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B. 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有利的一面
C. 在世界范围内缩小了贫富差距 D. 在世界范围内扩大了贫富差距
2、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 )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当年,号称“西藏通”的英国人查尔斯·贝尔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当你从欧洲和美洲来到西藏,就会被带回到几百年前……”,而今西藏人民生活得幸福快乐。还有人这样评价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西藏各族人民能够创造这一人间奇迹首先得益于( )
A. 新中国成立 B. 和平解放西藏
C. 建立西藏自治区 D. 平定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叛乱
4、20世纪30年代,美国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 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B.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C.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D. 实施“福利主义”实验
5、“九二”共识后,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 ( )
A. 海基会成立 B. 海协会成立
C. 汪辜会谈 D. “八项主张”的提出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下列属于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战役的是( )
A. 挺进大别山 B. 转战陕北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7、推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是下列哪一项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8、二战期间,面对日本法西斯军队的进攻,美国总统曾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材料反映了( )
A. 美国难以抗击法西斯军队的疯狂进攻 B. 根据地军民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力
C. 中国的抗战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
9、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其主要依据是( )
A.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10、从9世纪起,西欧社会开始形成一种新型经济组织形式——封建庄园。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封建庄园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封建庄园盛行农奴制度
B. 封建庄园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封闭保守
C. 封建庄园是中世纪西欧农业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社会的基础
D. 11世纪以后,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庄园经济也日益兴盛
11、人物归类认识很重要,比如政治人物、思想文化人物。下列历史人物属于思想文化人物的有( )
①孔子 ②司马迁 ③忽必烈 ④康熙大帝 ⑤董仲舒 ⑥郑成功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①④⑥ D. ②③⑥
12、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这一事件指的是
A.新议会的召开
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光荣革命
13、近代以来,文艺巨匠们创作了许多闻名世界的作品。下列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列夫·托尔斯泰——《哈姆雷特》 B. 梵高——《向日葵》
C. 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D. 毕加索——《格尔尼卡》
14、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哪一个组织的建立为各国经济交往搭建了一个共同的平台?:
A. 欧洲联盟(EU) B.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C. 亚太经合组织(APEC) D. 世界贸易组织(WTO)
15、下表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而成的,其中,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呈现出不均衡性,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推动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6、下列关联正确的是
A. 金字塔——古巴比伦王国
B. 种姓制度——古埃及
C. 迦太基人——罗马共和国的灭亡
D. 屋大维——罗马帝国的建立
17、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遭受经济大危机之时,哪一个国家却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强国
A. 苏联
B. 波兰
C. 印度
D. 中国
18、随着时间的冲刷,许多名噪一时的词汇已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而成为历史,但在下列“冷战”时期的词汇中,至今却依然“鲜活”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 D.华约
19、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城市生活方式取代了原来的农村生活方式,城市成为工业文明的象征。人们把这种变化称之为( )
A.工业化
B.城市化
C.现代化
D.国际化
20、下图是历史学习小组围绕某一主题开展学习所制作的卡片,这一主题应该是( )
A.欧洲的联合 B.非洲殖民体系崩溃
C.美苏冷战 D.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运动
21、《英雄交响曲》这首交响曲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表现出________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敬仰和对共和革命英雄的崇拜感情。
22、《凡尔赛条约》:操纵会议国家及巨头:英国首相________、法国总理________和美国总统________操纵了会议,由于各国都想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所以会议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激烈的争吵之中。
23、隋唐时期发明改进的水利灌溉工具__________以及农田耕作工具__________,都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4、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幕府的黑暗统治: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下________幕府统治之下。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德川幕府推行________政策,只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民族危机——西方国家的入侵:1853年和1854年,________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同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不久,西方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
25、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列举相对应的内容,
(1)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差异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
(2)汉代开通沟通东西方的最早陆上要道——
(3)隋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加强南北交通而开凿的工程——
(4)唐朝见证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促进文化交流的壮举——
26、________描绘俄国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歌颂俄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英勇抗击拿破仑侵略者斗争精神。
27、“非洲年”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 开始 | (1)首先在________展开 (2)1951年年底,________宣布独立 (3)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以________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埃及共和国成立 |
高潮 | (1)1962年,阿尔及利亚人民推翻了________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2)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________” | |
★结束 | 1990年________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
28、万隆会议
背景 |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 (2)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 (3)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政权、________的共同问题。它们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
召开 |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也就是________ |
内容 | 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
万隆精神 | 会议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________净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________” |
★作用 | 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中国提出的________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
29、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⑴______________改革使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⑵在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改革是_____________改革。
⑶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
30、《凡尔赛条约》:与会国:参加会议的有________个国家的代表。苏俄和战败的德国、奥匈帝围、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被排斥在和会之外
3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仍然存在,当代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已结束,在世界人民的努力下,多极化在加速发展,请说说中国在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作出了哪些努力?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秦朝统一使用的文字
(2)汉武帝建立的监视地方官吏、豪强的制度
(3)隋朝大运河的中心
(4)唐朝的盛时期在历史上称为
33、指出英、法两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相似的根本原因。与英、法两国相比较,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有何特殊性?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一年后,曾留学英国的严复,在《救亡决论》中痛苦地发出了“救亡”的呼号。一时间,“救亡图存”开始成为中国各阶层有识之士强烈的政治诉求。一批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开始挑起对社会进行启蒙的重任,提出改良社会的主张。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
材料三 20世纪初的中国,帝制结東,民国初兴,此时政治势力裂变纷争,思潮言论喧嚣撞击,以一批具有中西文化背景的青年才俊为主将,在转型时期的中国开启了一场思想与文化启蒙运动。
(1)材料一中的有识之士发起了什么运动?有何重要作用?
(2)材料二中的“世界之潮流”主要指什么?孙中山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旗帜又是什么?他在推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方面做了哪两大突出贡献?
(3)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材料三所述事件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