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荆州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所写内容与“琴、棋、书”无关的一项是 (   )

    A.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

    B.黑白胜负无已时,目送孤鸿出云外。

    C.子期何处,漫高山流水,又逐新声彻。

    D.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2、下列句子中,没有借代用法的一项是(  )

    A.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B.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C. 披坚执锐,以挡来敌

    D.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而智勇多困所溺   夫祸患常积忽微

    B.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独伶人也裁

    C.后四年,而归视汝   信然邪

    D.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倚柱,怒上冲冠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兢兢业业工作,老老实实做人”是李漪老师的人生准则,她将把毕生的才思和精力奉献给实小这块教育沃土!

    B.看过了媒体上诸多关于公共场合发生案件围观者无数却袖手旁观的报道,不由得想起鲁迅先生“麻木看客”的说法。

    C.我们在读“水浒”时总会有这样的疑惑,宋江,一介刀笔小吏,相貌平庸,功夫浅显,为什么却总能左右逢源、化凶为吉呢?

    D.这几幅风景画经过他的指点和修改,展现出丰富的色彩层次,细腻生动的工笔和简洁凝练的勾勒相得益彰,给人以妙手回春之感。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两项是()()

    (1)生命苦短,但这既不能阻止我们享受生活的乐趣,也不会使我们因其充满艰而轻言放弃。把泪水和悲伤付诸东流,纵声欢唱的人会把不幸吓走。

    (2)山人乐队最近受到湖南卫视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的邀请,在节目现场向观众展示了口弦等不法常可的神奇乐器,引得全场观众惊呼不断。

    (3)随着一批实力雄厚的房地产项目落户本市,人们发现,在不经意间,这个南部新城刮起了一种时尚健康,宜室宜家的居家风潮。

    (4)文人以灵感为生,学人以功夫为本,本来二者应该不分轩轾,但是中国历史的进程,却让我们对文人这一行当有了更深的怀疑。

    (5)有一处是水门汀建成的大坑,内有四五又高的猴子数十只,投以甘蔗,即争夺疯狂,扭打得穷形尽相,引人哄笑。

    A. (1)(2)   B. (2)(3)   C. (3)(4)   D. (4)(5)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深味与妙悟是研究诗歌艺术的特殊要求。

    中国古典诗歌多为短小的抒情诗,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那言外的韵味,尤其需要细细咀嚼。所以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滋味”二字,并用以说诗。诗歌艺术是极其精微的,得失往往只在一字之差。而要用语言道出它的精微,又决非易事,就连诗人自己也常为此感到困惑。欧阳修《书梅圣俞稿后》曰:“余尝问诗于圣俞。其声律之高下,文语之疵病,可以指而告余也;至其心之得者,不可以言而告也。余亦将以心得意会,而未能至之者也。”我们研究古人的诗歌艺术,如果拘于字句的表层意义,而不能品尝出声吻之间字句之外更多的滋味,就无法深入。许多长于诗词的前辈都曾指出吟诵涵泳的重要,在吟诵涵泳之际可以深深品味到诗的意蕴情趣,得诗人之用心。诗歌的品味,既不能穿凿附会,也不能停留在字句上。可以从语言开始,进而至于意象,再进而达于意境,复进而臻于风格。品味到风格,就达到了对诗人的总体把握。

    妙悟二字出自《涅槃无名论》,是指超越寻常的、特别颖慧的悟觉、悟性。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把妙悟用到了诗歌的创作上。妙悟并不是甚么神秘的东西,我们不妨也借用一下,并赋予它以特定的涵义。我们可以说妙悟是对诗歌的一种超常的感受能力和共鸣效果。诗歌创作需要妙悟,诗歌的阅读、欣赏和诗歌艺术研究也需要妙悟。这和诗的特点有关。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心理,读者对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也有不同的心理期待和不同的接受方式。我们有时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诗集来读,有时抽出一本小说来读,有时抽出一本回忆录来读。抽取不同的书,我们的心境不同,心理期待也不同。诗和读者的关系是心灵间直接的呼唤与应和,无须借助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所以读者有时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当成了诗人。我们登上庐山,情不自禁地吟诵“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此时自己仿佛成了李白。我们给远方的朋友写信时,信手引了陶渊明的“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仿佛这两句诗是从自己肺腑中自然流出的。当然,小说中的人物也可以引起读者的同情,但那是小说家让他所创造的人物去叩打读者的心扉。而诗人却是亲自前来,并把自己的心直接贴在读者心上。所以当读者沉浸在诗里的时候,和诗人已是浑然一体不分彼此了。阅读任何文学作品都需要感受,都可能产生共鸣。而诗的特点规定了诗歌鉴赏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感受能力和共鸣效果。诗歌艺术的研究也是这样。妙悟虽可得之于天赋,但主要还是得之于后天的培养,是由于反复的实践而获得的敏捷性。在正确指导下多读多思,并练习写作,是很有好处的。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典诗歌篇幅虽然短小但有着丰富的内涵,所以,深入品味更能体会到它的言外之意,从而进一步领会它的精妙之处。

