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如果你真有需要,请你小声告诉我,我能解决你一顿温饱,不求回报,只希望你有能力的时候再去帮助他人。”一家超市门口贴的一则暖心告示温暖了许多人。这告诉我们( )
A.帮助他人,倾尽所有
B.关爱他人,传递爱心
C.服务社会,行己有耻
D.诚实守信,绝不说谎
2、我国各级政府网站都开通了“联系我们”“网上投诉”“市长信箱"等链接,这说明
①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
②互联网拓宽了民主渠道
③在网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受限制
④互联网对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发挥着重要作用
A.①②④
B.①③②
C.②④③
D.①③④
3、为了以实际行动践行“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二十大报告要求,碧江区很多学校发起了“垃圾分类益处多,环境保护靠你我”系列活动,号召广大学生投入环保志愿者活动当中,对此同学们发表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我们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参加绿色志愿者活动会分散我们学习精力
②在参加绿色志愿者中,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
③参加绿色志愿者活动,既是亲社会行为的体现,也是一种学习
④垃圾就是被丢弃的无用东西,没有必要花精力去进行分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对于一个公司来说首先是诚实守信,其次才是才能,公司聘用了有才能而不守信的人比公司聘用了能力差的人对公司的危害还大。”这句话告诉我们( )
①诚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因素②社会需要有真才实学、诚实守信的人
③诚信是一种重要的行为准则④诚信是一个人能否融人社会、取得他人信任的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按时政主题归类下列事件,最合理的一组是( )
①杭州第19届亚运会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
②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
③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④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3年6月,最高检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2)》显示,近三年,检察机关受理审查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数与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这警示我们未成年人要( )
①严格执法,关爱自身成长②遵纪守法,享有特殊权利
③远离犯罪,珍惜美好生活④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不准带手机进考场”“严禁酒后驾车”“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等。这是因为( )
A.我国的法制不够完备
B.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C.人们的行为都是不自觉的
D.良好的社会秩序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8、“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下列古语中,体现“礼”的有( )
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②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
③不学礼,无以立④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列对漫画《加塞校车》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不遵守规则会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②只要未出现事故,学校就不用承担责任
③学校疏于校车管理是对学生生命的不负责任
④让学生搭乘违规校车是学校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榜样的力量
“三牛医生”——郑启东 身份:玉环第二人民医院内科主任 事迹:从医二十多年来,他推已及人,为了空腹的患者能早点吃饭,也为了患者不耽误工作,他每天坚持提前上班。无论患者来自哪里,身份怎样,家境如何,他都一视同仁。 |
郑启东是如何践行尊重他人的( )
①平等对待他人 ②包容他人 ③诚信待人 ④换位思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某人民法院审结一起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罪案件,被告人杨某多次使用伪造的驾驶证,被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五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元。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珍惜美好生活,尽量不违法
②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
③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④罚金属于主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某班开展了以“如何筑牢反电信网络诈骗防火墙”为议题的课堂活动。分议题“如何辨别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以下几种情况,其中我们要高度警惕的有( )
①在电话中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②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③社区服务上门进行人口普查的④父母发的微信红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纸花手工厂”“果蔬种植”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在某市中小学蓬勃开展。下列对劳动理解( )
①劳动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
②劳动占用学习时间,增加学生负担
③劳动能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④我们是未成年人,没必要参加劳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下图生活场景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欣赏他人懂尊重
B.常思己过担责任
C.相互问候讲礼仪
D.帮助他人要热心
15、某校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观社会·微点评”活动。下列对社会事例的点评恰当的是( )
选项 | 社会事例 | 点评 |
