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傅雷认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文学批评是( )
A. 《资治通鉴》 B. 《论语》 C. 《人间词话》 D. 《诗经》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寒噤(jìn) 愧怍(zuò) 瓦砾(lì) 风雪载途(zài)
B. 两栖(qī) 飞漱(shù) 粗拙(zhuō) 惟妙惟肖(xiāo)
C. 轩榭(xuān) 额枋(fāng) 蹒跚(pán) 五彩斑斓(nán)
D. 老妪(yù) 脊椎(jǐ) 作坊(zuò) 销声匿迹(nì)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几个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向小树林走去,看着这些行将就木的孩子,羡慕之情油然而生。
B.老师布置的任务,小丽总是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并且好多次都是超额完成,对于她这种阳奉阴违的做法,老师倍感欣慰。
C.警报声突然响起,老师的讲课声戛然而止,同学们秩序井然地安全撤离,这次安全演习非常成功。
D.离开几十年,今日重回故乡,已是人事全非,颇有海枯石烂之感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防止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B.全球变暖的气候导致许多地区森林火灾频频发生,其涉及的地区范围和造成的损失的程度越来越严重。
C.他们担心过多的变革会导致原来的社会格局受到破坏,原来的社会运转受到障碍。
D.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胜三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5、阅读《子衿》一诗,完成下列小题。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下列修辞手法诗歌没有使用到的一项是( )
A.借代 B.比喻 C.反问 D.夸张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重章叠句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B.由连用两句“纵我不往”可以看出诗人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C.诗歌主要笔墨用在刻划女子的动作上,如“挑”“达”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子焦灼等待的心情。
D.“纵我”与“子宁”对用,急盼之情不无矜持之态,内心复杂可见一斑。
【3】下列诗句与诗人心态一致的一项是( )
A.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B.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D.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6、古诗文填空。
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雎》中最能表达男主人公求之不得而忧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卖炭翁》中主人公因希望炭卖个好价钱而产生复杂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北冥有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___________,路遥的代表作是《______》。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1】选文第二自然段中所选的三个例子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至少说出两个理由。
【2】请根据第三段文字,概括一下什么是物候学。
物候学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有何重要作用?
【4】文中说明时间的推移,分别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
【5】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的生存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但近年不断传出某地杏花、桃花在年前就开放,某种鸟改变了迁徙、栖息习性的消息,这都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学了《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你认为在维护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方面,我们应怎样努力?
9、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总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积极向上;第二个作文题要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和姓名;书写工整、美观。
(1)
我们生活在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里,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肯定荡涤着许多情愫。团结情、奋斗情、父子情、师生情、同窗情……它们让我们记忆犹新,令我们感动,使我们震撼,促我们进步……
请以“心灵深处的那份情愫”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
有人喜欢白色的纯洁,有人喜欢橙色的温暖,有人喜欢粉色的浪漫……色彩是一种生活元素,也可以是一种生活追求。激情燃烧的火红,收获成功的金黄,茁壮成长中那一抹新绿,追逐梦想时的那一片蔚蓝……色彩是生命的体现,也可以是人生理想的再现。
请以“色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