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辐射 金钢钻 海枯石烂 人情事故
B.羁绊 挡剑牌 涣然一新 销声匿迹
C.潮汐 发祥地 粗制烂造 获益匪浅
D.照例 马前卒 天衣无缝 戛然而止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喧哔 水墨画 风云变换 名副其实
B.决择 口头禅 轻歌曼舞 一如既往
C.帐篷 座谈会 怒不可遏 震耳欲聋
D.端详 挡箭牌 川流不息 和言悦色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这个草长莺飞的人间四月天,翠屏山的美景尤其让人流连忘返。
B. 这一场火灾火势之猛烈,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最后终于被扑灭了。
C. 大自然的一切都不是永恒的,随着时间的消逝,终会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D. 一只老鹰全然无视地面的五彩缤纷,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2018年我国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386万,连续6年超额完成千万减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
B.让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知道数字阅读的利弊得失,吸收传统阅读的优势,无疑也是十分必要的。
C.数字经济在移动支付、网络购物、共享经济等领域迅猛发展,深刻改革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D.家电网购市场3000元以上产品的销售额占比,从2017年的38.2%上升至去年的48.1%,各家电品类中销量增长最快的几乎全部都是高端产品。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坐①
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②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③。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②蛩:蟋蟀。③逶迤:本是形容道路、山川、河流弯弯曲曲,连绵不绝,这里是遥遥无期的意思。
【1】这是一首五言____,尾联化用了____的典故。
【2】结合首联和颔联,简要分析这首诗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3】颈联和尾联反映诗人心境怎样的变化?
6、(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_____,_____。
(2)崔颢用对偶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
(4)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7、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甲】一列火车在暴风雪中爬进了车站,两个穿军大衣背步枪的大学生和一队戴红袖标的革命士兵从车上跳下来。他们逮捕了站上的宪兵年老的上校和警备队长。城里的人这才相信传来的消息是真的了。于是几千个居民踏着积雪,穿过街道,涌到广场上去。人们如饥似渴地听着那些新名词:自由、平等、博爱。
【乙】①当保尔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割开颈部,切除一侧甲状旁腺的时候,死神的黑翅膀曾经先后三次触到他身上。然而,保尔的生命力十分顽强。达雅在外面提心吊胆地守候,手术过后,她看见丈夫虽然像死人一样惨白,但是仍然很有生气,并且像平常一样,温柔而安详。
②“你放心好了,小姑娘。要我进棺材不那么容易。我还要活下去,而且要大干一场,偏要跟那些医学权威的结论捣捣乱。他们对我的病情做的诊断都正确,但是硬说我已经百分之百地丧失了劳动力,那是完全错误的。咱们还是走着瞧吧。”
(1)本书的作者是苏联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中“传来的消息”具体指什么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可以看出保尔是个怎样的人?
8、阅读张金刚的《老食器》,完成下列小题。
①一切与家常餐食有关的器物,我都爱笼而统之地称为食器。它们次第聚拢来,成为家里一员,忠实乖灵地服从主人调遣,分工明确又精诚团结地奉出一日三餐,给养祖孙数代。岁月无痕滑过,可经年的老食器却留刻下岁月的印痕,升腾着温度,默述着故事。弥散的,是家的味道。
②每当给老家添换锅碗瓢勺、坛罐箅筐,父母都会感叹:这些老物件儿跟了我们几十年,对了脾气、用着上手,不用换。我硬坚持,父母便将新食器塞起来,说:等旧的坏了,再用!我知道,父母与那些散落老屋各个角落的老食器生了感情。
③一沟的枣树,死了数棵。爷爷蹲下来,用枯槁的手摩挲着枯裂的树皮:你们养活了我们全家,打鬼子时还养过八路军,舍不得你们呀!他默默坐在树下,一锯,一锯,锯了一上午。又几天,锯斫、锛凿、拼接、打磨,做了案板、擀面杖、小凳子数套,分给父亲、叔伯。