A | 王某将“老赖”周某的个人信息公布在网络 | 守护网络正义,合理利用网络 |
B | 邓某捡到手机并拒绝归还失主 | 侵犯他人财产权,应受行政处罚 |
C | 外卖小哥周某跳桥救人获五万元奖励 | 见义勇为,回报大于付出 |
D | 深圳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每天一节体育课 | 增加锻炼时间,保障学生体育活动的权利 |
A.A
B.B
C.C
D.D
16、2022年9月1日,小闽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节目依托“神奇教室+实景课堂”的形式,打造极具科技感、时代感的沉漫式课堂,让他感受到生命的奇迹,文化的博大,民族的自信,奋斗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小阔( )
①获得了物质支持
②感受到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③受到老师的表扬
④为祖国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下列关于文明有礼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目的
②文明有礼使社会更加安定有序、文明祥和
③文明有礼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④文明有礼是个人成功成才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以下是王同学的寒假生活安排,你最想对他说( )
9:00~12:00 | 刷短视频 |
12:00~15:00 | 网上购物 |
15:00~18:00 | 写作业 |
18:00~23:00 | 打游戏 |
A.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要学会抵制网络信息
B.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要自觉遵守法律规定
C.要合理安排时间,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D.网络发展日新月异,要适应网络时代的生活
19、下列是几位同学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其中你不认同的是( )
A.小悦:到科技馆当志愿者,一天下来虽然累但很有成就感
B.小明:和同学在网吧通宵玩游戏,感觉周末的生活真惬意
C.小刚:观看影片《水门桥》时,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D.小华:回老家跟爷爷到菜园里除草、采摘蔬菜,体会劳动的乐趣
20、下列案件与违法行为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
案件 | 违法类别 |
①王某逆向骑车被交警罚款20元 | 行政违法 |
②杨某受贿706万,被判有期徒刑10年 | 刑事违法 |
③张某未依法履行合同义务支付违约金500元 | 民事违法 |
④刘某高铁霸座被行政拘留 | 刑事违法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辨析:作为未成年人,如何预防违法犯罪,如何应对不法侵害,大家展开讨论。
22、有人认为: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维护正义,依靠的是制度。我们青少年力量有限,不需要为维护正义作出贡献。请你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
23、判断说理
生活中,有的人以爱国为由,拉横幅围堵外资企业,砸某国品牌汽车甚至打伤车主,在网上联名抵制某一国家的商品。对此,同学们在课堂上展开了激烈讨论,下面是他们讨论的两种观点。
(1)围堵和打砸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损害了他人和社会利益,应当受到刑罚的处罚。
判断:
理由:
(2)爱国不是将拳头砸向自己的同胞,简单抵制也并非良策。
判断:
理由:
24、简答题
常常看到八年级(1)班同学有以下行为:在公交车上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帮忙放置行李;在十字路口帮助老人过马路;耐心为迷路的人指引方向;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研学旅行活动,拓宽自己的视野;进农村,向农民伯伯虚心请教农作物种植技术;帮助同学解答疑难问题;向生活困难的人献出爱心……
八(1)班同学的上述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请你向全校发出倡议,学习八(1)班同学的行为(写出倡议要点)。
25、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廉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强化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为重点,大力推进廉洁政府建设。要推进政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为人民群众增便利;要推动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切断权力插手的链条;要强化公共工程建设项目决策、审批、实施等全程监管。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谈谈国家为什么必须强化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
(2)从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来看,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哪些?(至少两点。)
26、 在以“关爱他人”为主题的课堂上,老师给大家讲述了一名中学生在放学路上扶起一名倒地的老人反遭讹诈的事件。“倒地老人扶不扶”的话题再次引起了学生的争议。面对同龄人的遭遇,大家纷纷倾向于“不扶”。
假如让你来选择,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并说明理由。
27、随着手机市场的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除基本通话、短信、呼叫转移等功能外,摄影功能和定位功能更成为手机新的时尚亮点。手机的这些功能,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给人们正常社会生活带来侵害。据此回答:
(1)在互联网时代,保护隐私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2)在日常生活中,侵犯他人隐私权有哪些表现?
(3)当我们的隐私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怎么办?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黄某因向国外间谍机构出卖90项国家绝密情报,给我国核心部门的密码通信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以“间谍罪”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收缴间谍经费。
(1)对黄某实行判决的机关是哪个机关?
(2)黄某出卖国家绝密情报的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3)写出材料中提到的死刑和剥夺政治权利分别属于刑罚种类中的哪一类?
(4)黄某的行为没有履行公民的什么义务?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