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每逢节假日,动物园的游客常常是络绎不绝。
B.一路上风雪载途使多年没有返回家乡的她对回家的期盼更加强烈了。
C.现在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植被们耷拉着脑袋没有一点精神气。
D.庄子一直厉行简单朴素的生活,从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所以给人的印象难免有些邋遢与不修边幅。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电视台乱剪现象的泛滥,导致不少追剧观众看到的是分崩离析的内容,而非完整顺畅的故事剧情,观众看得一头雾水是常有的事。
B.去年刚入冬,近万只大天鹅飞抵三湾村湿地,并在这里安营扎寨,成了初冬时节黄河湿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C.他虽是风烛残年、行将就木之人,但保有一颗赤子之心。
D.互联网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使互联网向更宽的领域扩展,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了良性循环。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授予 实验 特地 显微镜
B. 测量 支配 细至 一帆风顺
C. 检讨 遵照 缅怀 齐家治国
D. 突破 关键 栽种 袖手旁观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撺掇(duo) 斡旋(gàn) 羁绊(jī) 豁然开朗(huò)
B. 樯橹(lǔ) 凫水(fú) 褶皱(zhě) 自怨自艾(yì)
C. 锵然(jiāng) 眼眶(kuāng) 龟裂(jūn) 风雪载途(zài)
D. 晦暗(hùi) 连翘(qiào) 低洼(wā) 鳞次栉比(zhì)
5、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①,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春晖:春光。
诗歌要从朗读入手,如果你朗读画线的句子,你会重读哪个字?说明理由。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__,在城阙兮。 (《诗经·郑风》)
②_______________,悄怆幽邃。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③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_______________,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舟记》)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诗经·关雎》中,男子追求女子没有成功,从而以“_______________”表达其对女子的日夜思念。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表达即使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7、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请你调动阅读积累,填写相应的内容。(其中③④为必答,①②任选一处作答即可)
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到他,然而他的生命力非常顽强。他的爱人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个小时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一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
他此次躺在手术台上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他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如②_______________(填一个事例)。他认为人最宝贵的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觉得应把这最宝贵的东西奉献给④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在临死的时候才不会悔恨和羞愧。
8、阅读下面马学军的《彩色端午》一文,回答小题。
①在我儿时的印象里,端午是一年中最美的节气:驱邪艾蒿是翠绿的,饱满豌豆是浅绿的,成熟小麦是金黄的,酸甜杏子是鹅黄的,晶莹樱桃是鲜红的……一切都是缤纷斑斓。不过,色彩最艳丽的是五彩线、香包。端午前夕,母亲会用红、黄、蓝、绿、紫等5种颜色的线做成流苏,系在香囊上,再把这五根线混在一起,搓成细花线,绑在孩子们的手腕、脚脖上。过节时,小伙伴个个都美得心花怒放,不停地比谁的五彩线好看,谁的香包更香。我好奇地问:为什么端午节要系五彩线、带香包?母亲说:五彩线是长命缕,香包是去秽包,带上它就会一生平安。
②当然,孩提时端午节最吸引我的除了这些饰品,更多的还是吃。那时农村条件不好,自家家禽下的蛋舍不得吃,都拿到街上卖掉换油盐酱醋了。但每年端午节前,母亲都会悄悄攒下一些,攒够了,就用盐水和成泥巴把蛋包裹起来腌上。等端午一到,就可放开肚皮大吃一顿了。虽然后来我走出故乡,品尝过各具特色的端午小吃,但我觉得最好吃的还是老家的柴鸡蛋、柴鸭蛋。剥开蛋壳,雪白的蛋清裹着油亮的蛋黄,那沙沙的咸香味至今想来依然唇齿留香。
③端午的饰物、食物都是有颜色的。它们散发出的不仅是浓浓的香味,还有浓浓的乡情。
④像我父母亲那一代没有读过书上过学的农村老人,对这个古老节日也是一知半解。他们不知道屈原是哪朝哪代人,不知道他的政治理想,不知道他会吟诗作赋,他们只知道屈原是个清官,因为遇到了一个昏君,报国无门就在五月五日那天投江自尽了,所以我们要在这一天祭奠他、纪念他。口口相传的故事中饱含的情感却是真挚而深远的。
⑤长大了,才渐渐知道端午的由来。刚正不阿、志洁行廉的屈原要行君子之道,修明法度,救国治乱,然而真诚的梦想敌不过权臣的谗言和君王的疏远,当一腔抱负付之东流时,他便让理想主义的悲情色彩在个人身上做到了毫无保留的践行。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郢,屈原悲愤难抑,写下“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汨徂南土……”后怀石投江,以身殉国。志不达,毋宁死,这是一种何等坚定、毫不妥协的精神?原来,端午的底色是白的,这是骨头的颜色:坚贞不屈;这是人格的颜色:高洁无瑕。感念祖先给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融个人生命与家国情怀为一体的节日,它内涵厚重,延绵不绝,成为一种照亮世道人心的火红的颜色。
⑥可我们不无悲凉地发现,端午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正渐渐失去蕴涵,沦落成商家的促销噱头,孩子们似乎也感受不到这个节日承载的文化和意蕴。更不堪的是,竟有人不断拿端午说事,拿屈原开涮,甚至有80后作家妄言屈原“在今天不过是‘三流网络作家’”“根本不值得用一个传统节日来进行纪念”,因为“屈原性格方面有缺陷,文学成就被高估,业务能力很一般,思想觉悟待提高,炒作无度不靠谱……”
⑦老舍先生曾说:“我想写一出最悲的悲剧,里面充满了无耻的笑声。”这是我听到这些妄言后心中首先响起的声音。如此轻狂无知,破坏的何止是公序良俗?它亵渎的是中国人的爱国情怀!水深则流缓,多难能兴邦。屈原忠于故国的高尚情操、心系民生的仁爱情怀、纯美无瑕的人格魅力,正是我们追梦途中必不可少的品格。我们怎能让这样的民族先贤蒙受暗哑的灰尘?
⑧要过端午了,让我们虔诚地追思汨罗江中的那个英魂,聆听诗人2000多年前的吟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这才是那光耀千载的精神之火,润泽心灵的最为浓烈的颜色!
⑨让我们再用屈原《招魂》中的话道一声:“魂兮归来!”
【1】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彩色端午哪些方面的色彩。
【2】简述第③小节在文中的作用。
【3】细读文章,试探究文末“魂兮归来”的深刻含义。
【4】选出下面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解读有错误的一项。
A. 全文论证思路:儿时端午印象——长大后对端午的理解——因端午被亵渎引发感慨。
B. 第⑤小节画线句中的“一种照亮世道人心的火红的颜色”具体指的是“端午节日”。
C. 第⑦小节画线句用反问增强语气,为屈原被亵渎鸣不平,进一步突出端午的意蕴。
D. 第⑧小节画线的诗句集中表达了屈原爱国爱民、孜孜求索、英勇刚强的精神品格。
9、题目:以 为伴。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3)内容具体,感情真挚。(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