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陕西省西安市初二上学期二检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4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桂海潮是中国首位非军人出身的航天员,是我国空间站的首位载荷专家,是史上最年轻的航天员。桂海潮咬牙坚持8大类、200余项科目的严格训练和残酷考核,最终成功被选上执行神舟十六号飞行任务。飞向天空前,他说:“我从技能上、身体上、心理上都准备好了,我有信心迎接这次任务的挑战!”最终,桂海潮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材料说明(     

    ①我们要学会感恩,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

    ②承担责任意味着需要付出时间、精力

    ③承担责任必定伴随着获得物质回报的权利

    ④追逐梦想,要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不言代价与回报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2、从图中可以看出(       

       

    ①网络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网络扩大了公民的监督权          ④网络拓宽了民主互动渠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 3、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以下是中学生李铭的一天,请你阅读并完成下题。

    中学生李铭的一天

    早上 630

    和爷爷到公园晨练

    上午 820

    和妈妈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

    下午 315

    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

    晚上 810

    和爸爸一起看电视新闻并交流看法

    【1】感受社会生活。李铭(       

    ①陪爷爷到公园晨练,延展了自己的生活空间

    ②关心国家发展,同爸爸交流对电视新闻的看法

    ③教老人使用手机,丰富了老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

    ④在与家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了血缘关系这一社会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主动认识社会。李铭(       

    A.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相同的身份

    B.作为社会员,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在同敬老院老人接触的过程中确定了自己的身份

    D.与爸爸、妈妈三人组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社会关系“大网”

    【3】在社会中成长。李铭(       

    ①从社会中获得了丰厚的物质支持

    ②正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③通过家人的抚育和帮助,能力不断提高

    ④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积极塑造健康人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广州的小明同学计划寒假来封开旅游,他通过网络了解了封开周边的特色美景,还在网上认识了家住江口的小军同学,小军同学热情地为他解决了交通住宿等问题。这说明了(     

    A.网络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B.通过网络结交朋友是最可靠的

    C.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D.网络里的信息都是虚假的、不真实的

  • 5、“你拍下的是美丽的风景,别人关注的是哨所定位”同学们观看公益宣传片《藏在照片里的秘密》后,才知道朋友圈里分享的随手拍照片,可能会无意间泄露国家秘密。这告诉我们(     

    ①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维护国家安全②只有人民军队才是真正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

    ③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④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要不断增强防范意识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6、“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志愿者。由此可见(     

    ①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②社会关系不同,人的身份也不同

    ③社会生活异常错综复杂④拥有不同身份会影响工作和生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有这样一首诗:生活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去参加歌咏队,去演戏,去建设铁路,去做飞行师,去坐在实验室里,去写诗,去高山上滑雪,去驾一只船颠簸在波涛上……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又多么芬芳。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     

    ①要主动承担起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

    ②要不断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

    ③应当更重视自身发展,尽力追求荣誉

    ④要关注社会发展,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2023年4月15日,苏丹多地发生武装冲突。我国立即制定紧急计划,部署军舰及运输机,在最短的时间将1500多名中国同胞安全撤离。我国在撤侨过程中的速度、效率、安全性等方面的表现再次震撼世界。这表明(     

    ①我国重视在外中国公民安全②我国已经拥有世界最先进军队

    ③我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④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正日益增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9、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     

    A.和解

    B.调解

    C.诉讼

    D.仲裁

  • 10、一支由“居委会+中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小组走进社区,向居民宣传反诈骗知识,推广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提高居民的防诈骗能力,减少不必要的财产损失。中学生志愿者的行为(     

    A.有利于增强自我防范,促进网络健康化

    B.能够影响他人,共建文明有礼社会风尚

    C.能够推广安全教育,杜绝居民遭遇诈骗

    D.有助于服务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 11、在东北多地遭遇强降水之时,一段四平市梨树县孟家岭镇发大水了,庄稼全淹了这下全完了的视频引发关注。经警方核实,当地并未发生汛情,而是网民李某某为吸引关注,对多年前外省洪灾视频进行剪辑、拼接、配字后发布的不实信息。目前,警方已对李某某处以行政拘留3日的处罚。请完成下面小题。

    【1】李某某的行为(     

    A.是民事违法行为

    B.正确行使了言论自由和权利

    C.是行政违法行为

    D.是一般违法行为,应受刑罚处罚

    【2】这一案例警示我们(     

    ①法不可违②遵守社会规则只能靠他律

    ③网络无限,自由有界④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2、在生活中有许多规则,如“禁止乘客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严禁酒后驾车”“一米线”规则等。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则,因为(     

    A.我国法律严谨细致

    B.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C.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

    D.人们的行为都是不自觉的

  • 13、中学生小林在放学时,看到离校门口不远的巷子里有人在抢劫过路的中学生,他默默记下了这些人的体貌特征并报警,在警察到来之前,他悄悄站在校门口隐蔽处提醒同学们不要走那条巷子。小林的行为启示我们(     

    ①遇到违法犯罪,必须勇敢斗争,不计代价

    ②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③要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力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④要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尽可能帮助他人免遭不法侵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4、作为全国埃博拉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广东确定了27家定点收治医院及3家病例筛查检测机构,制定了医院感染防控预案。但在防控过程中,有个别人故意隐瞒自己的病情,不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进行隔离治疗。对上述个别人的做法,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A.公民有人身自由权,可以不接受隔离

    B.这种做法可以减轻国家和社会的负担,减少社会恐慌

    C.这种行为会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D.是否到医院治疗是公民个人的自由,任何人不得干涉