    B.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尤其讲究炼字,但是,语言的精微之处,又常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时连作者自己都为难和困惑。

    C. 读者品味诗歌,容易穿凿附会或停留在字面表层,所以要向长于诗词的前辈学习,通过反复吟诵,就可品味到诗的意趣。

    D. 诗歌的品味,要讲究渐进性,首先要从语言入手,力求能读懂诗歌,而后理清意象、把握意境,进而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风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妙悟本用于禅道,是指一种非同寻常的领悟,严羽在《沧浪诗话》里把妙悟移用到诗歌创作上,现代研究者进一步拓展它的涵义。

    B. 文章引用李白和陶渊明的诗作,意在说明,阅读任何一种文学作品,都需要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妙悟的修为,才可能和作者产生共鸣。

    C. 小说戏剧要借助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和读者交流,而通过妙悟,读者可以和诗歌进行直接的心灵交流,把自己当成了诗人。

    D. “妙悟”很容易被神秘化,似乎只有天资聪颖的人才能获得。作者指出,多读多思多写,掌握方法,通过后天的努力,也能达此境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陆游指出“功夫在诗外”,和欧阳修《书梅圣俞稿后》表达的意思大体一致,都是强调诗歌艺术是极其高致的,难以用语言道出它的精妙之处。

    B.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是品读诗歌另一种方式——顿悟,是无师自通式的领悟,妙悟则更强调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共鸣效果。

    C.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闹”用得好,在于它有声音,而且用了比拟的手法,很生动——这样的分析,就是从语言入手。

    D. 民主革命时期,战士们看完歌剧《白毛女》,高喊着口号走向战场;时隔近百年,人们还在寻觅 “荷塘月色”的踪迹,所以阅读任何文学作品都可能产生共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一诗中,在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长叹中,我们似乎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春夏之景。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在琵琶女的演奏声经过短暂的停歇,无声胜过有声之后,作者紧接着用比喻的修辞描写了热烈紧张的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作《师说》以贻之。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采纳邹忌的谏言后下令臣民能接受上赏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_____________。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______________,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______________。(杜甫《客至》)

  • 10、补全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1__________,何时可掇?____________,不可断绝。(曹操《短歌行》)

    2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雁,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3)昨夜闲潭梦落花,______。江水流春去欲尽,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夫夷以近,_________;险以远,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11、按序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部分。

    (1)越陌度阡,枉用相存。_____,心念旧恩 。(曹操《短歌行》)

    (2)_______,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3)会桃花之芳园,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论语》云:“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劝学》中也有类似的表达:“______________。”

    (5)辛弃疾擅长在词作中使用典故,比如“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便是使用了“莼鲈之思”的典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湖北山家

    【清】施闰章①

    路回临石岸,树老出墙根。

    野水合诸涧,桃花成一村。

    呼鸡过篱栅,行酒尽儿孙。

    老矣吾将隐,前峰恰对门。

    【注】①施闰章:清代诗人,顺治十八年,分守湖西道。康熙六年,清廷裁撤道使,被罢官。次年春,诗人东游吴越,此诗大约作于游历途中。

    【1】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___,从内容上看,本诗可以说是一篇诗体的《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诗歌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B.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C.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D.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于乡,在乡试中中举,乡试为明清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在春季举行,故称“春闱”。

    B.起居注,皇帝的言行录,也指负责侍从皇帝、记载皇帝言行的官职,此处为官职名。

    C.改元,中国封建时期帝王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第一年被称为元年。

    D.知州,“权知某军州事”的简称,始于宋,“权知”意为暂时代理;明朝为正式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鼎卓有才能,能够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控制本县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当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朝廷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而收监,他听从了民意,予以释放。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觉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2)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根据要求作文。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钟南山、李兰娟、王辰、张伯礼等没日没夜地拼命工作;奋战在一线的快递小哥、志愿者等舍小家为大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抒发你的情感。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