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大海外青年积极投身所在国的防疫抗疫工作,向世界表现了无私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将“表现”改为“展现”)
B.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出现免疫力下降、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肌肉无力等。(在“等”后面加上“症状”)
C.钟南山说:学好语文是最关键的。学好了语文,你就懂得如何对事情进行总结并分析。(“总结”和“分析”调换)
D.珠海来魅力壁画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3D题材壁画村,其壁画墙体面积大约6000平米左右。(在“3D题材壁画村”后加上“之一”)。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狼藉/慰藉 倦怠/镌刻 遏制/简明扼要 步履蹒跚/春意阑珊
B. 纤维/拉纤 滞留/窒息 记载/千载难逢 鹤立鸡群/以邻为壑
C. 嶙峋/遴选 倔强/诀别 阻挡/锐不可当 坦荡如砥/同仇敌忾
D. 濒临/频繁 轩昂/盎然 悄然/春寒料峭 不屑一顾/惟妙惟肖
3、下面对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B.“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段名言是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朱赫来的临终遗言。
C.《三国演义》中描述有一位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好汉,他就是刮骨疗毒面不改色的关云长。
D.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描写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4、对写作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故事一定要有头有尾,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故事中的人物要有血有肉,形象丰满,有趣味;但故事不允许有联想、想象的成分。
B.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写作实践中采取哪一种顺序,不是一成不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C.把游览时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就是游记。游记内容包括:一是交代游踪;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
D.写读后感要注意:适当引述,感受力求深入,联系一定积累及生活经验。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感”是作文的重点。
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君子于役①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②至哉?
鸡栖于埘③,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④?
鸡栖于桀⑤,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⑥。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 ①于役:服役。②曷:同“何”。③埘:鸡窝。④佸(huó):聚会。⑤桀:鸡栖的木架。⑥括:至,汇集。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第一节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点明全篇主旨,陈述了所咏之事。用“不知”来说明丈夫役期之长。这两句是第一层:妇人直抒胸臆,期盼丈夫归来。
B.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勾画出一幅典型的农村晚景图,画中充满了恬静的气氛,以此来反衬主人公的不平静心境:家畜出入尚且有时,而人却无归期。
C. 最后两句极言思念丈夫,以致不能自已。
D. “曷至哉”是反问句,女主人公用反问的方式来揭露封建统治苛酷的兵役给千万个家庭带来痛苦的罪行。
【2】简述诗歌中所写的乡村晚景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6、诗文默写。
(1)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___________________ ……(贺敬之《回延安》)
(2)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蒹葭》中,用“道阻且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追求伊人的道路之艰难。
(4)《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送别诗是我国诗歌中一个重要主题。江水轻流,依依不舍,“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万水千山,情深意厚,“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阅读,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修筑铁路的相关章节后,你有何感悟?请结合具体内容谈一谈。