  • 15、2023年10月,两位普通的71岁大爷,完成了一次感人至深的救人壮举。两辆车陷入了池塘,车内的驾驶员生死一线。何大爷是一名退伍军人,胡大爷耳朵不太好,但他们勇敢、机智地将驾驶员救了上来。为该事件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以下可采纳的是(     

    A.凡事不凡,传递人性温暖

    B.惩贪反腐,维护人民利益

    C.自强不息,点亮人生梦想

    D.建设法治社会,你我同行动

  • 16、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中,同学们积极构建知识网络。以下思维导图中a和b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一般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B.行政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性

    C.犯罪违反法律规定性

    D.犯罪应受刑罚处罚性

  • 17、2023年11月24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曾经的顶流明星吴亦凡强奸、聚众淫乱上诉一案公开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被告人吴亦凡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附加驱逐出境。这说明(     

    ①我们应该自觉遵纪守法,彻底根除违法犯罪行为

    ②违法无小事,只要是违法行为,都将受到刑罚处罚

    ③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顶流明星,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制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今天,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____换来的。(     

    ①辛勤劳动②诚实劳动③创造性劳动④简单劳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9、2023年11月,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通知明确工作目标为聚焦网络戾气容易滋生的重点环节版块,从严打击恶意攻击谩骂、挑起群体对立、宣泄极端情绪等突出问题,坚决惩治一批违规账号、群组和网站平台,有力遏制网络戾气传播扩散。此举要求网民(     

    A.健全防范治理网络戾气的制度

    B.切实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网络生态

    C.自觉遵守网络规则,遵守道德和法律

    D.依法打击制裁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 20、一百多年前的嘉兴南湖红船上,那群立志要为苦难中国开辟出光明道路的年轻人,平均年龄28岁;参加长征的红军战士平均年龄20岁左右;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274个重点岗位中,30岁以下青年占85%以上。这组数字告诉我们(     

    A.珍惜时间,初中毕业必须马上步入社会

    B.不负时代,充分利用社会条件实现自我成长

    C.理性选择,努力投身年轻人更多的事业

    D.不负韶华,为新时代中国未来努力奋斗

二、辨析题 (共3题,共 15分)
  • 21、   近来一段时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富起来的中国公民越来越热衷于旅游休闲观光,与此同时,一些游客在国内或国外的一些大声喧哗、出言不逊、拥挤插队涂乱画、践踏草坪等不讲文明礼貌的行为也屡受诟病。

    对此,人们有如下一些看法,请你辨别与分析。

  • 22、在某大学,一个学生如果在食堂每月用餐60次以上,而消费总额在150元以下,这位学生就会引起校方的注意。校方在主动核实情况之后,无须学生申请,就会有每月160元或者100元的补助,自动进入这位学生的校园一卡通账户。据说,通过这种隐形资助的形式,这所大学3年间为3600多人次贫困学生发放补助款64万余元,以每人每餐消费3元计算,解决了很多贫困学子的吃饭问题。据此,有网友说,学校应该让全校师生了解情况后,进行公开捐款捐物,无需隐形资助

    请你运用“尊重”的相关知识对该网友的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 23、   近日,浙江杭州一位业主发布了一条寻猫启事,说自己养了五年的猫走丢,愿意给提供线索的热心人10000元作为酬谢。业主“牛妈”发现小猫并拍照发到业主群后,找回猫的失主带着小礼品登门致谢,却只字未提酬金的事。被问及时,失主没有按承诺支付酬金,反称把钱给了“送信的人”,双方互不相让,甚至“掐”了起来。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24、回答问题。

    小琪的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每个月工资收入1万多元,年底还有2万元奖金。妈妈是一家私营企业的技术骨干,年收入15万元左右。舅舅因先天重度残疾,每个月享受政府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700元。

    (1)小琪爸爸工作单位属于公有制经济中的哪种经济成分?这种经济成分的地位是什么?

    (2)小琪妈妈的收入是按哪种分配方式获得的?材料体现了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3)材料中小琪的舅舅享有了哪项基本权利?

  • 25、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夏衍,在临终前,感到十分难受。秘书说:“我去叫大夫。”秘书开门欲出时,夏衍突然睁开眼睛,艰难说:“不是叫,是请。”在临终前还不忘尊重别人,是他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可以看出他尊重别人的美好品德。这种品德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并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善于尊重他人。某校正在开展以“学会尊重他人”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仔细观察:列举我们身边存在的尊重他人和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各举一个事例)

    (2)学以致用:在学校开展“学会尊重他人”为主题的活动的原因何在?(两个方面即可)

  • 26、【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中国有13亿多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中国立足基本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将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既努力通过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的发展权,又努力通过保障人民的发展权,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开创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人权保障的新道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

    (2)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3)为实现到2020年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摆脱贫困的宏伟目标,中国正在全面实施   、 基本方略。中国的减贫行动的意义是什么?

  • 27、[宪法至上]

    仔细观察下面图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说明了什么?

    (2)怎样理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地位?

  • 28、在辽宁锦州南火车站,一位81岁老人突然倒地不起。听到求助广播后,正在等车的锦州医科大学学生丁慧立即冲到老人身边,跪在地上为老人进行心肺复苏。最终老人恢复意识,并被送往医院。没有赶上回家火车的丁慧同学,婉拒了老人家属的酬谢。

    (1)为什么要关爱他人?

    (2)日常生活中,简要回答我们关爱他人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40
题数 28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