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黑龙江省鹤岗市初二上学期二检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4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下列漫画中的行为与此古语寓意相符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2、“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这段话启示我们(     

    ①要认识到国家兴亡,是我的责任

    ②应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努力

    ③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④共同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3、为了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在学校大会上致献词:“不忘初心,青春朝气永在,志在千秋,百年仍是少年,奋斗正青春!青春献给党!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为实现这铮铮誓言,青少年应当承担的责任有(     

    ①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②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③遵守社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④一定要考名校进名企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4、下列有关违法行为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B.违法行为按照类别可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被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D.犯罪的基本特征包括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 5、高中生东东上初中时学习很优秀,后来,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了能经常去网吧,他多次手持凶器抢劫同学财物。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这警醒我们(     

    A.预防犯罪需要杜绝不良行为

    B.高中学生违法可以减轻处罚

    C.犯罪行为与违法行为没区别

    D.犯罪的法律后果是有期徒刑

  • 6、苏州市某中学向学生发出倡议:“关爱社会,参与社会,融入社会。”发出该倡议是因为(     

    ①青少年正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②有利于养成亲社会的行为,形成良好习惯,塑造健康人格

    ③可以避免青少年过早进入社会化过程

    ④有利于养成亲社会行为,获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和接纳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7、《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于2023年9月1日正式施行。在该法审议过程中,公民可登录中国人大网查看草案审议稿,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据统计,围绕该法的制定,中国人大网累计收到近3000名网友提出的5000多条意见。这表明(     

    ①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

    ②互联网是汇集民意,扩大公民民主权利的强有力工具

    ③网络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④要积极改进规则,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       

    ①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展                                 ②我们得到更多的物质利益

    ③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                                 ④我们的交往能力不断下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面对中国青年报进行的“未来15年希望自己是什么样”的社会调查,受访青少年回答情况如下:

    选项

    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锐意进取拼搏奋斗

    脚踏实地攻坚克难

    舍“小我”为“大我”

    选择比例

    85.3%

    60.8%

    50.7%

    59.1%

    这表明大多数受访青少年(     

    ①认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②愿意担负重任,绽放青春光彩

    ③认为个人利益无需关注 ④重视脑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小军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周末社会实践活动后说:“参加活动,可以锻炼我的意志,增强我的环保意识,对我的学习、成长有好处,还能使我感受正能量。”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

    B.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我们的道德境界

    C.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展

    D.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会耗费精力和时间,影响学习

  • 11、下列图示反映的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

    A.

    B.

    C.

    D.

  • 12、短视频既可以成为社会正能量的传播媒介,也可能成为青少年迷失方向的泥潭陷阱。面对各种各样的短视频,未成年人应该(     

    A.抵制不良诱惑,远离网络世界

    B.提高媒介素养,坚持趋利避害

    C.审视视频内容,处罚违规行为

    D.遵守法律规定,依法经营管理

  • 13、下列情境中,小雪做法正确的有(     

    情境

    小雪的做法

    小雪觉得数学老师讲课生动、有趣,很喜欢上数学课;她觉得英语老师上课单调,听不进去。

    认真听数学课,用数学成绩弥补英语成绩。

    放假时,同学们约小雪一起骑自行车到郊区游玩。这样既锻炼身体,又能开阔眼界,但小雪父母认为不安全所以不同意。

    认真地与父母商量和沟通,达成共识,保证安全后出行。

    小雪和小云是好朋友。最近,小云和同桌闹矛盾了,约小雪放学后去教训同桌。

    坚决拒绝小云的邀请,并劝说小云正确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

    小雪喜欢文学创作,一次,英语老师正在讲评试卷,小雪偷偷在下面写小说,被老师发现并且没收,还被狠狠批评了一顿。

    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课后再找老师道歉。

    小雪在网上认识了一名叫“小帅”的网友,他们聊得很投机。有一天,“小帅”提出要单独和小雪见面。

    不告诉父母,独自约见网友。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 14、2023年3月5日是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六十多年来,雷锋精神生生不息,奋斗在一线的基层干部、默默奉献的众多志愿者……每一个热心人,都在演绎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以他们为榜样,我们应当(     

    A.积极承担责任,讲究代价与回报

    B.行己有耻,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C.积极奉献社会,弘扬社会正能量

    D.树立正确职业观,规划职业生涯

  • 15、下列生活片段中,违法行为类别判断错误的是(     

    选项

    生活片段

    违法类别

    A

    王某因坐过站要求停车遭拒,对司机进行殴打,最终因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有期徒刑六个月

    刑事违法行为

    B

    后排乘客李某未按规定系安全带,被交警处以10元罚款

    行政违法行为

    C

    某机构擅自将陈某的照片用作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

    民事违法行为

     

    梁某在观看沙滩音乐节时情绪激动,多次向舞台扔矿泉水瓶,最后民警将他带走并予以警告处罚

    严重违法行为

    A.A

    B.B

    C.C

    D.D

  • 16、图示法是有效提高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的一种学习方法。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

    B.

