,贵港市教育局一马当先,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排。
B.许多孩子刚摆脱尿布就开始摆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其热衷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C.每当日薄西山,林中的鸟儿便销声匿迹;旭日东升时,密林中又嘈嘈杂杂。
D.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天衣无缝。
5、西归绝句(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诗人原序:“得(李)复言.(白)乐天书。”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元稹自唐州(今河南唐河县)奉召还京途中。元和五年作者被贬为江陵府(今湖北江陵)士曾参军。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
【1】此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作简要分析。
【2】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生动的语言对第四句的内容加以描述。
6、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①万籁此都寂,________。
②________,寂寞沙洲冷。
③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呐喊,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济世情怀。
④韩愈《马说》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
7、小文读完八年级下册的某部名著后颇有感慨,将董卿的“也许我们不会妄自尊大,但是却也难免会偏激、狭隘、盲目,甚至极端。我们要多么努力,才能克服这些人类的局限。”这句话写在了这本书的扉页上,你推测是下列哪部书?请结合括号中人物的相关经历说明理由。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 B.《傅雷家书》(傅聪) C.《苏菲的世界》(苏菲)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戏》(前文)
①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②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不去见见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的跑到什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喤喤的响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
③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这所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
④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朋友的声音道,“究竟怎的?”我回过脸去,原来他也被我带出来了。我很诧异的说,“怎么总是走,不答应?”我说,“朋友,对不起,我耳朵只在冬冬喤喤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
⑤后来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否则便是我近来在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了。
⑥第二回忘记了那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捐而谭叫天还没有死。捐法是两元钱买一张戏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我买了一张票,本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天不可不看的大法要了。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冬喤喤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但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点钟才出去,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连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小在我的左边的一位胖绅士。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⑦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候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这台上的冬冬喤喤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以十二点,忽而使我省悟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街上除了专等看客的车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了,大门口却还有十几个人昂着头看戏目,别有一堆人站着并不看什么,我想:他们大概是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的,而叫天却还没有来……
⑧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
⑨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他,即使偶而经过戏园,我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⑩但是前几天,我忽在无意之中看到一本日本文的书,可惜忘记了书名和著者,总之是关于中国戏的。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也自有他的风致。我当时觉着这正是说了在我意中而未曾想到的话,因为我确记得在野外看过很好的好戏,到北京以后的连进两回戏园去,也许还是受了那时的影响哩。可惜我不知道怎么一来,竟将书名忘却了。
⑪至于我看那好戏的时候,却实在已经是“远哉遥遥”的了,其时恐怕我还不过十一二岁。(课文由此开始)
【1】本文是社戏原文的开头部分,写“我”成年后两次看戏的经历,联系课文那次看社戏的过程,请指出这几次看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2】请赏析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1)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提示: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
(2)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从炼字和词性角度赏析)
【3】《社戏》选入中学教材后删去了“我”成年后在剧场看中国戏的两段经历,阅读这些删去的文字再联系教材内容,思考作者通过写不同的看戏经历,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思?
9、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文。本文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为我们全方位地展示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假如你是图书馆里一本被借阅的书,是路边的一个小报亭或一辆共享单车,甚至就是居民楼下的一棵树……
你会有怎样的经历?又会看到怎样的社会人生呢?请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恰当运用表达方式,字数不少于600字。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