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物的描述,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也没想到你会这么……这么酸臭,”他想了想,才找到这个比较温和的字眼。“你”是( )
②这个钢铁一般的人的形象,他那冷静沉着的态度,坚决的不容分辩的声调,时常使那些挥舞着的手枪重新插进枪套里去。“他”是( )
③骑在马上的彼得留拉匪徒并不打算收住他的军刀,他俯着身子顺势在这( )的长着淡黄色头发的头上削了一刀。
A.杜巴瓦 朱赫来 保尔 B.杜巴瓦 保尔 谢廖沙
C.冬妮娅 朱赫来 谢廖沙 D.冬妮娅 保尔 保尔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这道题我给小明讲了好几遍,可他还是执迷不悟,做不出来。
C.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D.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3、下列词语中字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 )
A.窈窕(yáo) 犬牙差互 轻歌慢舞 归省(xǐng)
B.愐怀 强(qiǎng)词夺理 名符其实 蓦(mù)然
C.龟(jūn)裂 人情事故 销声匿迹 驰骋(chěng)
D.两栖(qī) 纷至沓来 不修边幅 卑鄙(bǐ)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寒噤/不禁 苍劲/使劲 一沓/纷至沓来
B.抟摇/传说 辚辚/鱼鳞 拜谒/怒不可遏
C.分内/分解 腈纶/眼睛 喝叱/嗤之以鼻
D.蠕动/儒雅 鲦鱼/洗涤 砾石/砥砺前行
5、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仿照第一、四两节的内容概括形式,各用一个短语概括第二、三节的内容。(每个短语不超过5个字)
第一节:秋风破屋图 第二节:________ 第三节:_______ 第四节:遥想广厦图
【2】第一节画线诗句中“飞”“洒”“挂”“飘转”等系列动词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象?
【3】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结合全诗内容,说说杜甫是一个有着怎样情怀的诗人。
6、默写。
(1)吏呼一何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者且偷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明登前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壕吏》中最能写出战争导致民不聊生的结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走进名著,根据要求作答。
(1)选择:傅雷通过(______)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指导。
A、当面教诲 B、电话 C、书信
(2)在1954.3.24上午的一封家信中,傅雷表明了自己生活的准则:
(_______)第一 、(______)第一 、(_________)第一。
8、小明和你阅读一篇游记,你们边讨论,边做旁批。完成下面小题。
初游燕子矶
陈白尘
我是个俗人,不懂得风雅。活了七十四年,很少游览名山大川。但有一次例外,便是五十八年前,我独自游览了南京东北郊的燕子矶。
一九二四年,当时的东南大学将在暑假招收一批学习班学生,不拘学历,学宿费也不贵。这征得父亲的同意,我便以初一结业生的资格混迹于东南最高学府之中了。我的“醉翁之意”自然不在学习,而是以廉价的宿舍作为我“旅游”的“宾馆”。既然是俗人,便不会到石头城上、乌衣巷口去怀古,更不曾去栖霞看枫叶饮酒赋诗……
这时我突然听到了脚步声。一回头,上山的原来是拉我来此的那位人力车夫。
“好玩么?”他似乎随便地问我,并且笑笑。
“好!”我有点惊奇,心想:他也有此雅兴?便反问:“你也上来看看风景?”
“ 哎,”他没有正面回答我,却说道,“没什么好玩的,快去三台洞吧!”
我微感不快,他偷偷地跟着我上山来,是怕我不给奉资从小路逃走么?还是怕我耽他太多的时间,不愿等候呢?总之,把我一生中难得的雅兴冲散了。我便跨下崖石,悻悻然下了山。
沿着幕府山,从头台洞、二台洞一直游完了三台洞。他一路上再没催促过我,而且把有关这三个洞以及那“铁索链孤舟”的故事都如数家珍地讲给我听。我们感情接近了,一起在三台洞喝了茶,吃了点心。返回的路上,他的腿脚也欢快得多。再经过燕子叽时,他停了车。
“怎么?”我问。
“你不再上去玩玩么?”
我笑了笑以示感谢,说:“天不早了,回城吧。”我也想赶回东南大学食堂吃晚饭。
突然,他问:“少爷,你为什么单身一人出来游玩?”
我怎么回答呢?学习班里同学数以百计,确实没交上一个朋友。勤奋好学的人年岁都较大,不大注意我这十六岁的娃娃; 二十岁上下的青年也不少,但男的多纨绔子弟,女的么,我还没有勇气去接近。我那时确实是孤独、甚至孤僻的。我只好回避问题,反问他:“一个人不能出来游玩么?”
“哎呀!”他回过头来对我笑道,“少爷,你刚才可吓死我了!”
我大吃一惊,问:“为什么?
他又回头笑笑,说:“你没看见山上那块木牌子?……”
那块劝人猛回头的牌子我是见过的。突然,我精神上受到然一击,满脸发烧,说不出一句话来……
五十八年过去了,惊心动魄的事经过不少,但至今难以忘怀那位四十上下、纯朴憨厚的车夫。我虽然当时并不曾有过轻生的念头,却第一次从他身上感到劳动人民无私的爱!
南京的冬天是阴冷的,但一想到在南京认识的这第一位朋友,我身上总感到温暖。
小明的批注:开篇即自道“俗人”,后又反复提及。“俗”既指不懂游山玩水、怀古赋诗、触景生情的风雅,也暗含不能洞察人情的稚嫩。
【1】如果用圈点的方法在画线句中点出一个关键词,你会点哪一个?为什么?
这位车夫真有意思,我想他当时催促作者的表情一定是(紧张而急切)的,因为他担忧作者的安危。
【2】读到重返燕子矶车夫询问作者是否需要再游玩时,你也想画表情。请概括你想画的车夫表情并说明理由。
【3】随着游踪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变化了。你和小明跟着作者的足迹体会了作者的心情。
登上燕子矶,___________________→跨下崖石,悻悻不快→沿着幕府山,游完三台洞,___________________→归途交谈,心生感动。
9、题目:最美一刻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