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荆门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了,果然近不得台旁……“近”本来是形容词,这里作副词,意思是靠近。

    B.“接到迎检通知后,我校师生立即行动起来。”该句中加点的词语充当的成分依次是定语、状语、状语。

    C.“国家宝藏、维权事件、扫黑除恶、黑洞照片”这四个短语都是偏正结构。

    D.“绵延万里的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长城是结晶”。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十几岁的人生花季,我们正走进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青春花季。

    B.任何个人的成绩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相较,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C.好书要多读,重要的书要反反复复地读,每一次都会让你觉得开卷有益

    D.他的作品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同样也关注到了社会变革的现实。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凡事要把握好“度”,既要有洞明练达的智慧。“非知之难,行之惟难。”把握好“度”,是学问,是智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言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即如是也。

    ①这种智慧是人的学问、实践、天赋、悟性等综合素质的体现

    ②这种智慧是在实际生活遇到的挫折中积淀和磨炼出来的

    ③它没有秘诀,是说不出、写不来的

    ④是反思失败中悟出来的

    ⑤是苦难对人的回报

    A.③①②④⑤ B.①④⑤②③ C.③②①⑤④ D.④⑤②①③

  •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句是(   )

    A. 这种令人叹为观止的深谋远虑实际上渗透进了华盛顿的每一项举措。

    B. 近日,在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区预选赛中,中国队与马来西亚队的比赛以4:0的比分戛然而止

    C. 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D. 这样令人流连忘返的奇石异景,遭到破坏竟无人问津,实在叫人气恼!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①老病休:因年老多病而离职。

    1赏析诗歌第二联。

    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4)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5)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

    (7)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友人》

    (8)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西游记》中,孙猴子善“偷”,偷蟠桃,偷金丹,偷妖怪宝贝……可是他们师徒也有被人偷的时候。请结合相关情节,举出一例。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细读的妙处

    肖复兴

    ①读书从来有粗细快慢之分。

    ②读书细的功夫,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什么叫细?头发丝这样叫细?还是跟风一样看不见叫细?多读几遍就叫细吗?这么说,还是说不清读书要细的基本东西。不如举例说明。

    ③已故的老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鉴赏家》,或许能够从阅读的细这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启发。

    ④小说讲述乡间一个名叫叶三的水果贩子,跟城里一个叫季陶民的大画家交往的故事。这个大画家家里一年四季的时令水果,都是叶三给送,所以他和画家彼此非常熟悉。有一次叶三给画家送水果,看见画家正画着一幅画,画的是紫藤,开满一纸紫色的花。画家对叶三说:“我刚画完紫藤,你过来看看怎么样。”叶三看了这幅画,说:“画得好。”画家问:“怎么个好法呢?”

    ⑤这就要说明什么叫细了。我们特别爱说的词是:紫藤开得真是漂亮,开得真是好看,开得真是栩栩如生,开得真是五彩缤纷,开得真是如此灿烂,但是,这不叫好,更不叫细,这叫形容词,或者叫作陈词滥调。我们在最初阅读的时候,恰恰容易注意这些漂亮词语的堆砌,认为用的词儿越多,形容得才能够越生动。恰恰错了。我们还不如这叶三呢。叶三说:“您画的这幅紫藤里有风。”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叶三跟画家说:“您画的紫藤花是乱的。”

    ⑥这就叫细。紫藤一树花是乱的,风在穿花而过。读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样的细微之处,这是作者日常生活的积累。作者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观察、捕捉到这样的细微之处,才有可能写得这样细。细,不是只靠灵感或者才华就可以写作出来的,而是日常生活在写作中自然的转换。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在文本阅读中读得仔细,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同样,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也会帮助我们在阅读中读得仔细。

    ⑦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幅画,是传统的题材,耗子上灯台。画完了以后,赶上叶三又送水果来,画家说:“你看看我这幅耗子上灯台怎么样。”叶三看完以后,说:“您画的这只耗子是小耗子。”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叶三就说:“您看您这耗子上灯台,它的尾巴绕在灯台上好几圈,说明它顽皮,老耗子哪儿有这个劲头,能够爬到灯台上就不错了,早没有劲头绕了。”

    ⑧什么叫细?这就叫细。你看见耗子,我也看见耗子,你看见灯台,我也看见灯台了,但是,人家看见了耗子的尾巴在灯台上绕了好几圈,我没有看见,这就有了粗细之分。

    ⑨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整幅泼墨的墨荷,这是画家最拿手的。他在墨荷旁又画了几个莲蓬。叶三又送水果过来,画家问他画得怎么样。画家也跟小孩一样,等着表扬呢,因为叶三是他的知音呀,但是这次叶三没表扬,他对画家说:“您呀,这次画错了。”画家说:“我画了一辈子墨荷都是这么画的,还没有人说我错。你说我错,我错在哪儿?”叶三说:“我们农村有一句谚语:红花莲子白花藕,您画的这个是白荷,白莲花,还结着莲子,这就不对了,应该是开红花才对呀。”画家心下佩服,他想,叶三一年四季在田间地头与农作物打交道,人家的农业生活知识比自己来得真切!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

    ⑩细,还在于生活的积累。没有生活知识的积累,只凭漂亮的词语是写不好文章的。叶三告诉了画家,缺乏生活知识,即使画得再细致入微,却可能是错误的,是南辕北辙的。知识是文章写作时的底气和依托。“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文字表面的细的背后,是知识的积累。这种知识,靠书本的学习,也靠生活的实践。

    ⑪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细腻而温柔。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10月28日,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叶三与大画家交往的三个片段。

    2从本文看,“细读的妙处”是什么?

    3本文第②段连用四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4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别表现了画家怎样的心理?

    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

    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

    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作文。

    请以“也许,我不该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在答题卡上将题目补写完整;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