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家院子里的第一朵桃花次第开放,给小院带来了春天的消息。
B. 春天,小燕子从南方翩然归来,忙着寻找它们的旧居。
C. 没有春天的播种,没有夏天的孕育,哪里会有秋天的收获。
D. 他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一定要在这个山村办一所学校,让所有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愿望——这将是他一生的追求。
2、下面这段话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挪威著名戏剧家易卜生这样说过:“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这句话值得每一个人去深思,面对A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一个有担当的人,无不把社会责任扛在肩头:电子通讯巨头华为老总任正非B白手起家,担负起民族企业新兴重担;八十三岁的钟南山院士C目空一切,挂帅亲征,担负起亿万人民的生命重担;“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身体力行,D因地制宜,担负起全人类远离饥饿的温饱重担……
A.风云变幻 B.白手起家 C.目空一切 D.因地制宜
3、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省xǐng 不惮dàn 撺掇chuān 蕴藻yùn
B. 恬静tián 晦暗huì 冗杂rǒng 戛然jiá
C. 羯鼓jié 铮铮zhēn 花坞wū 霍然huò
D. 谐谑xuè 粗犷kuàng 作孽niè 屈从qū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B.刚一进入峡谷,飞驰而下的瀑布如雷霆万钧,震耳欲聋。
C.这伙人伪装成公安系统工作人员,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恶劣已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D.一个人心情低落时,一篇慷慨激昂的文章可以使他重燃信心,语文就是有这样的魅力。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每小节结尾句中的“宛”是什么意思?在诗中反复使用,有何作用?
【2】下面对《蒹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每章开头描写秋景,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
C.“宛在水中坻”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D.这首诗从一种独特的视角,多侧面地写出对意中人的强烈爱慕、反复寻觅之情。
6、诗文默写。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2)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_。《蒹葭》
(3)晏殊《浣溪沙》中将惋惜与欣慰交织,又深含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6)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7)_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7、阅读下面名著作品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出自苏联作家 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小说的主人公保尔为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人类的解放而不懈追求着。请结合作品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了。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对文中第②自然段的景物描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景象,歌颂了农民的辛勤劳动。
B.描写了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C.写美丽景色用以衬托船航行得快,表现出农家孩子划船技术的高超。
D.写航行的速度及“我”在看戏前急切而愉快的心情,表现“我”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2】对选文第③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B.语言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纯真的精神世界。
C.心理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复杂的精神状态。
D.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3】第③段中“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一句不是一般的语序,目的是( )
A.朗读时有音节感,有力。 B.强调最后的两个形容词。
C.不至于写成太长的句子,长句难懂。 D.突破老格式,进行大胆创新。
【4】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5】选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9、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炎热夏的告别;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每个人这一生都会遭遇告别,告别让我们成长,学会告别让我们成熟。告别多少有些伤感,但是告别也蕴藏着希望。每一段告別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段又一段的告别,构成了人间百态。
请以“告别”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