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一文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 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新生活的渴望。
B.《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 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大自然的语言》把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D.《小石潭记》选自唐代柳宗元的《虞初新志》。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B.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错落有致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
C.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D.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3、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 )
A.《傅雷家书》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保尔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才会创造出奇迹,才能成长为钢铁战士。
C.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位伟人苦难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的精神。
D.“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和“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都是《红楼梦》中林黛玉吟咏梅花的诗句。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楚人怜(怜惜)之(《陈涉世家》)
B.今为所识穷乏者得(得,通“德”,感激)我而为之(《鱼我所欲也》)
C.兵(兵器)甲已足(《出师表》)
D.虽千里(千里的土地)不敢易也(《唐雎不辱使命》)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供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行的动感。
B.这首诗第一节以描述开篇,运用写实的手法写秋风的威力以及自己的无可索何。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同样都是表现诗人现实关怀的作品,都运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没有直接抒情和议论。
D.这首诗第三节中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穷图苦痛的生活状况。
【2】概述这首诗所记叙的事件并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6、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交代桃花源人的来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傅雷家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都是书信体,《苏菲的世界》也是以苏菲收到一封神秘的来信开篇。应用“书信体”有何好处?结合具体内容和阅读感受,简要阐述。
8、阅读《社戏》中的节选文字,完成小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①开船,在桥石上一②,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③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④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如果给这几段文字加上小标题,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看戏途中 B.渔火点点 C.月夜行船 D.水乡夜景
【2】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B.语言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纯真的精神世界。
C.心理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复杂的精神状态。
D.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3】文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动词恰当的一项是( )
A.点 磕 夹 飞 B.点 敲 混 飞
C.磕 点 混 箭 D.点 敲 夹 箭
【4】节选文字第二自然段的描写角度依次是( )
A.味觉 视觉 听觉
B.嗅觉 听觉 视觉
C.嗅觉 视觉 听觉
D.味觉 听觉 视觉
【5】这几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是( )
A.冷峻犀利,富含人生哲理。
B.清新自然,充满诗情画意。
C.华美绚丽,摇曳多姿,生动形象。
D.古朴典雅,委婉含蓄,表意丰富。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朋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使友谊永存。
——意大利·查尔卡
找一个赞美你的朋友,不如找一个挑你刺的朋友。
——《当代青年谈人生》
你欣赏上面的哪句话?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讲述你的故事或见闻,分享你的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