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杜绝中国式过马路这种不良行为,每个人心中都必须绷紧一根安全弦。
B.据银监会分析,2019年第一季度,我国股市一路上涨的原因,主要在于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导致的。
C.4月29日,福州市拉开了以“排队上下车”“礼让斑马线”“不能乱扔杂物”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市民培育工程。
D.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倩曾经采访过两次华为 CE0 任正非。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归省/省会 连翘/翘足而待 风雪载途/三年五载
B.桕树/脱臼 皎洁/娇生惯养 缄默不言/死而无憾
C.行辈/道行 糜子/生活糜烂 安塞腰鼓/茅塞顿开
D.撺掇/流窜 欺侮/诲人不倦 不卑不亢/分庭抗礼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撺掇(cuān duo) 堕落(duò) 狩猎(shòu) 戛然而止(gá)
B.腈纶(jīng) 反诘(jié) 怅惘(chàng) 怒不可遏(è)
C.襁褓(qiǎng) 寒噤(jìn) 龟裂(guī) 天衣无缝(fèng)
D.踱步(duó) 迂回(yū) 蓦然(mù) 挑拨离间(jiàn)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其笔下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B.《诗经》又称《诗三百》,为“五经”之一。它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C.贺敬之的《回延安》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D.“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马说》等。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
[唐]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②半落青天外,一水③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凤凰台:在南京凤凰山。一说天宝年间,李白被逐出长安,到金陵游历时写下此诗。②三山:山名,在南京市长江边。③一水:指秦淮河。
【1】颔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写的是六朝古都南京的历史遗迹。
【2】尾联寄寓深刻,历来为名家赞赏,请结合此联意思,赏析该诗句。
6、古诗词默写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人物探究】疫情之下,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这些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从来没有盖世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请联系名著内容和疫情背景简要说明保尔这个人物形象。
【写法探究】有位教育家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都应该读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什么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呢?请从两个角度,联系原著谈谈你的看法。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忆冼星海(节选)
①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还是小规模的,然而参加合唱人数已有三百左右;朋友告诉我,曾经有过五百人以上的。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恕我记不得他的姓名),是星海先生担任鲁艺音乐系的短短时期内训练出来的得意弟子;朋友又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这次的演奏当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实说,尽管“这是小规模”,而且由他的高足代任指挥,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不,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这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对于音乐,我是十足的门外汉,我不能有条有理告诉你:“黄河大合唱”的好处在哪里。可是它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鄙吝全消,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②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凑巧他也是广东人)那样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们又告诉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的。
③我见过马达刻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木刻很小,当然,面部不可能如其真人,而且木刻家的用意大概也不在“写真”,而在表达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我对于这一幅木刻也颇爱好,虽然它还不能满足我的“好奇”。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这才得了部分的满足。
④从星海的生活经验,我了解了他的作品之所以能有这样大的气魄。做过饭店堂倌、咖啡馆杂役,做过轮船上的锅炉间的火伕、浴堂的打杂,也做过乞丐,——不,什么都做过的一个人,有两种可能:一是被生活所压倒,虽有抱负只成为一场梦,又一是战胜了生活,那他的抱负不但能实现,而且必将放出万丈光芒。“星海就是后一种人!”——我当时这样想,仿佛我和他已是很熟悉的了。
⑤大约三个月以后,在西安,冼星海突然来访我。
⑥那时我正在候车南下,而他呢,在西安已住了几个月,即将经过新疆而赴苏联。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呀,这就是冼星海么!”我心里这样说,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得生疏。和友人初次见面,我总是拙于言词,不知道说些什么好,而在那时,我又忙于将这坐在我对面的人和马达的木刻中的人作比较,也和我读了他的自传以后在想象中描绘出来的人作比较,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xuān也忘记了。然而星海却滔滔不绝说起来了。他说在我还没到西安的时候就知道我要来了;他说起了他到苏联去的计划,问起了新疆的情形,接着就讲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我对于音乐的常识太差,静聆他的议论(这是一边讲述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计划,一边又批评自己和人家的作品,表示他将来致力的方向),实在不能赞一词。岂但不能赞一词而已,他的话我记也记不全呢。可是,他那种气魄,却又一次使我兴奋鼓舞,和上回听到《黄河大合唱》一样。拿破仑说他的字典上没有“难”这一字,我以为冼星海的字典上也没有这一个字。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这创作计划;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
⑦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因为他不但有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并且因为他又是那样好学深思,勇于经验生活的各种方面,勤于收集各地民歌民谣的材料。他说他已收到了他夫人托人带给他的一包陕北民歌的材料,可是他觉得还很不够,还有一部分材料(他自己收集的)却不知弄到何处去了。他说他将在新疆逗留一年半载,尽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谣,然后再去苏联。
……
⑧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
……
⑨一个生龙活虎般的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远坐在我对面,直到我眼不能见,耳不能听,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
【1】根据第⑥段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寒xuān(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时间 | “我”对冼星海的认识 |
听到《黄河大合唱》后 | (1) |
(2) | 执笔沉思,作曲专注的人 |
读了洗星海自传后 | (3) |
(4) | 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人 |
【3】第①段画线句运用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第⑥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吃了一惊”是因为冼星海突然来访,我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B.“觉得很熟识”是因为见面前我已从多方面对冼星海进行了解。
C.“他的话我记也记不全”衬托出冼星海话匣子一开就滔滔不绝。
D.“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表明我对冼星海的能力和才华很肯定。
【5】作者知道冼星海已经死了,为什么结尾却说“他永远活着”?
9、请以“陪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