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缄默(qiān) 窈窕 风雪载途(zǎi) 叹为观止
B.阡陌(mò) 幅射 戛然而止(gá) 惊心动魄
C.篁竹(huánɡ) 震撼 挑拨离间(jiàn) 招摇撞骗
D.彷徨(pánɡ) 狡辨 销声匿迹(nì) 出类拨萃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中庸》所谓“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
B.今年春晚筹备时间短,节目变动大,呈现出强烈的“定制”色彩:主旋律、流行、传统文化等各种必备元素杂糅,遭到网友的各种吐槽。
C.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序篇,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D.“厉害了,我的国”这部大型纪录片,全面展现了过去五年中国在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和军事现代化等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3、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诗经》列为“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B.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 《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 《卖炭翁》《送友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都是唐朝的。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 《社戏》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反映童年生活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
C.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时曾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刘禹锡被后世之人合称为“刘柳”。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民歌。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甲)舟中读元九诗①
(唐)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乙)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②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①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五个月前贬通州。②本诗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消息时写的。
【1】对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首诗内容相近,都描写诗人怀念朋友,孤灯独坐,夜不能寐的情景,抒发了一种凄苦悲凉的感情。
B. (甲)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情境,表达了诗人思念中的凄苦心情和被贬的人生凄凉。
C. (乙)诗移情入景,以悲凉的心境观景,诗人笔下无焰的“残灯”、摇曳不定的“灯影”都流露出诗人的悲伤之情。
D. (乙)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只以神态描写就尽显诗人听闻友人遭贬谪后的震惊不安和担忧。
【2】如何理解两诗中的“逆风”和“暗风”?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蒹葭采采, 。(《诗经·蒹葭》)
② ,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③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其五)》)
④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⑤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⑥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写农家社日将近的句子是“ ”。
②杜甫在《春望》中用“ ”一句写出了将士因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7、阅读下列选段,回答问题。
这是她最喜欢的地方。在这离车站一俄里的地方,在旧采石场的荒芜的洼地里,有几个泉源往外喷水,现在汇成了三个活水湖。她听到下面湖边那里有拍水的声音。她抬起头来,用手拨开树枝,探身往下看:一个晒得发黑的弯着身子的人正在用力从岸边往湖心游去。她只能看见这个游泳者的浅黑色的脊梁和乌黑的头发。他像只海象一样用各种各样的姿势游泳。由于强烈的阳光,他眯着眼睛,伸开两臂平放着,身子微微弯曲,静静地躺在水面上。
她放开树枝,自己觉得好笑,她想着:“这样太不雅观了。”于是,她又开始读她的书。
(1)选文中“她”指的是 ,“他”又指的是 。
(2)名著中这一部分美好纯真的感情,最终为什么以分手而告终?请简要说说。
(3)《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和选文中的“她”,这两位女性形象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请选择一位说一说。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羽衣
(1)讲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细看儿子已经垂睫睡去,女儿却犹自瞪着坏坏的眼睛。忽然,她一把抱紧我的脖子:“妈妈,你说,你是不是仙女变的?”
(2)女儿的问话充满童真和稚气。我真的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但这句问话却像一把无形的钥匙,开启了情感与记忆的箱箧……
(3)许多年前,那时我自己还是小女孩,我总是惊奇地窥伺着母亲。记忆中母亲晒箱子的时候就是我兴奋欲狂的时候。
(4)母亲的樟木箱子又深又沉,像一个浑沌黝黑初生的宇宙。我还记得的是阳光下竹竿上富丽夺人的颜色,怪异却又严肃的樟脑味,以及我在母亲喝禁声中东摸摸西探探的快乐。
(5)我唯一真正记得的一件东西是幅漂亮的湘绣被面,雪白的缎子上,绣着兔子、翠绿的小白菜和红艳欲滴的小萝卜。母亲一边整理,一面会回过头来说:“别碰,别碰,等你结婚送给你。”
(6)那幅湘绣后来好像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我也没有细问。但不能忘记的是母亲打开箱子时那份欣悦自足的表情,会让我觉得她忽然不属于周遭的世界,那时候她会忘记晚饭,忘记我扎辫子的红绒绳。
(7)除了晒箱子,母亲最爱回顾的是早逝的外公对她的宠爱。外公总喜欢带她上街去吃点心,而当年的肴肉和汤包又是如何好吃,甚至煎得两面黄的炒面和冰糖豆浆都是超乎我想象力之外的美味。
(8)每听她说那些事的时候,我都惊讶万分——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红烧肉和新炒的蔬菜简直就是理所当然地放在父亲面前的,她自己的面前永远是一盘杂拼的剩菜和一碗“擦锅饭”。
(9)母亲每讲起那些事,总有无限的温柔,她既不感伤,也不怨叹,只是那样平静地说着,并不想把那个世界拉回来。下一顿饭她仍然会坐在老地方吃那盘剩菜;而到夜晚,她会照例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她一直都负责把自己牢锁在这个家里……
(10)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像故事中的小织女,她们都曾住在星河之畔,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几曾烦心挂虑?她们是天神最偏怜的小女儿,她们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注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得痴然如醉。
(11)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把洁白的羽衣拍了又拍,无声无息的关上箱子,藏好钥匙。是她自己锁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
(12)女儿没有得到答案,哪肯善罢。双臂将我的脖颈搂得更紧:“妈妈?你到底是不是仙女变的?”
(13)我回过神来,却又一时愣住,我究竟是不是仙女变的,我不想也不方便告诉她什么,只胡乱应付着:“不是,妈妈不是仙女,你快睡觉。”
(14)对我的搪塞,女儿将信将疑。她听话地闭上眼睛,旋又不放心地睁开:“如果你是仙女,也要教我仙法哦!”
(15)我笑而不答,替她把被子掖好。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
(选自《张晓风经典散文》,当代世界出版社,有改动)
【1】认真阅读全文,想一想,文中“母亲的羽衣”究竟指的是什么?以此为题有什么好处?
【2】揣摩并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含义。
①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
②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
【3】精读第(6)至(8)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品味第(6)(7)两段中加点词语“欣悦自足”和“最爱回顾”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2)从第(7)段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在小时候倍受宠爱、尽享“美味”,而第(8)段中作者却说“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综观这几段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母亲”有着怎样的特点?
【4】你认为本文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9、按要求作文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流。知识的交流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情感的交流可以丰富我们的心灵;思想的交流则可以使我们变得深邃……
请以“交流”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表达真情实感,有创意,不得抄袭、套写;⑤书写正确、规范美观;⑥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