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几个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向小树林走去,看着这些行将就木的孩子,羡慕之情油然而生。
B.老师布置的任务,小丽总是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并且好多次都是超额完成,对于她这种阳奉阴违的做法,老师倍感欣慰。
C.警报声突然响起,老师的讲课声戛然而止,同学们秩序井然地安全撤离,这次安全演习非常成功。
D.离开几十年,今日重回故乡,已是人事全非,颇有海枯石烂之感慨。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阅读下面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诗的前两句叙事兼抒情,在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诗人的豪放与洒脱。
B.诗的后两句,诗人以“落红”自喻,表达了他不愿离京及远离官场之后的失意与惆怅。
C.“白日斜”与“天涯”意象的运用,不但营造出天涯海角的空间感,而且描写出了诗歌广阔的审美境界。
D.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让适当的人处在适当的位置上,承担适当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 大雁这种团队性强的动物,总是能给人以无限的启发。
①雁群会挑选一只最强壮的大雁担任头雁,掌控方向,带领所有的大雁飞翔。
②雁阵中也蕴含了这个道理。
③爱护、关怀、鼓舞每一只大雁,防止它们掉队。
④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团队的飞行效率,又保护了新生力量的成长。
⑤然后挑选另外两只强壮的大雁断后,让它们照顾年幼体弱的大雁。
A. ①⑤④③② B. ②①⑤③④ C. ①②④③⑤ D. ②①④③⑤
5、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的上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营造氛围的,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请说说本词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和人生态度。
6、古诗文默写。
(1)已是黄昏独自愁,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大道之行也》)
(5)《马说》中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外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写出带“云”字的上下连续的两句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也劝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曾死了人,为甚么号啕痛哭?”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著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著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周进参观贡院,为什么撞号板嚎啕大哭?
8、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列小题。
这就是母亲
蒋勋
一月七日,我从高雄坐高铁到台北。因为是直达台中的快车,上了车我就放斜椅背,准备休息或看书。
车快要启动前,忽然听到喧哗吵闹的声音,从七号车厢的后端入口处传来。许多乘客都被这不寻常的骚动惊扰,回头张望。
我坐在最后一排,声音就贴在身边、但是看不到人。是粗哑近于嘶吼的声音、仿佛有人趴在车门边,一声一声地叫着:“你带我去哪里呀——你带我去哪里呀——”
然后,七车的乘务小姐神色仓皇地出现了、引导两位纠缠拉扯的乘客入座。
车子缓缓开动了,这两位乘客终于坐定。就在我座位的斜前方。
其中一位五十岁上下的妇人,身躯很胖,脸有点变形,她继续嘶吼咆哮着:“你要带我去哪里呀——我不要去——”她像耍赖的孩子,双脚用力跺着车厢地板,用手猛力拍打前座的椅背,吼叫:“我不要去——”
许多乘客都露出惊惶的眼神,前座的乘客悄悄移动到其他较远的空位上。
在第七节车厢遇到过衰老的人、肢体残障的人、失明的人、手脚抖动的帕金森症患者、但是第一次遇到“智障”的乘客。
我没有想过,身体有这么多艰难,智障、当然也是一种生命的艰难吧。
我在斜后方看着这智障的妇人:肥胖得有点失去了轮廓的躯体,浓黑的眉毛,宽而扁平的颧骨,张着嘴,粗重的喘息不断四下张望的仿佛被惊吓到的眼神。
这样不安、这样躁动、这样仓皇、这样惊恐,仿佛被围猎的野兽,无处可逃。
我或许也被吓到了吧,便一直凝视着这智障的妇人。她忽然回过头,跟旁边一直安抚着她的另一个妇人说:“我要吃——”
另一个妇人年龄在七十岁到八十岁之间,很苍老,一脸鈹纹,,黧黑瘦削,但是身体看起来还硬朗。她即刻从一个手提袋里拿出一包鳕鱼香丝,递给智障的妇人说:“吃啊,乖喔——”
智障妇人迫不及待,一把扯开玻璃纸袋。一条一条像纸屑一样的鱼丝飞散开来,撒落四处,老妇人赶快俯下身去,一一拾捡,放进智障妇人的手中。
有一些飞散在我身上,我捡起来,交给老妇人,她回头说:“谢谢。”
我笑一笑,问她:“女儿吗?”
她点点头。
她的女儿把鳕鱼香丝塞进口里,大口咀嚼,鱼屑一片一片从嘴角掉落,母亲则不断为她擦拭着。
女儿好像安静了下来,但会不时突然惊惶地问:“你要带我去哪里?”
母亲耐心地说:“出去走走啊,闷在家里怎么行?我们在别处旅行不是也坐火车吗?”
一位年近八十岁的母亲,照顾一个年近五十岁的智障女儿,那是多么漫长的一段岁月啊!作为母亲,她也曾经懊悔过吗?愤恨过吗?厌烦过吗?觉得羞辱过吗?想要逃避过吗?
我在斜后方,做着我应该做的功课,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做得比这—位母亲好。
母亲安抚了躁动惊惶的女儿,女儿仿佛睡着了,母亲为她盖上外套。趁女儿睡着,她从手提袋里拿出像是女性刷睫毛的小圆筒,抽出沾黑膏的小刷子,为女儿刷染头上花白的头发。车窗外夕阳的光,映照着母亲挑起的一缕一缕的发丝,发丝由白变黑。
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生命的功课要做,比艺术更重要的功课,比美更重要的功课。
【1】试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作用。
肥胖得有点失去了轮廓的躯体,浓黑的眉毛,宽而扁平的颧骨,张着嘴,粗重的喘息,不断四下张望的仿佛被惊吓到的眼神。
【2】文章中的母亲这一形象有什么特点?试结合内容简述。
【3】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说还有“比艺术更重要的功课,比美更重要的功课”,你是如何理解的?
【4】如果将文章题目“这就是母亲”更换为“生命的功课”,你认为哪个更合适吗?简述理由。
9、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次,大发明家爱迪生一边散步,一边思考,由于想得入神,一路上跌倒了五六次。他的一位同事见了,大笑不止。爱迪生回应道:“你笑什么?你知道跌倒的是什么人吗?跌倒的,都是行走的人!”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作文,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