    C.

    D.

  • 17、图示法是我们表示概念关系常用的直观方法,下列概念之间可用下图所示方式表示的是(     

    A.民事违法与行政违法

    B.生产秩序与交通秩序

    C.纪律与法律

    D.违法与犯罪

  • 18、“不是庆祝一个人红了四十年,而是庆祝一个人认认真真工作了40年。”2023年9月3日,刘德华在抖音开启主题为“把我唱给你听”线上直播演唱会,并关闭了打赏平台。央视带头转发,播放量直接破3亿。央视转发旨在(     

    A.捧当红明星,塑造全民偶像

    B.传播正能量,弘扬敬业精神

    C.抓网络经济,做强明星带货

    D.借向善文化,培育科技素养

  • 19、某某中学的贴吧内,一个网名叫“笑看生活”的同学,发布大量丑化小铭同学的照片。“笑看生活”的做法是(     

    ①利用网络行使自由的行为②利用网络增进同学感情的行为

    ③不尊重他人的不道德行为④侵犯他人合法权利的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有人这样比喻,社会就像一棵大树,我就是其中的一片树叶;社会是浩瀚的星空,我就是其中的一颗星星。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A.人类非常渺小

    B.个人是社会中的一员

    C.个人离不开社会

    D.没有社会就没有个人

二、辨析题 (共3题,共 15分)
  • 21、马女士抱着熟睡的孩子在候车室候车。邻座的一位男士不停绝大声打电话,旁若无人,引得乘客们不断侧目而视。马女士原以为这位男士很快就会结束通话,没想到他一直在“高谈阔论”,最终把孩子惊醒了,哇哇直哭……

    对此,小秦认为:“打电话是公民的自由,男子的行为无可厚非。”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澄清小秦的观点。

  • 22、辨析题

  • 23、2022年1月1日,《民法典》实施一周年纪念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推出的五集纪录片《民法典进行时》。通过《价值引领》《生命尊严》《创新发展》《顺应时代》《以人为本》五个层次,展现民法典实施一年来,民事权利保护进入了“法典”时代,通过一个个真实案例,展现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显著变化,呈现法律条款在基层实践中的落地生根,揭示新时代我国法治建设的新高度。从“摇篮”到“坟墓”,从人格尊严到生活幸福,从财产安全到交易便利,民法典为百姓各项民事权利保驾护航,是一部真正的“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

    据此有同学认为:“只要国家不断加强立法,就能尊重和保障人权。”请你对上述观点进行辨析。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24、3月14日,拉萨市区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制造的。3月14日上午11时许,一些僧人在小昭寺用石头攻击执勤民警,随后,一些暴徒开始在八廓街聚集,呼喊分裂国家的口号,大肆进行打砸抢烧活动,事态迅速蔓延。不法分子对拉萨市区主要路段的临街铺面、中小学校、医院、银行、电力和通讯设施、新闻单位实施打砸抢烧,焚烧过往车辆,追打过路群众,冲击商场、电信营业网点和政府机关,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使当地的社会秩序受到了严重破坏。

    (1)仔细阅读材料,你能从西藏少数不法分子打、砸、抢、烧的暴力行为中看出他们的什么险恶用心?

     

     

     

    (2)作为一个中学生,应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 25、   材料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在这场与疫情搏击,与死神赛跑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国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惜一切代价。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体现了宪法的哪个原则?

    (2)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 26、建设法治国家

    新闻解读: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共第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首先做到依宪治国。

    1材料中的这些事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哪些权利?1分

    2有人说:这些事故令人深恶痛绝,唯有以暴制暴,才能捍卫法律的尊严。对此,谈谈你的认识?3分

    心中有法:近年来,由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执法机关加大对制假售假行为的打击力度,使制售假冒伪劣的违法行为得到定的遏制。但由于各种原因,制假售假活动并未从根本上得以彻底解决,定程度上还时有发生。

    3如果你发现自己身边有制假售假现象,你应该怎么办?2分

     

  • 27、某餐馆服务员为提前下班,以扫地为名驱赶顾客,遭到顾客王某的批评。服务员杨某、邱某、张某一拥而上,用板凳、盘子、碗碟和拳头殴打王某,将其头部、鼻子和耳朵打伤,鲜血直流。公安机关依法分别给予杨某等3人治安拘留处罚,并责令其担负受伤者的医疗费用。

    (1)、杨某等人侵犯了王某的什么权利?

    (2)、公安机关为什么对杨某、邱某等人进行处罚?

    (3)、假如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了侵害,我们应如何去应对?

     

  • 28、材料一   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保证领导干部的权力规范运行。

    材料二   2022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应对困难和挑战,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恪尽职守、勤政为民,凝心聚力抓发展、保民生。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敷衍应付、推诿扯皮,坚决纠治任性用权、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及时回应民生关切,坚决严肃处理漠视群众合法权益的严重失职失责问题。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

    (2)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该如何行使职权?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40
题数 28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