④我家的那套,还在用。每次回家,母亲便取出缸内的腌肉、拔来应时的蔬菜,用略钝了的老铁刀,将枣木案板剁得当当响,全村人都能知道我家要包饺子。我略带嫌弃地说:这案板都凹陷了,还剁出了木屑,该换了。母亲拍拍我:你就是吃着这木屑肉馅儿长大的,看多壮实!我憨憨一笑。两块枣木拼成的面案板,接缝处或存了硬面渣,或透着光,却与擀面杖一样溜光水滑。两相碰撞,“嘎噔嘎噔”十分悦耳,甩出张张饺子皮儿。
⑤院中,山里采来的石块、石板架成的简易餐桌,早被蹭得没了棱角;三把枣木小凳摆上,面儿凹了、腿儿细了、楔儿松了,却还稳当;几个磕了沿儿的蓝纹瓷碗、团花盘子,盛了热腾腾的饺子端上,催开了父母和我的脸庞。不变的食器、不变的情景、不变的亲人,一如昨日的昨日,可悄然间父母已年过七旬,我也已是中年;随饺子咽下的,更是不忍触及的种种。
⑥秋后的高粱,高挺着秆子、穗子,在田间招摇。放倒,砍穗,收秆,晾晒,又是一季丰收。父亲挑粗壮的高粱秆,一根根码在原木特制的箅床上,用麻绳缠好,制成蒸馒头用的蒸箅、压豆腐用的压箅;母亲选细滑的高粱秆,一根根用长针细线穿起,制成放食品用的箅排、盖锅瓮用的箅盖。褪去高粱粒的穗子,顺溜硬朗,绑成刷锅用的炊帚;浸泡过的白高粱秆,绵软干净,编成淘菜用的小筐……高粱穗秆食器,朴素、耐用,自然环保,很是称心。
⑦每个忙年的腊月,便是这些食器的秀场。蒸箅架在铁锅中,经过火烧水蒸,奉出暄腾、喷香的馒头、包子、年糕,晾于箅排上;在其与高粱秆接触的一面,自然烙上箅排的纹路,道道凹凸起伏的箅子印儿清晰、亲切。压好的豆腐,卧在压箅上,柔白细嫩;切条儿油炸至金黄,蘸盐码于瓮中,用箅盖盖好,炖菜以用。摊好的煎饼,叠成方形,摆在箅排上晒干摞好;与肥肠、排骨汤搭配泡食,是冬季暖心暖胃的绝佳美食。破了补,坏了换,一批批高粱秆老食器用下来,彻底将土地、庄稼、三餐、农人,紧密连在一起,相伴昼夜寒暑,不离不弃。
⑧年岁愈长,愈发想常回家看看,吃顿娘做的饭。母亲塌腰佝背,与帮厨的父亲默契配合。用磨短的铁铲,翻烙几张油津津、黄澄澄的葱花饼;用磨细的长擀面杖,擀一顿柔长劲道的手擀面;用磨成月牙儿的铝勺,搅动那口老铁锅,慢熬一锅甜香的南瓜红豆玉米糁粥;用磨得光滑的饸饹床,轧一次红薯榆皮面饸饹,爽爽地来上两大碗解馋……猛地发现,只有经年的老食器,才能做出母亲的味道,盛满家乡的温暖。
⑨慢慢,父母老了,心气儿淡了,有些老食器渐次被时光贴上了封条。不养猪了,那个曾盛满新鲜猪肉的肉篓,根根荆条已然脱落、枯朽;菜种少了,那些曾腌满酸爽泡菜的坛子、罐子,都闲弃在院角、墙角,落入枝叶,沾了泥垢;时代变了,那些曾被村里人抢占的石碾、石磨,曾被颠晃摇摆筛出面粉的粗细面箩,曾被家人焐着烧烤土豆、花生的火盆,曾被端在手上舀水舀米舀面的天然葫芦瓢,曾被捧在手里盛水盛饭盛汤的搪瓷缸、铝饭盒,都退出了舞台,孤独落寞地散落村里,或永远消失……
⑩那次下乡,进一农家讨水喝。大妈正忙着为探亲归家的儿子做石磨豆腐,老土灶上的老铁锅里熬着乳白的豆汁,热气翻涌、豆香弥漫,院角的石磨还沾着道道豆糊;闻讯回家的大姐又燃起三爪儿小泥炉,架起铁鏊,为弟弟摊做金黄的发面饼。见我们来,大妈盛上鲜美的豆汁,大姐端来喷香的面饼,热情招待,我们边吃边看着一家人温情地忙活。那些尘封的老食器,因孩子的归家再次隆重登场,点亮了久违的亲情。
⑪一道道食器,或是自制、或是买得,或是祖传、或是新置,或是朴拙、或是精致,或是蒙尘、或是锃亮,皆为每家日常生活的必需。盘点细数老家里的老食器,不禁泪眼蒙眬:美食消散,食器仍在;加工、炊煮、盛放、进食、贮藏,沉默无言的食器,曾在每个餐前忙碌的时刻,满血复活、辛勤劳作,造就了多少最平民、最养人的汤菜饭食,打理着寻常日子,滋养了数代家人。
【1】阅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老食器 | 事件 |
枣树案板 | 包饺子 |
简易餐桌、枣木小凳、蓝纹瓷碗、团花盘子 | ①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 | 腊月制作食物 |
铁铲、长擀面杖、铝勺、老铁锅、饸饹床 | 回家看父母,体验母亲的味道 |
③__________ | 大妈磨豆腐,姐姐摊面饼 |
【2】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
(1)体会“他默默坐在树下,一锯,一锯,锯了一上午”句中加点词语表达效果。
(2)全文通过写老食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将老食器写得富有人情味,既统领了全文,又为文章定下了轻松欢快的感情基调。
B.第②段“我硬坚持,父母便将新食器塞起来”一句中,一个“硬”一个“塞”形成行为上的反差,更突出父母对老食器的感情。
C.第④段作者两次写使用老食器的声音(“当当响”“嘎噔嘎噔”)既写出动作的娴熟,也衬托出人物愉悦的心情。
D.作者在第⑪段说“食器,曾在每个餐前忙碌的时刻,满血复活”,这里的“满血复活”是指“食器”曾经充满活力,发挥重要作用。
【4】比较文中第⑩段画线句和链接材料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并且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各自用意上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鲁迅《社戏》)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珍藏着许许多多来自亲人、朋友、师生甚至是陌生人的动人表情。这些表情或兴奋,或痛苦,或惊讶,或愤怒……触动着你的心灵,描画着爱的感动,传递着正能量,鼓励着我们直面人生,振作精神,昂然前行。
请以“最是难忘那表情”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字数不少于5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