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林则徐禁烟销烟的壮举家喻户晓,但他在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方面的功绩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
B.充满陕北元素的安塞腰鼓,即将在枣庄上演,广大市民都刮目相看。
C.初夏的新城是蓝紫色的。十余米高的蓝花楹,戴着蓝紫色的花冠,看去,很是赏心悦目。
D.在首届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上,非洲馆内多个展位此起彼伏的木鼓声,吸引了无数参观者。
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
B.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 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C.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D. 细若蚊足,勾画了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自身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B.这条隧道已使用多年,里面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道路泥泞等。
C.为了优化市民的出行环境,市政部门加快了运河两岸道路改造的规模和速度。
D.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学校举行的“人文艺术节”文艺汇演中,我们班当仁不让地获得了一等奖。
B. 我们的班主任很有爱心,和同学们相处十分融洽,共享天伦之乐。
C. 面对我市冬季环境污染严重的状况,市政府下大力气整治,终于妙手回春,大气状况明显好转。
D.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的黄土高原坦荡如砥。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的三.四两句“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反映了诗人极度抑郁苦闷和激荡起伏的心情。
C.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D.“闲来”和“忽复”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明主赏识,施展抱负的强烈愿望。
【2】赏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6、古诗文默写。
(1)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2)《蒹葭》中借太阳升之时的水边景物来烘托环境抒发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以声衬静”是文学创作常用的手法之一,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运用这种手法写出山里寺院寂静无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善于抓住下层劳动人民在艰难困苦生活中的复杂矛盾心理,揭示其为生活所迫的艰难处境。他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同《卖炭翁》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揭示了农民的矛盾心理。
7、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1)下列关于《西游记》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孙悟空是由花果山上的一块奇石孕育而出。
B.猪八戒原是上界的天蓬元帅,因调戏霓裳仙子被逐出上界。
C.白龙马本是龙王三太子,因为纵火烧了玉帝的琉璃盏,被贬蛇盘山。
D.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从东海龙王那里抢来的“定海神针”,能长能短。
(2)他注视着走过来的朱赫来和那个士兵,心里非常乱,想不出主意。“怎么办呢?”在最后一分钟,他骤然想起了他衣袋里的手枪。
上面的文字选自《____________》,文中“他”是______________(人名)。
8、阅读《社戏》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甲)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甲)(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
【2】(甲)段的景物描写从哪些角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3】仿照示例,对文中划线句做好朗读设计
(示例)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朗读设计:几经波折,终于成行,“我们”的内心是无比愉悦的。整句话要读得有节奏,如同撑篙划船,轻松自在;“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等细写夜景的语句要读的缓慢,如同眼前浮现出故乡的温馨的景致,不由得心生荡漾。
划线句: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朗读设计:
【4】请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2)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5】(乙)段中渔夫的喝彩这一情节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9、文题二:
人生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尝试,这样才会使人生更加精彩,初中生的我们,更需要在不同的尝试中感受酸甜苦辣,进而不断成长。
请以“尝试”为话题,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60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