【2】一位同学因为骨折住进了医院,你去探望他,并准备送给他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你在书的扉页写上赠言。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水湄
方华
(1)秋后的菖蒲,生长得繁茂葱茏,在湖塘河沟边竖起一道绿色的屏障,是水边一道美丽的风景。
(2)“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①这是唐诗人李贺的《大堤曲》。时光易逝,但菖蒲青青。人到中年的我,每在郁郁的菖蒲丛边彳亍,总会想起那遥远的童年。
(3)夏末秋初,菖蒲抽苔,会结出一个个的圆柱状的棕色的蒲棒,乍一看,极似串在一根木签上被烤过的火腿肠。在我孩童时,还没有火腿肠这种食品,只知道这蒲棒采回家,母亲可以用它做枕头芯,又软又轻,枕在头颈下很舒服。
(4)面包一般松软的蒲棒会在风中爆开,白色的绒花洒落蒲叶和水面。蒲棒成熟的时候,若和母亲一起正从菖蒲丛边走过,母亲会折下一两枝给我,我鼓起小嘴使劲地吹,快乐的笑声就和着绒花在田埂上、蓝天下,随风飘散。
(5)一日闲暇,在郊外的湖边漫步,看见蒲丛边有拍婚纱照的,摄影助理的手里即拿着几只蒲棒,在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按动里,洁白的蒲花被吹散,漫天飞舞,营造出非常浪漫的氛围,让我感到意外惊喜。
(6)幼时,母亲可能怕我们玩水失足,经常恐吓:不要到水边去,那里有蛇、水獭猫。可这样的警告实在敌不过菖蒲丛中那些诱惑。
(7)菖蒲丛中的水域,会有野生的菱角,是物资匮乏时代孩子们喜爱的美食。也有一些零落高举的莲蓬,成为孩子们的惦念。运气好的话,还会在那些或与芦荻杂生、或被黄色的浮萍花围绕的蒲丛中,捡到水禽生下的蛋。
(8)捡到硕大的大雁或鹭鸟留下的鸟蛋,会喜滋滋地用衣角兜回家,虽然会得到母亲的一番呵斥警告,但也会在随后的饭碗中品尝到一顿难得的美味。
(9)母亲也会破例亲自带我们到水边去。在烈日下,母亲用镰刀割下一人多高细长的蒲叶,顺便收摘一些孩子们够不着的菱角、莲蓬,丢给站在埂上的我和妹妹。割下的蒲草,母亲会在门前的场地上晒干,一连几日编织蒲垫、蒲扇。
(10)夜晚,摇着小小的蒲扇扑打飞舞的萤火,或是坐在散发着香气的蒲垫上,看满天的星光,听母亲讲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想来,真有杜枚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外看牵牛织女星”的美好意境。
(11)《本草·菖蒲》上载:“典术云: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故曰:尧韭。方士隐为水剑,因叶形也”。菖蒲叶形似剑,香味浓郁,有解毒祛邪之效,中国人在端午时有门窗上悬蒲叶以避疫护佑的习俗。这种习俗在江南尤为兴盛,是江南水域密集、菖蒲丛生的缘故吗?
(12)在我幼时,每逢端午,母亲也将蒲叶与艾草同插在门楣上,以保佑家事安康。只是,我现在窝居城市多年,一被所谓除旧革新的现代文明浸染,一是难得有与菖蒲亲近之机,而母亲也早已与我天各一方,端午门前悬蒲叶的习俗也渐渐淡忘失却。
(13)某日,在一朋友家,见一硕大的陶瓷盆中养着一丛极似菖蒲的植物,只是没有水湄边的蒲叶挺拔野性,叶色是一种嫩青,不是墨绿。问朋友,竟真是菖蒲。原来,菖蒲在中国文化里还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真是孤陋寡闻了。
(14)于是得知,因菖蒲碧叶葱茏、根似白玉,凭水临石、清静高雅,又有驱蚊灭虫、香味清新的功效,自古即有人莳养。据说,古人夜读,就常置一盆菖蒲于案,以免灯烟熏眼之苦。
(15)友人告知我自古传下的侍养菖蒲的方法:“以砂栽之,至春剪洗,愈剪愈细,甚者根长二三分,叶长寸许。”怪不得我见了朋友家中的菖蒲不敢相认呢。
(16)“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②我还是喜欢那一片水域边自然生长的菖蒲,这种思念,正犹如元稹这一行诗句所表达的,思念犹如菖蒲,疯狂地滋长,满天飞舞,穿越漫漫时空。
(17)席慕蓉在一首《菖蒲花》中写道:我曾经多么希望能够遇见你/但是不可以/在那样荒凉寂静的沙洲上/当天色转暗风转冷/当我们所有的思维与动作都逐渐迟钝/那将是怎样的一种黄昏……③
(18)在这样一个秋天,这样一个菖蒲葳蕤的日子,想起菖蒲,想起以菖蒲做背景的那些身影,思念也如秋日蒲草一般葳蕤,只是,菖蒲岁岁重生,而我们,却再不能与往事相拥。
(选自《散文》,2020年第2期)
【1】文中围绕菖蒲,回忆了与母亲在一起的哪些童年往事?
【2】文中引用了很多关于菖蒲的诗句,请从①-③中任选一处,分析其作用。
【3】作者在第(13)~(15)段中写到朋友家的菖蒲,你认为可以删去吗?说说你的理由。
【4】联系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本文中“我还是喜欢那一片水域边自然生长的菖蒲”的理解。
链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社戏》
【5】对于文章的题目,小高和小虎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两相比较,请说说你更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9、作文
在流逝的时间里,在成长的岁月中,总有一些东西会牢牢地留在你的记忆里,如同定格的相片,永远不会褪色……
请以“__________已在心中定格”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作文内容要真实,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本试卷中的材料。(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人名,如不可避免,请用化名。(4)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