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中的“城阙”指京城、都城长安,“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指城楼两边的高台。
B.《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C.“在抗疫的特殊时期,白衣护士把医院当成战场,赢得了人们的尊敬。”这是个因果关系的复句。
D.“母亲是我们家族中平凡而坚强的女性。”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母亲平凡而坚强。
2、下列文学常识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社戏》——鲁迅——《呐喊》
B.《桃花源记》——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
C.《关雎》——《诗经》——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小石潭记》——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3、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悄声/悄然 行辈/日行千里 挑拨离间/亲密无间
B.抉择/诀别 消失/销声匿迹 不修边幅/名副其实
C.龟裂/龟甲 相貌/相辅相成 强词夺理/差强人意
D.驰骋/招聘 狡辩/明辨是非 漫不经心/慢条斯理
4、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A.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B.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贬为永州司马后,寄情山水,写了八篇游记,史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一篇。
C. 信天游是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歌词一般由上下两句构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喻,下句道出真意。
D.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虽有佳肴》《大道之行也》分别是《礼记·学记》《礼记·礼运》中的一段。
5、古诗词阅读
(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乙)《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甲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体现出诗人所忧虑的不仅是身世之慨,更有忧国之思。
【2】两首诗都写到“风雨”,但表达的含义及思想感情是不同的,请分析。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宁不来?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4)______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有羡鱼情。
(5)一条条街道宽又平,___________,一盏盏电灯亮又明,_________。
(6)《子衿》中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二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
【1】上面这段选文出自傅雷的《_____________》,这本书主要讲的是_____________。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______的一封家信。
【2】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 )
A.随遇而安
B.艺术上要取得成就
C.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陶出茶香
潘新日
①陶,是泥的灵魂,带着三分骨气。
②端着陶制的茶碗,看着热气从滚烫的茶汤里站起身,翩然地离开,那悄然的身姿隐去,不留一丝痕迹。
③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④四爷的陶壶带着禅意,茶叶是端坐其中的佛。他是小镇里唯一着青衫、留长髯的人,踱步的姿势有民国文人的气度。茶里茶外,少不了陶的沉稳和朴实。
⑤四爷选陶苛刻,他既选制陶人,又选泥料,二者的完美结合才是他心中的理想茶具,很多时候,茶就养在他心里。
⑥五里岗的老窑口出盐油罐和粗瓷碗,茶壶需要定制,制陶的老李头成天满手黄泥坐在那里,和不同的泥坯子对话,旋转着泥巴就是他奔跑的年华。
⑦四爷静静地站在那,看着普通的泥料在老李头的手里慢慢挖空心思,直起了腰身,成为陶器,满心欢喜地和成品一起陶醉。那一刻,四爷平静的心会掠过一丝微波。
⑧制陶人总是忙碌的,从不停下手中的活和客人说话。四爷立在那儿许久才会和老李头交流他要的陶壶样式,还有草图。老李头心领神会,不停地点头。四爷知道,老李头已经懂了他的意思,壶,早已在他心里了。
⑨老李头制的壶没有款,壶底的指头印就是他的印章,这是四爷特意要的,他要把老李头的体温也带上,祖传的手艺附和着用旧的时光。
⑩壶,摆在茶几上,本身就是淬过火的尘世。
⑪开水是当之无愧的热心肠,滚烫之中含着温情,在新开的壶里游走。壶,成了它们最大的江湖。再就是茶,下到水里,打开了一个季节,打开了一座村庄,还有四爷的念想。
⑫两位老人都是懂壶的,坐下来,便开始了壶中的人生。
⑬四爷是沏茶高手,铁观音到了他手里,就被他赋予更多的诗意。老友之间斗茶,茗香可以入心
⑭老李头自不必说,那壶出自他手,每一个气孔都是熟悉的,透过来的茶香,不需闻他看得见。
⑮制陶人习惯了玩泥巴,粗糙的大手紧握着一杯香茶,倒有些生硬,心里已经有了些许赞叹,那种茶香里的幸福多少带点快意。四爷呢,总是在制陶人面前冲最好的珍藏,让制壶人艳羡不已,多了对壶的留念和感知,有了不舍和爱惜。
⑯往往此时,两个人是不谈茶的,茶,都用来品了。他们说的更多的是儿时的记忆,那些美好和他们嘴边的胡须一样,都发白了,谈起来,还津津有味,笑声里找不到一丝遗憾。老,盖不住浓浓的茶味。
⑰两个人的茶世界除了两张木椅和一张桌子,他们的唇边世界比天还大,春天的恩赐,都装在这小小的陶壶里,不知倒出了他们多少心事。
⑱两个人,一壶茶。陶,在茶水外细数春秋。茶,是陶壶里最大的隐士。
⑲我喜欢他们喝茶的样子,陶壶是他们中立的智者,茶碗成了游走的侠。人老了,但茶是新鲜的,回忆是新鲜的,甚至还有童年的趣事,几十年的事都就着茶,灌进肚子里。
⑳陶醉,人怎么能不醉? .
(选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中的四爷是个儒雅而又诗意的人,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情趣。
B.文中的“老李头”是一个专注于自己手艺的质朴无华的劳动者,他主要是为了反衬四爷的风雅。
C.在作者笔下水、壶、茶赋有人的灵性与情怀,它们互为依存,高度融合,和谐自然。
D.这篇散文语言表达很有特色,有诗意,有韵味,让人不禁置身在一种生活的美好当中。
【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陶,在茶水外细数春秋。茶,是陶壶里最大的隐士。
【3】文章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回答。
【4】“陶出茶香”这个题目有什么妙处?请联系全文,作简要赏析。
9、小作文
同学们,你的房间是怎样的?假如你有一间房间:南北长6米,东西宽3米,房间的北面墙上有一个高2米、宽1.5米的窗户,南面墙上正中有一扇宽1米的房门。家具有写字台、床、书柜、方桌各1件,单人沙发一对,靠背椅两把。
请写一段文字介绍一下自己房间。要求:①用上两种说明方法;②符合说明文语言特点;③说明顺序合理,条理清晰;④字数在150字之间。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