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老师开展了以“学名人笑对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围绕此次活动,班级开展了演讲比赛,下面是某同学为此次演讲准备的资料,其中与主题不相符的一则是( )
A.蒲松龄郁郁不得志之后,转而著书,写出了被郭沫若称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小说集《聊斋志异》。
B.韩信受胯下之辱,当兵又屡屡不受重用,但最终成为汉朝的开国大将。
C.唐伯虎潜心学画,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刻苦勤奋,深受沈周的称赞,渐生自满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D.贝多芬一生坎坷,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但依然坚持创作,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只要付出一个汉堡的钱,便可以得到一个作者在那段岁月所有的心思与时间。
②就算读到后来,看天还是天,看水还是水,但我们却可以构建不一样的精神世界。
③读书和旅行一样,是灵魂在别处的一次对话。
④如何拿智商来作乐?读书便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⑤我想,这就是读书的意义,它能让你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这个世界。
A. ④①②⑤③ B. ⑤①④②③
C. ③⑤①④② D. ④①③②⑤
3、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检测 衍射 泛大陆 B.膨胀 缓慢 岛屿链
C.漂移 流逝 不解之迷 D.地震 构造 天衣无缝
4、下面各项语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
B.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
C.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D.那朋友自称“勃朗队长,”要求我们和他一同登山。
5、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①。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②。
天地神灵扶庙社⑤,京华父老望和銮④。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释)①江干:江边。②阖棺:盖棺。③庙社:宗庙社稷,指国家朝廷。④和銮:天子的车驾。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交代了诗人远离朝廷的处境,其中“纱帽宽”表现了诗人无心做官。
B. “位卑”是指“孤臣万里客江干”;“忧国”是指当时金兵侵略南宋。
C. 颈联中前一句表达了诗人的美好愿望,后一句描写了京华百姓渴望皇帝在抗金上有所作为,二者其实就是天下的盼望。
D. 这首诗通篇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病骨”“孤臣”刻画了诗人孤苦无依,万分憔悴的形象。
B. “位卑未敢忘忧国”不是呼吁天下人爱国,而是在勉励自己。这是诗人对眼下压抑的形势进行的自我宣泄。
C. “出师一表通今古”仅仅表达了诗人对《出师表》的赞美之情,可见《出师表》的文学成就极高。
D. “夜半挑灯更细看”描写诗人勤奋苦读的样子,说明诗人正在用行动表明自己为国分忧。
6、古诗文默写。
(1)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关雎》)
(3)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子衿》)
(5)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6)微君之躬,________________。(《式微》)
7、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_的,“书”指的是_________。
(2)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作家_________写的长篇小说《_________》中的主人公,他的事迹鼓舞了我国千千万万的读者。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Vlog,视频博客(Video blog)的简称,是博客(Blog)的衍生产品。视频博客以影像代替了传统博客文字和图片的表现形式,以创作者(Vlogger)为第一视角,通过拼接剪辑实现个人生活记录,真实记录生活影像,展现了创作者鲜明的个性风格、生活态度以及价值理念,并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互动共享。
许多人把自己旅游、逛街、吃饭等经历都记录下来,虽然流于大众、烦琐、平庸,但是内容精华稍加提炼,表现形式略加修饰,再加上自我表演与自娱自乐,就体现出博主对普通生活和人性的洞察,能够给日常生活赋以打动观众的趣味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更进一步说,这种自带光环的“自我中心主义社交”已不囿于看与被看的情境,更获得“陪伴”与“分享”的相互需求。
从社会心理角度看,越是近乎原生态、未经滤镜修饰的真实生活,越能激发人们的窥探心理。如果这一理论成立,把私人空间置于公共视野的聚光灯下,就能够收获观众的认同与分享的满足。在这里,真实感是第一位的。Vlog拍摄者用第一视角生产内容,蒙太奇式画面剪接,情节设计自然流畅,忽略繁复后期包装,更像是绘画中素描和写的手法,这种真实的镜头更具有感染力。
社交媒体打破了地理限制与社交圈层,既是信息集散交换平台,又是情绪酝酿和释放的场所。从这个意义上说,Vlog呼应了媒体发展传播高速化、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潮流,让人们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最新信息。
(材料二)
(材料三)
Vlog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年轻群体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Vlog符合当下年轻人对“松图主义”——即个性与归属感并存的追求。因此Vlog从一开始就具有较为明显的细分倾向。以“冬瓜孙东山”的Vlog为例,作为旅游博主,孙东山的Vlog多以旅游为创作主题,记录旅游过程并进行有选择性的主观表达。精准的领域细分能够准确触达目标受众,迅速积累粉丝,保证了作品的关注度,也为之后的商业化发展打好基础。
在内容选题上,除了传统的旅行、美食、美妆等贴近个人生活且较好拍摄取材的主题外,时政类宣传也开始尝试Vlog的形式,创新的个人表达与时事新闻相结合的短视频形式极大满了人们的视听需求,也为Vlog的内容提供了新选题。Vlog可以以此为发展契机,把握好“体验”这一核心,积极探索发展与新闻结合的新形式,同时多尝试其他领域,为Vlog的选题拓宽思路。
Vlog正在开始从小众化走向大众化,但优质内容并没有随着普及而增多,大部分Vlog作品仍处在金字塔的底端。稀缺的优质内容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Vlog的发展。当前优秀的Vlog创作者都曾有专业的视频与内容制作背景,如Casey Neistat是一名专业电影制作人,井越曾担任节目编剧,竹子担任过导演、剪辑、主持,并有7年的拍摄经历。
Vlog最吸引受众的便是创作者在视频中呈现出的真实个人魅力,但在现实生活中,拥有鲜明个性、表达意愿与专业技能的人仍是少数,这也是导致优质的Vlog作品数量有限的重要原因之一。受众对于Vlog的追求不只是单纯的娱乐性,更需要有深度和质感的内容。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传统博客以文字和图片为表现形式不同,Vlog以影像为表现形式。
B.从某种意义上来说,Vlog呼应了媒体发展传播高速化、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潮流。
C.年轻群体能在短时间内对Vlog认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追求“松圈主义”。
D.Vlog正在从小众化走向大众化,大部分Vlogger拥有鲜明个性、表达意愿与专业技能。
【2】材料一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出一种,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3】仔细观察图一、图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得出的结论。
【4】Vlog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请结合材料三的内容提出一些建议。
9、题目:家的味道。
要求:写一篇字数600的记叙文,不出现真实姓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