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辩论 马前卒 自圆其说 不修边幅
B.端祥 白羊肚 不以为意 招摇撞骗
C.锤击 熙熙然 风云变换 一如既往
D.决择 军令状 无可指摘 人情世故
2、下列选项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马说》——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
B.《蒹葭》——《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C.《核舟记》——魏学洢——明末散文家
D.《大道之行也》——《礼记》——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虽有千里之能
B. 一食或尽粟一石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D.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撺掇(duo) 斡旋(gàn) 羁绊(jī) 豁然开朗(huò)
B. 樯橹(lǔ) 凫水(fú) 褶皱(zhě) 自怨自艾(yì)
C. 锵然(jiāng) 眼眶(kuāng) 龟裂(jūn) 风雪载途(zài)
D. 晦暗(hùi) 连翘(qiào) 低洼(wā) 鳞次栉比(zhì)
5、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你认为首联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请将下面的古诗默写完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问题。
阿基姆明白,这个直到不久前还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此刻内心激荡着怎样的情感。他了解_________的悲剧……
“阿基姆,难道你真的以为生活能把我逼进死角,把我压成一张薄饼吗?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他突然使劲抓住阿基姆的手紧压着他的胸脯,“只要它还在跳动,就别想叫我离开党。只有死,才能让我离开战斗行列。老兄,请你千万记住这一点。”
阿基姆沉默不语。他知道这绝不是漂亮话,而是一个身负重伤的战士的呐喊。他明白,像他这样的人不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出文章空格中的人物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
8、深层次阅读赏析。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
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①微弱的月色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到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突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继续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
②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突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了吗?”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 年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微弱的月色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到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②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3】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了吗?”父亲没有回答。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5】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
9、理解材料,题目自拟,构思作文。
“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时,真理也就被关在门外。”——泰戈尔
“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意大利)朗根尼西
“人们若想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德国)普朗克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